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中医第一个医生工作室 中医创业路

 

中医创业路的艰辛,也许只有自己才会知道。...



点 标 题 下 蓝 字 关 注 中 医 馆 产 业 新 媒 体
■ 来源 | 明医相对论

目前很多中医大夫陆续组建了个人名下的医生工作室、开办诊所、参股医疗机构等——以各种形式投身创业。“八零后老中医”余应伟是正安中医内首位正式成立医生工作室的中医大夫。毫无疑问,关注者众,他动力、压力兼备。带着包括中医发展模式、成才之路、选才标准等问题,在余应伟工作室成立并运转半年多后,他有什么心得呢?
1
创业初衷


问:选择创业,一定要考虑资本、团队、人才问题,等等,请你谈谈,迈开这一步,初衷是什么?

答:工作室就是一个团队,团队的力量肯定是比个人的力量要大的,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首先,我希望能借助工作室的力量,集中智慧,帮忙整理一些我在学术上的内容。

其次,正如梁冬老师所倡导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中医的很多东西可以更加生活化,比如说我们现在开发的足浴包、健脾祛湿茶、痛经贴等,会让很多人受益,这些都是需要团队来做的,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未来,如果工作室多开发一些中医药特色的生活用品,会让更多的人能接触中医,了解中医,接受中医。

临床所见,现在很多社会人士对中医是陌生的、模糊的,甚至是怀疑的。

举一个例子,我一个患者,牙龈肿痛严重到不能说话,到在医院急诊科没有处理好,但是她第三天又要出国,情况紧急下到医馆找我。按照中医的认识,上牙属胃经,我在她的胃经上进行取穴处理、配合刮痧拔罐,当场牙龈肿胀就消了。

她先生是清华大学的老师,理工男,极其否认中医,可是他妻子这么严重的情况“被中医这么快速的解决”,就对中医肃然起敬,后来他也来找我调理,效果也很好,他渐渐就认识并且认可中医了。

十多年来,我通过中医的手段让很多的人了解中医,同时改变对中医的认识。这样的案例很多。所以中医还是要有疗效,中医这么多年能存在和发展,最重要的还是有疗效。

问:这个价值某种程度上并不比治病小,甚至更大。

答:国家对中医的政策导向很好,但是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鱼龙混珠,所以中医人必须自己要争气。

中医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方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最符合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在看病的同时,交待患者一些功法、生活上的注意事项、并帮助他们转变思维。

人们要切实认识到人不是非要到得病了才去看医生,好的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告诉人们怎样不得病,健康重在预防,最高明的医生还是在于治未病,在于传递一套健康的生活理念、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

所以总的来说,我的初衷是希望中医能够惠及更多的人,通过一些产品、课程等,能把自己所学所会的东西推广给更多人,让更多人通过运用到生活之中而受益。

2
创业方式


问:中医创业,大概分为三种形式,一为聘任,二为合伙人,三为自设门诊,像您目前和正安以工作室的方式合作大概为第二种,您是怎么看待这几种创业方式的?

答:我是喜欢做自己比较擅长的事情,处理与诊所的日常经营相关的各种事务性工作、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等等,我会觉得太过琐碎且和临床医疗关系不大。

我还是想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帮助到更多的人上。所以目前这种合作方式,是比较适合我的,当然,其他大夫也许有更适合的合作方式。

3
培养人才和选才标准


问:创业离不开传承,在学生的选择、培养和任用方面,你可以谈谈自己的想法吗?因为学生一般没有太多机会上手,但是如果只看书和跟诊并不够,怎样尽量提供一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

答:我经常教导学生,中医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你的患者,比如你的家人、朋友、同学,等等,不要被诊所和医疗机构所局限。

比如说这个人感冒了,你去摸脉,外感的脉,寸脉浮,浮而紧谓之风寒,浮而数,谓之风热。

感冒出现流清鼻涕等寒证症状,就对应去看一下脉象,是不是浮而紧。这样摸过十次八次,再摸遇到这样的脉象,大概就能知道这是外感证。

谁肚子疼可以来一针,谁痛经了,去扎一针,有效果了,你就会有成就感,因为一方面你帮助别人了,另一方面自己也学以致用了。

用中医的方式给家人按摩、刮痧,是一种总结、提高,会瞬间让你更加的自信,并且有决心把中医这条路走下去。这种自信和别人的鼓励很重要的。

再比如,孕妇多为滑脉,你身边有怀孕的人,你多去摸一摸,就知道什么是滑脉,什么是应指圆滑,如盘走珠,往来流利。

高血压,脉弦滑或滑弦紧,可以多摸一摸家人高血压的脉象。

参加什么活动的时候也不要怕,见人就要多摸一摸。久而久之就有经验了。中医本来就是口传心授,心领神会,加上耐心,慢慢的就在中医这条路上越走越快了。

问:还是得做有心人,有心就不缺患者了,就不缺能展现能力的机会了。

答:对,学中医就是要做一个有心人,学中医就是一个吃苦受累的职业,如果学生想从事轻松、挣钱、有面子的职业,那就趁早改行。

从高尚一点说,这真的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职业,做了这份职业,就要担起这份责任,成为一个有担当、尊师重道、有勤奋刻苦学习激情的人。

问:虽然人称你“八零后老中医”,其实无论从面相和年龄上看你都很年轻,作为带过很多学生的临床大夫,你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怎么看待青年中医的个人能力成长?

