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咖的再次“博弈”,是会翻红,还仅仅是回光返照?

 

娱论场:洞悉文娱变化,输出价值观点...



导语

过气明星的翻红即是一场“赌博”,制作方需要片酬低还能“扮丑”的艺人承担综艺效果,而过气明星则需要一个翻身的机会。趁着这个热度这些艺人可以短时间迅速得到直观的热度与可观的收入。但被虚红的热度捧着,等着他们的不是回归初心,而是昙花一现。
文丨甄真

来源丨清娱

在如今的行业里,到底还有没有综艺人这一说法呢?

演员、歌手、主持人、运动员……艺人本职各不同,甚至各种职业的普通百姓都成为了2018年综艺节目的主角。从年初的养成类偶像选秀PD张艺兴、黄子韬,到关注艺人情感真人秀中的陈小春、大S、武艺、戚薇等明星的人气都再次上升了一个维度,而许多老牌节目如《极限挑战》《奔跑吧》等户外真人秀中素人在嘉宾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高。
说起来这些艺人的本职工作并没变,部分将自己的职业与综艺相结合,而部分则是加入了无门槛的真人秀。即使是参与了多档综艺,这些艺人并不能以综艺人称呼,但节目给他们带来的热度可见一斑。特别是韩雪、戚薇、陈小春、大S、武艺等人,不比年轻一代的流量至上,这些靠着作品吃饭的“过气明星”凭借综艺总算是获得了第二春。

反之可以预见的是,曾经以口才、段子等搞笑角色而深入人心的贾玲、杨迪、薛之谦、刘维等“综艺咖”,在前几年间过度消费后现已逐渐淡出了话题中心。其实狭义上的综艺人并不存在,而专职于综艺的“综艺咖”也已不再是市场的香饽饽了。
综艺咖二度翻红

为流量论的后果不容忽视
当“薛之谦们”霸占屏幕的时候,坊间传言他们一年参与的节目高达20、30档之多,春节档、跨年档各大平台特别节目扎堆时,他们此时连轴转能赚高达上亿的收入,占了年收入的大部分。
而他们应该算是二次翻红的先驱者。以薛之谦、大张伟、刘维、杨迪、贾玲等人为例,这三四年间,从《百变大咖秀》诞生了一批毫不在意扮丑、段子信手拈来的艺人,他们不需要过多专业的知识,只要放下身段插科打诨都能博得观众一笑,这种更倾向于即兴的幽默方式反而比相声小品更让年轻一代的观众接受。

实际上,他们不能被称为综艺人,不同于日韩的专职艺能人,这些广为人知的综艺咖多是歌手、相声演员等出身,包括大张伟、薛之谦等人都有高传唱度的歌曲,但他们因综艺节目的爆红,让观众对于他们综艺咖的认同反而盖过了本职工作的事实。

如今,综艺咖已经不够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相比综艺节目能娱乐大众的功能,许多平台都意识到综艺必须抓住观众的精神需求,在此之下,人物关系、故事情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某些必要的功能性角色如主持人、综艺咖逐渐被边缘化。
暑假档的几档真人秀中《我家那小子》《幸福三重奏》《妻子的浪漫旅行》以及即将播出的《爸爸去哪儿6》《想想办法吧!爸爸》在话题讨论度上的成功无一不是集中于争论部分艺人间的关系,而其中的艺人相比前者门槛更低,本色出演即好,如此也就诞生了不少早已淡出人们视线的艺人再度翻红。

而刚刚开播即拿下该系列豆瓣最低分的《奇葩说5》以及即将上线的《火星情报局4》若依旧带着“综艺咖们”遵循着五分钟一段子的方式,那么两个老牌节目的式微也是可以预见的了。
内容细分渴求人才

过气明星还有多少市场?
近年来,从功能性角色的翻红到表达情感角色的翻红,不同品类的“过气明星”的翻红无不是遵循着综艺市场的需求。针对互联网受众的细分内容输出,精准地定位在嘉宾的需求上。如舞蹈、唱歌、演戏、体育等综艺品类,专业性需求越来越强;而在这之下,如今出现了更多艺人附属的关系,如亲子、夫妻、情侣、闺蜜、兄弟等人物关系成为了许多综艺的着力点。
前者是显性的专业技能,后者则是隐性的人物要求。如出道24年的罗志祥,近年来几乎将工作重心移往了内地,虽然多年没发专辑也没演戏,但他在内地深耕多年的综艺也让他获得了出道以来最大的关注度。从《创造101》《这就是街舞》中的舞蹈导师,到《极限挑战》的“极限男人帮”,内地的观众不仅从专业认同了他“亚洲舞王”的称号,更是加深了与其他艺人的情感羁绊。
简而言之,过气明星的翻红即是一场“赌博”,制作方需要片酬低还能“扮丑”的艺人承担综艺效果,而过气明星则需要一个翻身的机会。薛之谦就曾直言:“我生活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赚钱,一个是音乐,前者的目的就是为了支撑后者。”

如果赌成功了,随之而来的即是密集的通告,如前文所说的,一年几十档综艺等着他们,趁着这个热度这些艺人可以短时间迅速得到直观的热度与可观的收入。对他们来说,利用综艺节目这种短时来钱快的跳板,再回归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多数人的规划。但被虚红的热度捧着,等着他们的不是回归初心,而是昙花一现。
行业逐利、政策收紧

昙花一现的翻红


今年初,广电总局提出要严抓明星片酬过高的问题,据媒体报道,接下来将严控综艺节目艺人的片酬,每期节目艺人总片酬不能超过80万,常驻嘉宾一季节目的总片酬不能超过1000万。

8月,优爱腾三家视频网站联合六家影视公司也发布了抵制天价片酬的声明,监控收紧、制作方联合抵制,网友的不齿,行业内从上至下的种种行动,折射出艺人片酬虚高背后,各方过于迎合市场的不可取心态。
唱功、演技是肉眼可见的检测艺人专业度的指标,即使是歌曲没有传唱度、影视剧收视率不好,也能以实力来撑场,但综艺并不如此,艺人在综艺节目的表现并不能被量化或是以某种标准来测量好与坏。

那么这也就意味着综艺节目很难一致地被认同为某位艺人的作品,更何况提及许多艺人时,最广为人知的是一档综艺而非本职工作的成绩时,那么他们向观众提供的产品就并非专业技能,而是“个人状态”即某一人设。简单来说,《极限挑战》中“小绵羊”张艺兴,《奔跑吧》中“傻狍子”鹿晗等通过综艺立住的人设,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是破亦或是立都是个难题。
对于二次翻红的艺人而言,这其实是一条捷径,他们急需长远的规划,不能将综艺节目成为一个独立于职业生涯之外的跳板。当然,对综艺制作方与观众来说,不唯流量论、抵制高片酬、找到更为敬业的艺人才是上策。

争议|周迅的“少女脸”,怎么不灵了?

观察类综艺的春天,要来了?!


    关注 小鲜综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