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诺贝尔医学奖:不公、遗憾和反思

 

中国人不擅长讲故事,不擅长将复杂的科学变为简单的概念去让人们接受,这一点可能是我们最大的缺陷...



“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颁给对人类做出最重大贡献的人……”

时值祖国69周年华诞之际,北京时间10月1日17时30分,全球万众瞩目的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结果揭晓,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因为在肿瘤免疫领域为人类做出的突出贡献而获此殊荣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詹姆斯·艾利森教授的突出贡献在于发现CTLA-4的 “分子刹车”作用,抑制该分子将促使T细胞大量增殖,继而攻击肿瘤细胞。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则为目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明星分子PD-1的发现者,其功绩被列为2013年科学杂志十大科学突破之首。

但遗憾的是,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做出突出原创性贡献、最先将PD-1致力于癌症治疗的华裔科学家陈列平教授被遗漏。

   


你要想在一个领域里有所成就,就不要过于考虑别人对你的评价。作为一名研究人员,不要老想进入主流科学,因为一旦成为‘主流科学家’,那说明你的创新能力可有问题了——陈列平教授

在以PD-1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领域,陈列平教授作为PD-L1的发现者,开创了肿瘤治疗的全新理念,是当代全球肿瘤免疫治疗的先驱者。

1999年至2002年,陈列平教授发现了具有抑制肿瘤免疫反应功能的PD-1/PD-L1通路,并且独自建立了以PD-1/PD-L1通路为靶向的癌症免疫疗法,PD-1/PD-L1 抗体也因此被誉为“肿瘤治疗抗生素”
2006年,陈列平教授发起并协助组织了全球首个用抗体阻断PD-1/PD-L1通路的癌症治疗临床试验,同时开发出以PD-L1染色作为生物标记物检测癌症的诊断方法,其研究成果对癌症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陈列平教授的成就造福了千千万万的肿瘤患者,为他们黯淡的人生及其家庭送去了新缕阳光,远比诺奖更为重要。



近十年来,肿瘤免疫治疗方兴未艾。以肝细胞癌为例,在全球癌症总体死亡率以每年1.5%的速度逐年递减的情况下,肝癌的病死率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尤其对中国而言,其总体疾病负担仍然较重。对于索拉菲尼经治及不耐受的肝细胞癌病人,其药物治疗进展倍受关注。

2017年9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同意加快批准nivolumab(抗PD-1抗体)用于治疗索拉菲尼经治的肝细胞癌。研究结果显示,在超过90%的患者中,应用nivolumab 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总有效率接近15%。免疫检查点阻断为肝细胞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免疫检查点阻断可能仍需联合其他治疗,如近期提出的肿瘤细胞周期依赖蛋白激酶(activation of cell cycle-related kinase,CCRK)抑制剂
如果我只专注基础研究,那么我可能会发表比现在多一倍的文章,因为我有50%的精力花费在转化医学上。做研究、做临床、做企业,需要了解三种不同的‘语言’,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陈列平教授

如果不是此次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也许大众不会注意到低调务实的陈列平教授以及他为人类医学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落选原因早已有人探讨,无论是国内对相关实验成果重视不足、宣传造势不利,还是中国科学家在西方社会遭受冷遇,亦或是诺贝尔评选机制存在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

我们“特别”的邻居——日本,18年,18人,“50年30个诺奖”的目标已实现过半,在文学科学领域向世界持续输出能量。也许,在那个看似功利的目标背面,还有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中国人不擅长讲故事,不擅长将复杂的科学变为简单的概念去让人们接受,这一点可能是我们最大的缺陷”——陈列平教授近期接受采访时说道

撰稿/高沿航

编辑/邢翔宇


    关注 临床肝胆病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