答:我的看法是,想学好中医干好这行至少要符合三点:

第一,真正热爱中医,把中医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

第二,不断地追求,想做一个有疗效、有口碑的好医生;

第三,能真正的吃苦耐劳。

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就拿吃苦耐劳一项,现在很多孩子跟诊半天就会觉得累,我一年300多天都是这样。所以我说,现在想要找到真正投缘、志同道合,把中医真正当作事业来做的学生,很少、很难得。

现实情况是,很多人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学个一招半式就去挣钱,急功近利,这也是中医创业并不容易的一个原因。

4
专科化路线


问:创业离不开资本和技术两大方面。作为大夫创业,主要还是靠技术来驱动,而大夫的技术积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五年前,你开始到正安出诊,梁冬老师送你“余不痛经”的雅称,一点点积累稳扎稳打到现在成立工作室。你有没有想过,五年以后,除了月经病、痛症之外,还会不会再将其他病种作为重点呢?

答:临床上,我运用的中医技术很多,包括针灸、汤药、正骨、推拿、刺络、脐疗、敷贴、热熨、药茶、食疗等,看病上也基本是不分科,各种疑难杂症,五花八门什么病都有。

现在工作室这边,包括我自己也在思考,以后慢慢的还是得走一些专科路线。什么病都治是很辛苦的,不仅需要知识的储备极为丰富,同时要求思维很活跃,能够在临床上应对自如。

专科路线,我目前考虑了两个方面:

一是痛证方面。现在社会的发展导致亚健康问题比较多,各类疼痛也是一个社会趋势。另外,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速度的加快,各种老年性疾病,像关节痛,颈肩腰腿痛等问题也会比较多;

二是妇科常见病方面。尤其是现在不孕不育症越来越常见,这和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像转基因食品的影响等。

5
技多不压身


问:作一个中医临床的多面手,针药并用,相较于只用汤方或者针灸的大夫,这条路要难得多,不仅是自己要涉猎广,患者期待值也很高。你为什么会选这条更为艰难的路呢? 

答:这是多方面的原因,也是靠一步步积累过来的。读北中医后,放假回家的时候,发现老家颈肩痛腰腿痛的患者比较多,想着自己是学医的,不能帮助到他们就觉得很惭愧,就更加对学医有使命感和动力。

后来,我发现中医在解决疼痛方面的优势主要还是体现在针灸、手法方面,就想学习这方面的技术,然后机缘巧合,拜的老师里也有这方面的专家。学了就用,逐渐就积累起经验了。

农村的医生大多数是万金油,什么病都治,患者也会把你当成什么都会的医生,来求助的也是什么病都有,遇到自己知识的盲区,暂时不会治的病,就会想办法努力去补课,把空白填上。

就这样,自己慢慢地就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医,还得要是一个多面手,走到哪里都能随手解决问题,应对自如,什么病来了都不惊慌。

药王孙思邈说“若针而不灸,或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知针知药,固是良医。”可见,针、药、灸在中国古代都是不分家的,古代都是多面手,一个好的中医应该可以对各种疾病信手拈来的。

所以总的来说,我在临床上针药并用,成为一个中医多面手,是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自己有这个初心,另一方面后来遇到的老师也大多是多面手。

6
好口碑的秘密
问:中国人讲,人的名,树的影,医生特别在意自己的名声口碑,你是怎样看待一个医生的的名气和自身的发展问题?

答:梁冬老师说过“口碑远胜奖杯,疗效就是王道”,中医不靠广告,而是要用疗效和口碑来体现价值的。我们很多患者都是通过口碑介绍来的,甚至有从新疆、西藏甚至国外等远道而来的。

医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我也一直在边看诊、边探索、边学习,寻找和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或者能快速解除患者病痛的方法,尤其是患者不远万里赶过来,期望值很高,不能辜负他们的期待。

作为医生肯定希望自己能有患者,但是并不是要把人家一直留在自己这里,而是希望能尽快地治好患者,康复的患者再介绍新的患者过来。

临床上,我经常跟我的患者说,能三次给你治好的不会给你治五次,能十次治好的就不会治二十次。这也是多年来我一直奉行的行为准则,很多人也很认可,说我很实在。

医生很在乎自己的名声,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德行很重要,医术不好可以努力提高,如果品行不好,就无人认可了。

所以,当医生就要对患者始终有一颗慈悲心,不是想着挣患者多少钱,而是时刻想着帮他解决病痛。不会因为一次治好了患者,他不会来看第二次了,就多收费,有时候有些见效比较慢的病,我会减免诊费。有些慢性病需要长期调理的,两项费用我就只收一项。遇到困难的患者,我会尽我所能的提供帮助,像免除诊金、募捐、众筹,等等。

