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矿,手中有钢"!这家公司市值近700亿,总经理谈估值:"还是偏低"

 

中国基金报微信:chinafundnews...





包头,蒙古语为“有鹿的地方”。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城市,有“草原钢城”、“稀土之都”的美誉。包钢,以这座城市命名的钢铁企业,已在此扎根60余载,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成为包头一张靓丽的名片。

包钢集团旗下拥有两大A股上市公司包钢股份(600010.SH)和北方稀土(600111.SH),前者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钢铁企业,后者则是稀土行业的龙头。日前,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报道组一行走进了包钢股份,感受“草原钢城”的独特魅力。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周一与包钢股份总经理李晓面对面,畅谈公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采访: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周一(图左)

嘉宾:包钢股份总经理李晓
谈精神:坚韧不拔 超越自我
周一:包钢已有60多年的历史,1999年成立包钢股份并在2001年上市。您本人已经在包钢工作了27年,和过去相比,现在有哪些一直未变,又有哪些大的变化?

李晓:包钢1954年筹建,1959年建成,1992年我大学毕业进厂,到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的精神和文化一直没有变,我们是一家非常有传承的企业。包钢的企业精神是坚韧不拔、超越自我,这么多年来,无论干部还是职工,都体现出这一点。

这个地方在冬天滴水成冰,2002年曾发生“12·23”事故,高炉系统行将崩溃的时候,干部职工直接上去抢险。1996年包头发生“5·3”地震,6.4级,包钢热系统受到威胁,干部职工都在一线抢险。所以我说包钢的精神就是坚韧不拔,公司的高管们也都是从技术员、工长、车间主任这么一点点干上来的,精神得到了传承。

我在北科大上研究生的时候,包钢培养了42个人,当时的管理老师就说:我最不解的就是你们这些人为什么忠于包钢?这个问题,他永远回答不了。毕业之后,这些人绝大多数仍然工作在包钢的各级岗位上,仅有少数人离开了,我觉得这就是精神。
谈优势:家里有矿 全产业链


周一:和国内其他大型钢铁企业相比,包钢股份有哪些不同?特色在哪里?

李晓:包钢股份最大的特点就是全产业链,我们是从矿山开始的。因为我们有矿山,所以稀土特色、资源特色也比较明确。在国内来讲,包钢股份生产的产品最为齐全。板、管、型、线、轨各个品种和型号都有,这构成了完整的产品体系,覆盖的行业也比较全。

周一:包钢股份的发展在哪些方面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李晓:包钢股份的高质量发展,第一重要的就是节约,用有限的资源要办更大的事。国家核准包钢股份的产能是1650万吨,今年已经要达到1500万吨了,增量空间很小了。在有限的产能增长空间下,如何实现更高的收益,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挥现有优势。

在国内的钢轨生产体系里,包钢股份是最有潜力的强势制造商。目前为止,公司开发的新一代高强耐磨钢轨在大秦线试铺,过货量已经超过了4.5亿吨。一般的钢轨,半年就得换下来,包钢的耐磨钢轨 一年不用动,长寿耐磨,达到世界级水平。这种耐磨钢轨,是公司最新开发的一个非常有市场拓展潜力的产品,现在还没有完全走完开发流程,明年正式上线试铺十公里以后可以进入销售序列。公司现在开发有二代和三代稀土钢轨,目前也正在安排上线试铺。

我国石油工业又进入一个新的开发热潮,国外原油价格也到了66美元,对行业发展形成了支撑。此外,国内天然气的巨大需求,为气田的开发创造了非常好的历史机遇。国内主要的油气田多在以包头为圆点的弧形地带,东北、华北、新疆、青海等,恰好都是公司的优势区域。所以,我们要把油气用管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满足国家能源战略的管材需要。
谈业绩:行业复苏只是一方面


周一: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速较快,包钢股份表现也非常出色,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4倍,主要原因是行业周期性复苏还是有其他的原因?

李晓:行业周期性复苏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和品种的调整,内生竞争力得到提升。举例来说,中俄东线是全世界在建的等级最高的天然气输送管线,里面卷管的板材有三分之一是公司提供的,明年的量会更大。我们的X80管线钢表现出了非常好的焊接特性、加工特性和材料特性,是我们产品结构调整的标志。我们开始干的时候,国内能生产同类产品的只有两家,现在也不到五家。

也许到2019年底就会有结论,我们的稀土钢轨、高强度耐磨钢轨会成为新一代钢轨的发力点。目前,无论是重载铁路还是高铁都到一定的换轨期了,像京沪高铁已经运行了10年了。如果换上高耐磨钢轨,会大幅度减少钢轨的维修、维护工作量,可靠性进一步提升。这是包钢新的机会。

周一: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钢铁行业也做了很多去产能的动作,这些使行业产生了哪些变化?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李晓:去产能,尤其是打地条钢,效果非常明确。地条钢低成本、不规范、不合标,不公平竞争的同时给工业、农业、居民住宅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我认为,去产能对钢铁企业是一大利好,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了真正的实惠。国家也明确提出了减量置换,这个是非常好的。

公司响应国家政策,关停了一座1800立方米的高炉,去产能120万吨。现在大型钢铁企业在行业中占比还是下降的,去产能这件事,国家要一直抓下去,我认为这很有必要,坚决拥护。

周一:钢铁行业景气度在回升,炼钢的又有钱赚了,未来有些产能会不会又恢复生产?你们会不会担心这个事?

