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地结束一段假期

 

想想还是钱要紧。...



想想还是钱要紧。

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有读者请我聊聊排解“假期综合征”的方法。例如,灰鸽,你是如何排解的?

我如何排解?我连着更新了七天,其中包括四次停更通知。你看,这种状态就保持得很好,跟圣诞节还练球的科比一样。

我一直觉得,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哪怕你胡吃海塞、花天酒地、夜夜笙歌了整整七天,只要回头思考两个问题,心态就能得到合理的调整。

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需要深刻地认识到:朋友圈的竞技结束了

子曰:朋友圈者,人生残暴的角斗场也。这种残酷的角斗每逢节假日就会迎来一次钱塘江大高潮——大家终于不转自家单位公众号的广告贴了,开始密集地发布来自全球各地的九宫图,辅以精心考量的感慨类文字。

你会看到,发圈从不开定位的人开启了定位,晒堵车的人对准了方向盘上的LOGO;海外的人说自己在呼吸另一半地球的空气,农家乐的人说自己忘却了城市的压力;有baby的晒baby,没baby的晒honey,没honey的在阐释自由就是lonely。

还要中英文夹杂。充满外企白领放飞自我的优越感。

评论与点赞,是人们的KPI;评论的羡慕程度,是KPI是否优质的核心标准。如果方便,还可以在微信群里发个接龙——像我这样把天聊死的,要不是群主就是我,恐怕分分秒都会被踢出去。
对许多人来说,放假的快感有两个:一个是自己享受的,还有一个是对外显摆的。只要朋友圈的竞技一结束,后面这个快感就会自动消失,工作状态就会得到适时修正。

当朋友圈里开始重新遍布“某某企业又获市场认可”、“三折起!某品牌大让利!”、“进博会倒计时,大家枕戈待旦”时,假期就从社交意义上宣布彻底终结。

哪怕你再贪恋假期,朋友圈里的内容也在分分秒秒吹响工作日的号角,让你放弃回味的念头,从享乐主义回归建设社会主义。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得深刻地意识到:该回去挣钱了

每一个想炫耀的细节,背后都是金钱的代价。常州恐龙园酒店平常七百多一晚,这几天能涨到三千多,堪比上海的宝格丽。人家宝格丽里头的毛巾都是BV的,你毛巾上头印着霸王龙。这哪里是品牌的力量,这分明是赌家长拗不过孩子。

各大景区号称不提价,甚至有些还降价,结果进去一看,门票是没提价,但收费的地方五步一岗三步一哨,原来一票畅游,现在一票只管进门。

等到假期结束的时候,我们必须直面一个问题:这一个星期花掉的钱,一个月挣得回来吗?

不问觉得挺开心,一问就后背冒冷汗。想想房贷车贷学费水电费,再回顾一下旅途中种种人挤人车堵车的不如意之处,一种内疚感和愧意就油然而生,“好好上班”这种残暴不人性的念头就开始滋长发芽。

为什么不坐头等舱?不是不值得,是因为没钱;为什么不去欧洲?不是来不及安排,是因为没钱;为什么不住大套房?不是不划算,还是因为没钱……

只要一个人在出游时考虑过飞机的舱位、酒店的房型、周边餐饮的价位,那请放心,他一定不会有什么假期综合征。

假期只是他的调味,赚钱才是他的刚需。


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假期综合征——无非是享受得花钱,挣钱要吃苦,正常人实在遇不到“不花钱享受”这种两全其美的事情。

享受的时候肉痛钱,挣钱的时候贪慕自由,这才是烦恼的源泉。

这种烦恼是人的本性,根本驱逐不了,也谈不上可怕。

看看吧。这才大清早,媒体的朋友已经在朋友圈转发自家单位的新闻纲要了——

对普通人来说,结束假期哪里需要什么心理上的准备,生活本身就是最强大的调节器。
一个背景声
说到底还是穷


您也许还想阅读

在即将过去的假期里,我猜,他们是不会开心的

我小时候的街机时代落幕了,我有点想念它

语感这个鬼东西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我的喜马拉雅FM专区


    关注 灰鸽叔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