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李宇春是这么音乐人的音乐人啊!

 

打破中国数字专辑N项销售纪录的李宇春《流行》,今日开启实体预售!...





李宇春《流行 Chapter 2》视频特辑,昨日发布。回望“流行(liú xíng)”巡演台前幕后的难忘瞬间,首次曝光李宇春巡演期间,不受腿伤影响专注投入表演,以及在不同城市工作、旅行的画面。同时也逐解了,李宇春首任总监制,发起的流行实验室之“菜市场”公众艺术项目中,多位艺术家对“流行”的探讨。

李宇春说,最初把“流行”两个字写在备忘录上,“我心里想的流行是一个特别严肃的,特别沉重的一个话题。我觉得是生活的洪流。生活洪流对所有人的一种裹挟。”2017年,李宇春的创作专辑《流行》,将她对流行、音乐和外界的观察与思辨,都融入到专辑中,想要关注和表达被“流行”所影响的现实生活。

为打造这张专辑,李宇春拒绝了工作邀约,潜心一年创作全碟十首歌的词作和其中三首曲作。包括阐述“流行”大主题,专辑首尾曲《流行》和《一趟》;关注社会议题,嘲讽隐私窥探的《Privacy》,给异乡人的《口音》,因“曼彻斯特爆炸案”而写的《焰火》,以及反应同龄人不同现状的《年轻气盛》。

发布两个月销量达120万张,带动音乐销售额破2400万元,《流行》登顶2017年度数字专辑销售总冠军。

2018年,围绕《流行》专辑展开的李宇春“流行(liú xíng)”巡演,多元跨界时尚创新,票房秒罄场场爆满;电子乐现场演奏,将音乐视觉化;超空间舞台多屏切换,沉浸式体验;传奇经典John Galliano、Alessandro Michele与先锋新锐设计师联袂,打造数十套华服闪耀舞台……

历经四个月六座城,给大家留下了太多记忆犹新的流行体验与情感共振,也成为李宇春职业生涯最具意义的演唱会。《流行 Chapter 2》结尾,引用了李宇春与许知远在《十三邀》的对话,她说:“一直在寻求成为更好的人,并且把自己看到的更大的世界,可以分享给大家”。

由《流行》专辑让李宇春的企划、创作才能备受推崇,到“流行(liú xíng)”巡演李宇春多元融合音乐、时尚、艺术、视觉、科技,输出整体审美,树立行业的演唱会高标准。《李宇春·流行(liú xíng)》CD+DVD实体唱片,将于李宇春举办首张专辑首唱会的920纪念日开启预购,并于10月10日全国上市。

这其实,又是一次李宇春引领的流行体验,也让大家能更完整的感受李宇春想要分享的世界。



十三年九张专辑,几乎每张作品,李宇春都会用演唱会来围绕专辑的主题概念,延展自己的音乐,并且用实体唱片来留存每一张作品。她曾说,提到自己的某个年岁,“不太会记得那一年具体是如何度过的,但会很清楚的记得那一年在做哪一张专辑。”

其实,用音乐作品来记录时间,梳理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只是李宇春自己,还有一直支持她与她共同成长的歌迷。当然复盘《流行》专辑,也还有幕后功不可没的每一位音乐人、制作人。因为有他们的参与,才能够丰富而精准的,用音乐记录李宇春这个阶段的思考,尽可能把李宇春真实的自己完整表达出来,给那些期待她的、爱她的人一个回应。

TME独家采访《流行》专辑幕后的三位制作人:谭伊哲、郑楠、陈伟伦。他们平实又真诚的描述与李宇春的合作,不同于常规意义的歌手与制作人的关系,更像音乐人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也像是在为了共同怀抱热忱也许不为旁人理解的事,一起付出努力的伙伴。
谭伊哲:她有时候的纠结,也非常非常有魅力

TME:李宇春的《流行》专辑,在音乐风格上有很多中式元素和欧美曲风的融合、碰撞,例如《流行》、《一趟》、《今天雨,可是我们在一起》等,这是否意味着她正在探寻去创造,更与时俱进的中文歌曲?

谭伊哲:在整张唱片中,用了很多东方的声音,比如说钟的声音,笛子的声音,还有一些非常酷的合成器音色,但是那些音色都是用特别东方的旋律音节,旋律小调音阶、大调音阶、合声音阶,来构造,在里面来做搭配。我觉得它的巧妙之处在于,没有用像传统的琵琶、二胡这样的乐器,而多数用了西洋中最FASHION最酷和最时尚、未来的一些科技元素,去弹奏东方的这些旋律,这样做出来不局限于东方,是非常世界性的。TME:李宇春《流行》专辑,自己包揽了10首歌的作词,作为大陆歌坛资深的制作人,如何评价李宇春的创作能力?

