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定期输液,预防脑卒中纯属谣言!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团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对他人有所帮助可以转发分享...







每年定期输液,预防脑卒中纯属谣言!没必要有风险!

作者   郎野    来源   宣武医院低氧与缺血适应医学

每到换季时,就会有些老人到医院要求输液,据说这叫“疏通血管”,可以预防脑梗死。笔者姥爷曾于5年前患脑梗死,平时规律服用二级预防药物,控制良好,但最近几日出现头晕不适,担心自己脑梗死复发,要求住院“疏通血管”。虽然目前医学界主流观点认为:输液预防脑梗死不可取。但是家人本着不应忤逆长辈的心态,不得不带着老人去输液。这种换季输液可以“疏通血管”的情况在中、小医院尤为普遍并已持续多年。 

喜欢输液的中国人
中国人平均每年使用输液8瓶(袋)
远远超过国际上2.5-3.3瓶(袋)的水平
这跟公众的认知水平有关
很多人认为打针挂盐水病好得更快
也跟部分医生的认知水平相关
尤其是部分基层医院
喜欢把输液当成营养品和第一选择
又快又好
“病人说好才是真的好”
也是无奈的现实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病人对“疏通血管”趋之若鹜呢?

1、预防意识增强

随着媒体及网络的发展,脑梗死的医学科普和健康宣教的成果逐渐体现,人们渐渐对此有了更多的了解,认识到脑梗死是可防可治的,特别是在秋冬和冬春季节变换之际,脑梗死呈现高发态势,这是形成换季输液现象增加的一个重要基础。

2、急性期输液可改善症状

对于急性脑梗死病人,医院会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口服药物及静脉输液治疗,一些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临床症状得到迅速改善。因此,在进行二级预防时,口服药物无法改善的部分症状均期望通过输液快速缓解。


过度输液的危害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静脉注射给药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占57.8%,远超口服和肌注给药。

  • 过度输液可能伤害皮肤、胃肠系统等,甚至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 加重肝肾负担,损害肝脏、血液系统;
  • 致热原反应,空气栓塞等。
输液的费用支出大于口服,增加患者负担的同时,也造成了医护资源浪费。

医学界的主流观点是什么?

1、输液预防脑梗死没有科学依据

假如血管已经狭窄或闭塞,输液是无论如何也通不开的。何况,大多数病人并没有血管狭窄,只是听信“输液预防脑梗死”的传言,而定期去输液。这种预防性输液的有效性目前尚没有得到科学、严谨、大规模的临床验证。



2、输液有风险

输液是直接静脉给药,虽然严格的无菌操作可以减少感染,但一些小诊所在消毒预防感染方面有待提高。一旦出现输液反应(如发热、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等)也无救治条件。输液过程中,进入血管内的杂物也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损伤之处可导致脂质沉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科学输液
不拒绝,但绝不盲目


不过,输液也并不是“洪水猛兽”,网传的“输液=慢性自杀”更是妖魔化的说法。

静脉输液治疗是现代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治疗某些疾病和挽救生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药口服静脉等各途径使用都效果不错,而有些药只能通过静脉输注。

例如:

  • 肿瘤病人,可以用“化疗泵”,药物以每小时4ml的速度缓慢、持续、匀速地进入体内,保证较好的化疗效果;
  • 消化功能差,无法口服的病人适用;
  • 口服、肌注等途径无法奏效时适用。


训练有素的医生,并不会一味拒绝或者迎合静脉输液治疗,而是会综合考虑病人的情况:选择什么途径给药、是否联合用药等。

实际上,近年来许多医院都在控制输液治疗的使用量,三级以上医院一般不会存在故意过度输液的情况,患者相信医生的诊疗判断即可。
我们需要怎么做?

1、脑血管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冷热交替往往会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发生障碍,因此换季时患者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眩晕,口角歪斜,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时,需要立即到神经科就诊,明确诊断为脑血管病时,病情需要再采用输液方式进行治疗以及时控制病情。



2、预防是降低脑梗死发病最有效的措施,二级预防尤为重要。预防脑梗死再发,靠的是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如: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吸烟等,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熬夜,清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适度锻炼,保持良好情绪,按时服用二级预防药物,而不是预防性输液。

我们还能怎么做? 

当然是用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啦!!(敲黑板,划重点了)

远隔缺血适应:是指肢体在受到短暂、规律、非损伤性的反复血流阻断与复流刺激后,诱导机体产生对缺血缺氧的耐受,从而使远隔重要器官(心、脑、肝、肾等)对随后发生的致命缺血缺氧损害产生保护作用。

吉训明教授说,“这种治疗方法为内源性治疗,即调动机体的自身防御和修复机能,达到脑缺血的预防和治疗目的。通过双上肢的远隔缺血适应训练,操作简便易行,是一种安全、无创、廉价的治疗措施,可选择此种治疗辅助药物治疗,减少动脉狭窄患者的脑卒中复发风险。”

总结

对危险因素进行长期干预,对于预防脑梗死再发至关重要,长期口服二级预防药物结合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脑梗死再发。由于脑梗死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换季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表现及时就诊。

【链接】


定期输液“通血管”,能预防脑中风?

作者唐春平     来源    好大夫在线



每年从秋天开始,定期到医院诊所输液“通血管”的中老年人之间就多了起来,坊间传闻定期输液就能“冲开血管”、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这真的靠谱吗?