李晓:不是担心,是非常担心!我们听说国家在去产能的过程中提出了多项指标,包括环保、安全、能源、装置容积等。装置的容积问题仍然应该作为主导的去产能的方向,要把小型设备去掉,尽量向大型设备集中。
谈发展:稀土钢研发取得较大突破
周一:前面也提到,稀土钢是公司的一大特色。请问,利用稀土改善钢材某方面性能的新钢种研发进度如何?

李晓:今年,公司稀土钢的研发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关于稀土的加入法已经形成突破。稀土很好,但如何加到钢里面,在过去是一个难题。公司和中科院沈阳所、包钢的稀土研究院,以及国内的一些科研院所合作,这个问题基本上解决了。

现在需要把更大批量的稀土钢产品推出来。公司现在做的稀土耐磨钢板,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之前都是从瑞典的一家企业进口,现在推广工作也在大力进行。稀土耐磨钢轨只是一个典型的稀土使用案例,其他比如在钢管中加入稀土,稀土都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周一:您说稀土钢研发取得较大突破,到大规模应用还需要多久?稀土钢的生产成本、销售价格会不会比普通的钢要高?

李晓:相关技术已经突破,并且已经达到了十炉连浇,工业化已经完全通过,接下来根据品种需求组织生产就可以了,这个环节已经没有瓶颈。稀土成本就是公司的优势,几乎没有增加成本。一是我们钢中本来就有稀土,二是少量添加的成本也很低。国内主要的轻稀土就在包钢,钢铁里面使用的主要是轻稀土。

至于销售价格,当然比普通材料要贵。但是,这是特定的性能需求带来的收益,客户使用我们的产品也能降低成本。例如桥梁钢、海洋工程,对耐腐蚀性有要求,用上包钢的材料后整个防腐处理可以简化,同时减薄、减重,给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周一:稀土是公司在资本市场里重要的看点,公司也提出了“稀土+”战略,具体有哪些内涵?

李晓:对钢铁板块而言,“稀土+”是指钢和稀土的结合。通过在钢中添加稀土,改善产品性能,更有针对性的满足客户需求。

钢铁做到现在这个份儿上,总量增长空间十分有限了,下一个增长点在哪儿?就是资源的综合利用,这也符合国家的大战略。白云鄂博矿,并不是只有那点铁。其他除了已经成熟的稀土,还有很多东西,如萤石、铌、钪。整个生产线正在逐步打通。
谈募投:坚定不移搞下去


周一:2014年公司定增募资了近300亿元,收购包钢集团尾矿库资产并要开发利用。今年4月份,因为募投项目进展披露的问题,时任董事长及董秘被交易所通报批评。现在,募投项目的进展怎么样了?

李晓:在这个事情上,我们没公告是一个疏漏,上交所也做出了通报。我认为,包钢股份把白云鄂博资源综合利用搞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围绕定增,目前铌和稀土这两个环节的利润已经初步达到了目标。对包钢股份来说,资源的综合利用远不止此,国家对我们的期望也远不止此,但是需要人和时间来优化这个独创的工作。

这件事情,包钢股份会坚定不移地搞下去。公司对此是有信心的,但是不是今天、立刻就见到很大的效果?今年能见到的稀土和萤石是肯定的,稀土是非常稳定的,萤石也已经达到了工业化生产的能力,就是数量还没有那么大,工艺上还要完善一下。下一步,就是铌、钪、硫等,投资者对包钢股份要有信心。

比如铌,用处非常大,公司自己就大量使用,冶金工业需求旺盛。现在,我们国家的铌铁主要是巴西来的,全部进口。
谈短板:积极弥补物流成本劣势
周一:前面说了那么多优势和特色,公司的劣势在哪里?如何弥补?

李晓: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原因,公司产品销售半径比较大,物流成本较高,这是我们的一个劣势。到天津,我们的物流成本大约160元/吨,到华东350元/吨,如果到广东就得达到500元/吨,这个成本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就太高了。现在,随着市场西移,公司物流成本劣势在减弱。我认为,未来中国的制造业会往西部走,东部的钢铁用量会减少,公司的物流短板会弥补掉。

将国际化作为战略也能弥补这一劣势,包钢去年海外销售160万吨左右,也是跟随国家战略,主要在“一带一路”方向开拓市场。包钢是内陆企业,产品到天津港上船走海运,相对于沿海钢企也就多了包头到天津这段距离,其他没有更大的劣势了。

周一:钢铁行业近年的出口量有所下滑,公司的情况怎么样?出口了哪些产品?好不好赚钱?