谭伊哲:其实我跟她合作了十几年来,我觉得她最大的优势就是“李宇春符号”,她自己的符号,非常明显,独一无二。李宇春在音乐上的优势真的是我特别欣赏的,就是她对音乐的冷静,对事物的深层次的去认知,她非常知道什么最适合自己。包括她有时候的纠结,也是非常非常有魅力的,因为我觉得她的音乐思辨能力非常非常强。

我一直以来都觉得李宇春在作词方面真的是超越太多职业作词人,她写词的视角特别独特,她平时也不太善言辞,但她的所有想说的东西都可以在词里面找到答案。所以我觉得她的词是具备非常深刻的剖析,可以解析社会的一种现象,也可以解析她自己对人生观、价值观、音乐审美和感受的整个体系,都可以在她的词里面找到。TME《口音》这首歌在表达一种孤单的情绪,但却用了很跳跃的节奏呈现,不是单纯的抒情歌。甚至像《A Pop Song》,处理方式也不是很POP。如何想到去形成这种曲与词之间奇妙的落差感?

谭伊哲:《口音》是我和李宇春达成的共识,就是要做一首舞曲,但听上去更像一首孤独的情歌,并不是像那种真正的跳舞的舞曲。主要是想,能在舞曲中能听到这种词所表达的含义,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想挑战这个。孤独的,用舞曲的形式来体现一首,反应内心世界的歌。

TME《焰火》的创作主题是可宏大也可沉重的,但最终成品却达到了“举重若轻”的效果,在制作的部分,您有意去淡化歌曲本身的“重”吗?与ZHU共同制作这首歌,在想法碰撞方面有没有值得一说的火花?

谭伊哲:《焰火》最初拿到ZHU的DEMO,是非常酷的纯电子音乐风格的一首歌。随着李宇春对《流行》专辑整体音乐气氛的设计,她希望加入一些乐队的成分,和电子相互磨合,而不是纯地下或小众电子的感觉。所以我们加入了非常酷的吉他,保留了《焰火》副歌部分,电子音乐最出彩的那段精华。

TME《Shake It》作为快歌层次非常丰富,后面加入了RAP的部分来提升整首歌的情绪浓度,其实就歌词本身来看是比较小品式的清新,却玩出了异彩纷呈的效果,制过的部分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吗?

谭伊哲:《Shake It》的和声体系和架构都非常另类,不太属于主流音乐的和声方式。特别是它的鼓的部分,属于慢节奏,但是非常密集的碎拍。导致的非常的,在缓慢中又有急促的感觉,来表达《Shake It》歌词的意思。飞行颠簸,系好安全带,就是紧张中有舒缓、舒缓中有紧张。
郑楠:我跟李宇春的合作,就是两个音乐人在合作,在交流

TME关注年轻人是李宇春很擅长的创作题材,从同龄人的角度,您觉得李宇春是个怎样的年轻音乐人呢?

郑楠:我也得从同龄人的角度说,我觉得春春很有自己想法,我觉得她算挺有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就很多事情,包括《流行》专辑,她对当下流行现象的一些解读;包括像《年轻气盛》的词我也很喜欢,讲的也是她对生命、对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她希望去用这些、去影响更多的年轻人,我觉得对我来说,这就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她算是很有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很有才华。

TME你们都是比较安静性格的人,之间的相处是怎样的?

郑楠:我跟春春的相处,大部分都在工作环境,就是像录音室,或者有时候开会。我们俩私底下确实都不是太爱说话的人,但每次在工作的时候,她还是会很尽力去表达她想要的,她会很明确她想要的东西。所以,其实在工作中,我们俩的话都还蛮多的,包括讨论歌的编曲、制作方向,包括录音的时候我跟她讨论歌该怎么唱。其实工作起来,我们两个都会想要去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TME其实《耳机》从歌词来看,是首很POP的情歌,但您在编曲部分却加重了整体节奏感、融入电子气氛。

郑楠:《耳机》就是想它不会听起来那么常规,就是用一些略微重的鼓点来打底,配合一些Synth的部分来营造空间感。春春的声音偏中低,所以想这样避开她本身人声的频段。

TME愿你一世清高/两鬓斑白艳阳照/三月春天不老/伸手摘星/疯一疯闹一闹/温顺尚早《年轻气盛》如同诗句又有哲理的歌词,让许多人对于李宇春的创作才华刮目相看,您最初拿到这首歌时是什么感受?