7
医不离徳


问:因为医生这个职业本身的紧张、忙碌和压力,加上社会、政策和管理等因素,导致很多体制内的医生谈医德似乎都显的奢侈。你从事中医临床十多年,一直秉持慈悲心,是众人眼里的难得好脾气大夫,医德高尚,你认为这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答:首先,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我母亲本身就是赤脚医生,每次患者来家里都是带着一种哀求、渴望的眼神,我母亲每次都是尽力地去帮人家。点点滴滴,我从小耳濡目染,对我的影响很大。

那个年代缺医少药,平常农活又忙,大家舍不得花时间看病,交通不便加上路途遥远,很多人都觉得来回奔波于乡镇医院开药很麻烦,所以登门求助的人很多,大家就把药拿过来让我母亲帮助打针上药,她也都是义务的,乡亲们感激的不得了。

后来自己陆陆续续跟了很多老师,他们个个都医德高尚。不仅仅是教我技术,也是我人生路上的道德模范。

做个技术好的大夫固然很重要,能够感同身受、视患如亲,更是难能可贵的。

8
留在大城市or回到基层
问:现在中国不断地城市化,很多年轻人到大城市学医后就不愿意再回去,你本人就是从县城基层一步步走到现在小有名气的,请你给年轻人一些建议吧!

答:我觉得在哪里发展都可以,主要看个人追求。在小地方,过安稳的生活,偏安一隅,为老百姓治病,有口碑有医术,日子一样过的舒坦。

现在小城市大多缺乏中医,尤其是有疗效的中医。可以说在我们老家,十里八乡都没有一个好的中医。

我这个人骨子里还是比较恋家和怀旧的,觉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能忘本。所以我每年过年回家,都是门庭若市。我坚持回乡义诊五年,每年从回家到离开,每天平均至少看诊四十多人。有没看上的人,追到火车站看病的也不少。

当地电视台给我做的报道也是因为我做义诊,报道后传播更广了,你传我,我传你,就给传开了。

9
平衡工作和生活


问:现在是自媒体时代,患者和医生联系越来越方便,但同时也会给医生带来一些额外的负担。比如患者加医生的微信,某种程度上会打扰医生的生活,甚至有半夜打电话咨询的,您是如何平衡这方面的问题,在不让患者失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证自己正常的生活不被打扰?

答:冲突肯定是有的,但好在家人都能理解支持。虽然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但是行医的这些年,我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出诊基本是12小时工作制,休息日也有一些患者的问题要回复,有时还要参与急救。

医生有时候也很无奈,可是做了这个职业,医者父母心,患者找上门,就必须要对他负责。同时,老人说这也是一种积功德的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所以家人的理解很重要,很感谢我的父母妻儿的理解,过年也没陪伴过几天。

问:所以说,做一个好医生,也是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的,不完全是靠个人努力。当你压力大或者累的时候,你也需要用一些解压的方法?一般会怎么做?

答:的确是需要很多机缘,想做到家庭事业不冲突的话,是很有挑战的。我给自己解压的方式,一般是站站桩,或者找个安静的地方,自己呆一会,喝喝茶,比较简单。

10
创业,在路上


问:你有没有关注一些中医创业的同行?

答:有关注一些师兄弟,有独立开诊所的,有和他人合作的。但他们无一例外不是医者仁心、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真正把中医当作自己的终身事业来追求的。

问:成立工作室这大半年来,你的感受能简单说两句吗?

答:最大的感受是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人越来越忙。比如做任何一个产品,我都是亲力亲为,首先得自己去尝试、去感受这东西有没有用,如果有效再推荐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不断地、反复地试验,只有确认真正有效果之后,才能介绍给更多的客人。

问:说一说你亲自带自己的患者去看别的大夫?

答:我认为,自己选定干中医这一行,就是要终生学习的。对于我来说,即使休息的时候还是要思考工作的,有时候患者的情况比较少见,或者治疗几次效果不是很明显,自己比患者还要着急的。

或者向同道师兄弟请教讨论,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区,或者打电话向老师请教,或者直接去拜访,就是为了解决患者的问题,甚至有时候还要亲自带患者过去。

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带患者过去的例子不少,目的就是一个——想尽快地解决患者病痛,病在谁的身上都很不容易,人病久了不行,何况做医生须臾不能离开“医者仁心”这四个字。

通过老师能帮他们解决,也给自己积累更多经验,如果老师帮患者解决了问题,下次我再遇到类似患者,自己也就有经验了。帮助别人其实也是个学习的过程。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明医相对论”,作者/余应伟 老才,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 END · 
 排版|龙葵   视觉|三七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干货





-商务联系-

首席勾搭官|15814688287

微信| 15814688287

-转载原创联系-

首席小秘书 微信|zytc_zs


    关注 医馆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