李晓:行业整体下滑,公司出口量是增长的,出口板材、管材和钢轨,都是我们的核心产品。“一带一路”国家对产品的消纳能力也比较强,像中等档次镀锌产品,因为公司标准接近国外,认知度反而比国内高。所以,出口能给公司带来一个很大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前景非常不错。
谈估值:投资者应该看远一点
周一:在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包钢股份市值接近700亿元,仅次于宝钢股份。您对这个估值满意吗?

李晓:公司现在1.5元/股,我是不满意的,估值还是偏低,应该有很大的空间。越是经济压力大的时候,钢铁行业越可能表现出它特定的价值。京包铁路1923年就修通了,包兰铁路1958年建成通车,但现在都还未通高铁,所以我觉得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非常大。有这种空间,钢铁企业就一定有空间。包钢股份的产品结构对国家现在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更好的匹配性,所以我对公司非常有信心。

包钢从1954年到现在六十多年了,股份公司上市也近20年了。这么多年来,对待像包钢这样的企业,投资者应该看远一点。

周一:包钢股份有近55万股东,有没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

李晓:包钢股份的企业精神是坚韧不拔、超越自我,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给全体股东以信心,为全体股东带来持续的利益,包钢人有信心,我恳请全体股东对包钢股份也有这样的信心,谢谢!

采访札记丨包钢人眼中的沧桑巨变

证券时报 罗峰

穿梭在包钢偌大的厂区时,正值白班下班时段。“路上看上去没多少人,是吧?”包钢股份董秘白宝生对证券时报采访团说:“包钢年产500万吨时,公司10万工人,那时厂区停满自行车;现在年产1500万吨,公司职工只有3万。”

证券时报记者一行在年产550万吨稀土钢板材车间,感受了平均2分钟就出产一卷30吨板材的自动化生产线节奏。从市区到厂区再进到车间,没有中小钢铁厂那种灰蒙蒙的感觉。白宝生说,以前厂区的粉尘等问题很严重,现在进来厂区和其他地方没有大的差异了。

产能提升、环境改善,是这家钢铁公司这些年的显著变化之一。

包钢是一家伴随国家钢铁行业发展史成长的公司,证券时报的采访就是从包钢股份总经理李晓所感受的变化谈起的。

李晓第一句话是“工龄27年了。”

包钢1954年建厂,到李晓1992年大学毕业进厂时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他进厂到现在,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2年包钢是传统的钢铁公司模式,年产300万吨左右,产量规模较小,整体设施环境较旧,经过几个大的跨越,年产到700万、到1000万,今年到1500万吨。“当年我们国家领导人说赶英超美,超什么?超的就是钢的指标。”李晓说,包钢在发展中,设备设施实现了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现在在进一步向信息化发展。

在李晓看来,未来高质量发展,首先是集约,有限的资源要办更大的事。过去包钢号称40万职工家属,包头市一大片区域都是包钢的人,现在整个包钢股份只有3万职工,劳动效率的提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国家核准包钢1650万吨产能,今年已达到1500万吨,离天花板很近了。在有限的钢铁资源情况下,如何实现更高效益,李晓提出要充分把几盘棋下好,第一个是下好钢轨这盘棋,在国内钢轨生产体系里,包钢是最有潜力的一个强势企业,现在开发二代和三代稀土轨,高强耐磨钢轨目前进入上线试铺,技术达到世界级水平。包钢的钢轨在西部地区使用较多,青藏铁路、兰新铁路,包钢钢轨用量都超过了80%,稀土钢轨的独特性能更好适应复杂环境。

接着,李晓从钢轨又谈到第二块业务钢管,在国家能源工业西移面临的机遇;谈到第三块业务板材……再后来,深入谈到针对稀土钢,关于稀土的加入法已经形成了突破,和包括中科院在内的多个科研院所合作,稀土耐磨钢已可替代进口等。

包钢股份已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是我国品种规格最齐全的无缝管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装备水平最高、产能最大的钢轨生产基地。白云鄂博矿铁与稀土共生的资源优势造就了包钢股份独有的“稀土钢”产品特色,更坚、更韧、更强。

李晓说,对于包钢股份而言,把白云鄂博的综合资源搞好,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围绕定增收购集团尾矿库所做的工作,铁和稀土这两个环节的利润按项目当初的设想,已初步达到目标,但是作为包钢股份来说,资源的综合利用远不止于此,国家的期望也远不止于此,这个工作具有独创的历史性意义。

包钢股份正把“稀土钢”烙印在公司、厂区的建筑上,烙印在企业文化的各个标志上。公司探索“稀土+”战略的大幕已经拉开,后续剧情值得期待。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关注 中国基金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