郑楠:我第一次拿到歌的时候,就是很简单的一个DEMO,我跟春春讨论,我说,那你要告诉我,你想要这个歌呈现出来的感觉是什么?她给我发了一个图片叫“暗淡蓝点”。我也不懂是什么意思,她说你去百度一下。我就去搜“暗淡蓝点”,是一个天文图片,在一个很大的星球,中间有一个很小的点,那个点就叫“暗淡蓝点”。她跟我说,“我想要的《年轻气盛》的感觉就是这样,就是这张图片”,我觉得这是很奇特的一个交流方式,但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懂。我看了这张图片,我就很懂她的意思,我也能明白她想要的东西。然后最后这个歌出来和这个图片很像,我们都很满意。

TME也有乐评人称《年轻气盛》成为了您的编曲代表作。是否可以说,此次与李宇春的合作,更像是两位年轻人之间的彼此成就?

郑楠:“彼此成就”,我觉得我谈不上。如果说这个歌有成绩的话,你可以说她成就了我,我OK,但我肯定成就不了她。因为我只是这一首歌的制作人,她的《流行》专辑还有很多不同的歌曲,她自己也参与了非常多。我其实觉得,我们俩合作并不是为了谁要成就谁,这个讲法太功利了。我跟她有一点很像,我们都很喜欢音乐,其实我做这一行也是因为我很喜欢这个。我后来发现春春其实也是,不光是做一个歌手,她很喜欢表达自己,所以她会自己作词作曲,这就很音乐人的状态。所以我觉得我跟她之间的合作,其实就是两个音乐人在合作,在交流。那弄出一首大家都很满意的作品,我觉得就很开心了,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事情。大家都能在这首歌里面获得快乐,获得感动,包括我、包括春春。我们都很喜欢自己的作品,我觉得这比谁成就谁,更让人感觉到开心。
陈伟伦:《一趟》让我特别激动

TME李宇春是中国流行音乐和文化的代表人物,但她的《流行》专辑却对普世意义的“流行”有另外的解读,您怎么认为?

陈伟伦:“流行”就是在一个领域中绝大部分人对某个趋势的共同的认可。可能它存在于艺术、生活、音乐等任何一个领域。我觉得“流行”,一种是顺从的流行,大部分人在跟随某个意见领袖的流行趋势;另一种是引领性的流行,春春这张《流行》专辑就是一个非常有引领性的流行。从更广义上说,她是在反对跟随式的流行,创造真正引领性的流行趋势。

TME李宇春《流行》专辑带给您最大的意外和惊喜是什么?

陈伟伦:我觉得是她在突破自己,塑造一个新的李宇春。其实我近几年一直在参与李宇春的创作,她能够接受像我这种非常不主流的、非常有个性的制作人帮她去做一些主打歌,对我来说是惊喜,对她的广大的歌迷来说可能是个很大的意外。

TME最初看到李宇春写完的《一趟》歌词,还记得当时的感受吗?

陈伟伦:因为我们是分头创作,就是她在作词的时候,我在同时作曲,我有一个制作的理念和作曲的旋律线条。把她的词拿过来,我发现歌词和曲子非常的吻合,所以我的第一感受是特别的惊讶。

当然这个吻合是因为我们前期有很多的沟通,几乎用了半年时间,不停地讨论《一趟》到底该怎么做。我们讨论了很多很多,包括人的形象、音乐的形象和整首歌制作的方式,有很多的意识流的对接。甚至,我在一两个月当中非常的迷茫,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这首歌。
TME《一趟》创作和制作过程中,与李宇春有很多意识流的对接

陈伟伦:我和春春的交流是意识的,因为我们每次碰面不会说太多的东西,信息量真的很少。但我们可能在交谈当中,互相GET到了一些气质上的东西,或者是听了一些音乐之后,对这个音乐的把控和自己的理解,我用这个去理解她这个人。我觉得音乐以及所有的艺术形态都代表了一个人的形象。所以共同去完成一个作品,你必须要了解这个人的形象、艺术状态到底是什么样子,才能帮她做很多东西。

所以说我们之间的交流大部分都是意识的,就是非时空的。我甚至能感受到,我音乐内部的一些小东西她真的能GET到,因为她写出来的词就是真的特别合适,那些点在音乐当中都有映射,音乐当中的很多映射在她的词中又有对应的映射。

但我们没有做很多技术性的,比如说这个要几句话、几个字、这个要什么鼓点、什么律动,我们真的没讨论。我觉得这是特别高层次的一些交流,也是给我的意外。因为《一趟》的创作其实代表了一个新的状态。这个状态可能对李宇春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状态,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状态,所以我特别激动。

TME用一句话来推荐这首《一趟》

陈伟伦:来听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李宇春。


    关注 酷我音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