55岁肺癌晚期,上海专家诊断只有三个月生命,而如今他活了三年,怎么做到的?

 

半个月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严桂珍主任诊室,55岁的福...

N 海都记者 夏雨晴 通讯员 伍世军

半个月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严桂珍主任诊室,55岁的福清哥老潘又来复诊。刚好碰上电视台记者采访,一个大男人当众感激涕零,对着严桂珍主任不停地鞠躬。

三年前,他因肺癌晚期,每天大量咳血,北京上海福建的专家都说没有手术机会,甚至有医生说只有三个月的生命了。而他活了三年,CT复查,肺癌病灶消失,身体良好。这是如何做到的?


10厘米肿瘤挨着心脏,全国求诊无法手术
老潘是福清人,今年55岁。三年前,他突然开始反复地咳血,感到胸口总是隐隐不适,人迅速消瘦。到医院检查之后,不同部位两次穿刺并行病理检查,都找到肺腺癌细胞,确诊为肺腺癌晚期。

最要命的是,肿瘤差不多有10厘米大,位置十分靠近心脏。由于是企业家,家里经济条件不俗,他远赴北京、上海,请知名医院专家会诊。医生们的结论都一样:无法实施手术。甚至有专家表示,他只剩下三个月左右的生命了。

难道就这样去了吗?看着伤心欲绝的家人,老潘不甘心。

有医生建议他,可以找中医试试。多方打听之下,老潘找到了福建省二人民医院严桂珍主任。
尽管是一名老中医,但望闻问切之后,严桂珍主任仍很认真地研究了老潘病情和相关的检查报告,并指着旁边的肺癌患者微笑着对他说:“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他们跟你一样,只要吃好、睡好,配合中药治疗,会好起来的。你看,他们多有信心!”

这一句简单的话,让老潘热泪盈眶:“她没有叫我放弃,告诉我还有希望。”

严桂珍主任耐心地和老潘解释了病情和用药方案,说实话,老潘听不太懂,但他觉得,这个医生是值得信赖的。


调动自身抵抗力,让肿瘤和人体和平共处
对于像老潘这样的病人,严桂珍主任接诊过不少。而对于中医治疗肺癌,她从很早开始就一直在研究。

“对于肺癌不能手术、放化疗的病人,我有着一套自己的想法。”严主任说,“不少人针对肺癌,往往多着眼于癌病局部,希望能杀死癌细胞,故多用清热、解毒、散结的药,而且对不少食物多有避讳,甚至采用饥饿疗法,希望能够饿死癌细胞,但这在目前几乎是不可能的,故治癌必须先保人,先存人。”
在她看来,人的自身都有强大的免疫和自愈的能力,治疗目的应该调动体内的这些能力,并让癌细胞不能逃逸免疫系统的监管,用中医的术语,就是“扶正抗癌”。

“所以我都叫我的病人多吃饭,睡好觉,首先争取体重不减或尽量恢复原先体重,增强体力和癌肿斗争。很多癌症病人短期内都被我治胖了好多斤呢。”严桂珍笑道。

在用药方面,严桂珍介绍,中医一般针对不同的体质,“扶正抗癌”的扶正会采取温阳、养阴、补气、补血四种方法。对于肺癌患者,她认为温阳太热,容易耗气伤阴助热、引起细胞分化加快,反而有加速肿瘤发展之虑;养阴和补血多多少少会影响胃口。所以她的观点就是补气为主,兼顾其他。

她坦言,自己的用药比较“凶”。主药是大量的黄芪、党参补充脾胃和肺脏的正气,其次辅以一些解毒、活血、散结的药。在她的药方中,还有一味“以毒攻毒”的蜈蚣,用于通络穿透到内层解毒。

除此之外,她强调病人一定要均衡、多样化饮食,增强自己的抵抗力。“中医讲求整体调养,对于晚期癌肿病人,能消最好,但这只是少数,我更多想的是如何让肿瘤和人体和平共处。”


肿瘤缩小不到2厘米,用手术让癌灶消失


就这样,“时日不多”的老潘在严处坚持纯中医治疗,吃了六个月的中药。

打破了“三个月生命”的魔咒之后,复查结果显示,老汤的肿瘤已经缩小至不到2厘米,符合手术要求了。

惊喜之下,老潘咨询严桂珍主任,能不能不手术,继续用中药消灭肿瘤,但却遭到了严主任拒绝。
“他不是第一个这样要求的病人,但我往往都会劝他们去手术。在可以手术的情况下,肿瘤切除确实是最彻底的治疗方式。”严桂珍主任说,中医西医相辅相成,不同的阶段寻找当下最科学、最合适的疗法,才是正确的。

老潘听从严桂珍主任的建议,接受了手术。手术很成功,病理检查还是腺癌,并已转为I期,连化疗都可以不做了。

出院后,老潘还一直坚持到严桂珍主任处,继续开中药,调养身子。至今已三年,他每年复查CT,未发现癌症复发。而且老潘比原来还胖了几斤,精力、身体各方面都状态良好。

除了老潘,严桂珍主任还给不少其他癌症晚期患者打开了一条条生路。除了“本行”肺癌晚期患者找上门,还有食道癌、肝癌等患者也来寻求帮助。

她说:“我不敢保证都能治,但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去医治。我努力用中医药,尝试着为他们把生命之门推出一条缝来。”
海峡都市报社全媒体中心  出品

值班编辑:郭郭


》2岁女童反复高烧,染肺吸虫,原因竟是吃了这道家常菜……

》孕吐不断,二胎妈妈生完孩子就不幸离世,一查发现……






    关注 有医说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