活血化瘀药,冲不开血栓!

很多老年人最担心发生的心血管疾病就是脑梗塞(血栓堵住了脑血管),听说医生急救的时候用的是溶栓药,那我提前输一些活血化瘀、抗血栓、改善循环的药不就让血液流通了?不就堵不住脑血管了?乍听一下真的有点合理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造成血管堵塞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硬化、血管内膜增生,导致血管不同程度地变窄,血流变慢,就像河水的水流在狭窄的地方会变慢、泥沙更容易沉积一样,变窄的血管也更容易被堵住。

血管一旦被堵住,被堵住那块的血管内膜细胞受到了刺激就会迅速增生,和堵塞物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如果在发病的6小时内及时用溶栓药,有可能将堵塞的血管通开。但是急救用的溶栓药和您输液用的活血化瘀的药根本就是两回事儿,如果血管已经堵上了,期待活血化瘀的药短时间内冲开血管是不现实的。

即使活血化瘀的药物在用药的当时起了扩张血管的作用,等药物被代谢完,药效也就没有了,等过了输液这几天,这种所谓的“预防作用”就无从谈起了。

大量输液,副作用多到难以想象!

容易诱发肾衰、心衰



由于老年人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平时吃的药也比较多,调节能力变差,一旦输入大量液体,全身的血容量迅速增加,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容易诱发肾衰竭;如果是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大量输液时心脏的负担瞬间变重,很容易诱发心力衰竭。

高烧、恶寒、过敏



老年人经常输液还可能出现输液反应,如发高烧、恶寒战栗等,而且很多中药会导致过敏,如果是去小的诊所挂水,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后果难以想象。

静脉血管炎



输液也属于一种有创伤的操作(因为针穿破了皮肤、血管),老年人的抵抗力变差,反复扎针很容易出现静脉血管炎。

微血管的血栓



还要一种说法是输液药物中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粒,这些微粒会蓄积在毛细血管中,时间长了不仅血管通不了,还会出现微血管血栓等问题。

预防心血管疾病,还得靠长期护理

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以及肥胖、遗传、年龄、性别还有吸烟、饮酒等,如果这些造成疾病的关键因素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人就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脑卒中、中风等)。
小提醒
改变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比如饮食要少油少盐、均衡营养、坚持每天运动等;如果是有高危因素的老年人,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坚持服药,定期去医院做检查。一旦出现了头晕、胸闷、胸痛等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诊治,千万不要耽误了最佳的救治时间。
关于输液,病人还关心这些问题


病人最关心的问题:

气泡入血究竟会不会死?


各种输液都难免会有气泡产生。有经验的护士会提前预防,采取弹击等方式尽量排出气体,但微量气泡还是难免会出现在输液器内。

患者总是非常紧张:气泡入血会怎么样,会不会导致病人死亡呢?

我们来看,这些微量气体,分为几个走向:

  • 部分气体会在2小时内通过过滤膜消失,输液管的排气阀也会排出一些气泡;
  • 微量气泡会随着静脉血流进入右心和肺动脉,到达肺毛细血管,经肺泡呼出而消失;
  • 还有一部分会分散到肺小动脉内,经毛细血管吸收,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


如果气体量较大,确实可能会引起局部红肿、疼痛、栓塞等

如果短时间内气体量过大,严重的可能会造成猝死,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个“大量”大约需要100-150ml气体

所以可以完全放心,一份合格的输液,一般不会有气泡导致的安全问题,即使偶然有一丁点气体,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影响。



药都打光了,拔针不及时

气体会不会进入血管?
答案是:不会。
电视剧里总有这么一种狗血剧情:一觉醒来吊瓶挂完了,大呼医生、护士!好像下一刻就要没命了。

实际上完全不必担心!输液靠重力作用进入血管,快滴完时,压力是小于静脉内压的,因此不可能有空气进入血管。

但是,滴完前应及时告知护士,可以防止回血造成的血栓堵塞针管,还可以保证及时继续用药。



来源:邵逸夫医院 药学部

输液真的不是治什么病都好使 这四大危害你一定要知道!

来源   央视新闻

输液治疗是很多中国患者治病的重要方式,但其安全问题也备受医疗界关注。近期,首部中国输液安全专家共识《守护针尖上的安全——中国输液安全与防护研究蓝皮书》正式发布。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国药师协会等七家机构的专家呼吁,对于一些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多发病通过医保拒付手段进行控制,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输液。

“输液”到底犯了什么“罪”,让专家们如此重视?因为过度输液危!害!很!大!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但在我国,不少人认为,输液能让病好得更快,还可以补充营养,多输没有坏处;儿童生病以后,一些家长觉得服药麻烦,输液方便......加上各方利益驱动,输液也几乎成了医患认可首选方法。



过度输液带来的危害往往是缓慢、长期的。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其中就包括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等原则。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叫停门诊输液。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团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对他人有所帮助
可以转发到朋友圈或转给有需要的人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本
微信公众号
内分泌科医办室:0313-8041519(张家口市长青路36号8号病房楼5层)


声明:凡注明来源的均属转载,转载只限于分享专业知识和医学信息之用,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者不应无偿使用,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rwdlln@126.com,我们会及时改正或删除,谢谢!


    关注 一附院内分泌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