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没能给你的安全感,你还有办法给孩子吗?

 

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原生家庭的烙印,但我不愿看到这些问题被带到下一代孩子身上。...




最近「原生家庭」这个词特别火。

很多青年人纷纷回看、反思自己和父母的亲子关系,网络上有个名叫「父母皆祸害」的豆瓣小组,存在多年,热度不减。

电视剧《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就是这样一个有点悲情的人物,父母由于重男轻女,几乎没有给过她一点关爱,反而还总让她接济不争气的哥哥。

于是,我们看到樊胜美追求虚荣、多金的生活,而内心又十分渴望爱。她无法从家庭中脱离,却又不能从中获得温暖。
就像樊胜美一样,有的人渐渐意识到,自己没能从原生家庭获得一份安全感。不仅如此,已经当了父母的人还发现,跟自己的孩子之间建立安全感,也成了难事。

就好像,原生家庭的不安,悄悄地传递了下来。
我听过不少这样的故事。曾经的同学对我说,她现在一看到 3 岁的孩子吵闹哭泣,内心就会十分煎熬,她时常会控制不住吼孩子「不许哭!」,恨不得孩子能立马停下。

每次孩子发起脾气来,她仿佛就回到了自己小时候,在她做错事哭泣时,母亲会严厉地在一边说:「你做都错了还有什么好哭的!」「再哭就把你扔出去,再也别回来了!」
父亲则常常处在远途工作状态,一样对她缺乏关怀。母亲的严厉,和父亲的远离,让长大后的她一直害怕犯错误,害怕看到父母责怪的神情。

因此,她一旦看到孩子出点什么岔子,就马上怒火中烧。

不仅如此,她甚至觉得自己很难跟孩子亲近,也许,是因为自己和母亲也并不亲近的缘故?

她不知道怎样对待孩子是正确的,甚至曾经使用过「哭泣免疫法」,故意不在孩子哭的时候抱他,希望可以「消退」哭的行为,结果孩子长大了更不愿意亲近她了。
为此,她感到手足无措,又为没能当一个好妈妈而深深自责。
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原生家庭的烙印,但我不愿看到这些问题被带到下一代孩子身上。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也能看到不少例子,就是父母自己成长过程中未曾得到良好的照顾,但在养育儿女的时候,他们却能够称得上是非常好的父母。

是什么,可以促进这一转变?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仔细思考,付出努力,和自己的孩子建立更好、更安全的依恋关系。


    关注 爱贝睿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