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高潜领导者,管理大师拉姆·查兰的“5+1”项修炼心法是关键!

 

唯变不破的时代,领导者需无所畏惧、越战越勇。...





本期导读:

唯变不破的时代,作为领导者,如果认为自己有潜力,且有志于成为这样的人,无论组织是否培养你,你都要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于是,五大能力成为标配,此外,应敢于突破自己,完成关键性的跨越。

  • 能力1:提高时间回报率
  • 能力2:激发并培养他人
  • 能力3:成为创意及执行大师
  • 能力4:研究客户、对手及环境
  • 能力5:提高思考及判断能力
  • 能力N+1:适时完成关键性的跨越
本文是2018年10月推送的第31篇干货,计5374字,阅读时间10分钟。

文 | 拉姆·查兰(Ram Charan)  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

翻译 | 杨懿梅  查兰中国业务负责人

来源 | 《培训》杂志10月刊

如今,企业要想持续发展,不被时代淘汰,就必须突破传统,不仅要转型,还要持续转型。这就需要领导者无所畏惧、越战越勇。

如果你认为自己有潜力,且有志于成为这样的人,那么无论组织是否培养你,你都要让自己快速成长。除了要明确当代高潜领导者需要具备的五大能力,同时,还要敢于突破自己,完成关键性的跨越。
具体如何做?
(请搬好小板凳,拿好笔和纸哦~)
▼▼▼
01
提高时间回报率


作为领导者,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想做、能做的事情很多,但总没时间逐一实现。此时,你就需要思考如何在工作时间总量有限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时间回报率。

大胆起用“牛人”

打造一支战斗力强的精锐团队,第一步便要充分理解岗位要求,不仅着眼于当下,还要思考未来的变化;然后再以此为据,全面客观地考察和评价人才。

遇到合适的人才,大胆起用,哪怕他的能力远大于你。要知道,多种技能、多元化人才的组合,才能达成卓越的业绩。有了团队支撑,你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承担更多的职责。

工作清单中划重点

抓重点,就要从工作目标出发,结合企业内外部情况,分析判断决定成败的关键事件。需要注意的是,工作目标与工作重点并不相同。工作目标是希望达成的业绩结果;工作重点则是达成目标的路径和步骤。

把握工作重点是一个持续调整、不断优化的过程。不妨将要做的事情列个清单,然后分类处理。时常审视自己的工作清单,从中筛选出对工作目标达成最为紧要的3~5项重点。一旦明确就要聚焦,并持续跟进落实,如此才能高效执行。

“拿来主义”要不得

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需要用“定制”来治疗 “信息疲劳综合症”。很多网站都有这样的搜索及定制服务,只要输入你关心的企业、行业、技能、市场等关键词,这些网站就能定期、定向推送给你相关信息。

而且,很多企业已经实行信息化管理,会生成业务指标、财务数据以及更为具体的过程管理数据。对此,领导者必须判断其是否有用,对于有用的信息,要明确汇报频率、找到源头,并设计好记录方式及呈现形式,数据、图表都可以,总之要便于日后的对比分析;反之,则及时取消。



授权说着容易,做着难

授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领导者分配工作时,要落实到具体负责人;确定人选时,要保证此人有能力完成;工作推进时,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及培训;出现问题时,要留出时间共同探讨、帮助解决。

  • 落实责任人


领导者要与其充分沟通,说明这项工作的来龙去脉,明确工作目标及最终成果,再从成果倒推完成工作所需的关键步骤,以及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沟通时一定要将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说清楚。

  • 跟进确认


作为领导者,你要定期跟进执行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无论是电话还是面谈,跟进都要深入具体,不能浮于表面。有问题要及时指出,与之商讨解决方法;看到成绩要给予肯定,这也能极大鼓舞士气。

无规矩不成方圆

在设计机制时,领导者需要从信息交流、团队沟通以及决策效率的角度来思考。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确保其能支撑更大的业务规模,否则机制流程就会制约业务的发展。有些机制是共通的,也适用于下一个领导岗位。

决策要果断
领导者善于分析固然好,但只分析不决策,就会陷入无底洞,这样犹豫再三,即使最终做出决策,也为时已晚。有些信息模棱两可,有些变化出乎意料,领导者可以借鉴“40-70原则”,凭借自己的实战经验,快速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迅速找到决定成败的关键要素。

“40-70原则”

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将军的“40-70法则”认为,如果决策需要的所有信息是100%,而掌握的信息不到40%,那么决策时间不成熟;如果掌握的信息已经超过70%,还没决策,那就是犹豫不决;如果掌握的信息在40%~70%,那就要看领导者自己如何把握。
02
激发并培养他人


成功的团队需要优秀的人才,每个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是成功的重要保证。要知道,“团队业绩=人员素质+人岗匹配+人际协作”。想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就必须识人、用人、培养人;还要能带团队,打造有战斗力的队伍;在必要的时候,更要及时做出人员调整。
发掘下属的闪光点

这是提升组织活力和自身领导力的第一步。领导者需要了解员工的优点和长处,然后把他们放到最合适的岗位。第一印象虽然重要,但领导者不能为其所困,要深入了解表象背后的东西。

  • 首先留心观察下属的行为举止,比如他是否接受不同意见、是否愿意分享信息等;
  • 然后关注其如何做判断,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他的决策方式和风险偏好;
  • 同时还要注意其决策的依据和来源,这会体现他的性格特点及思维方式。
  • 此外,看人切不可独断,要多和别人讨论。常听他人的观察判断,这也能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


紧抓“潜力股”

当下属人数很多,很难照顾所有人,领导者就要有所偏重,聚焦团队中影响重大的关键下属,或是极有潜力的年轻人。无论优点或缺点,都要及时、坦诚、直接地给予反馈。

对想重点培养的下属提出1~2条具体的提升建议,可以是某项业务技能的提高,也可以是某个行为举止的调整。反馈做得越好,让越来越多的下属从中获益,领导者也会声名鹊起,吸引更多的“潜力股”加入团队。

及时除掉“害群之马”

没人是常胜将军,即便是最好的伯乐,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如果真的选错人才,切忌反复纠结,要及时果断做出调整。如果是态度导致其执行力差,那么领导者要多关心、多帮助;如果是能力问题,可以调整其岗位,找到更适合的地方发挥其优势。如果二者皆不可行,那么就要当机立断,及时除掉“害群之马”。
打造“
自上而下”的协同组织

为了促进跨部门协同,很多企业采用了矩阵式组织架构,即业务、职能双向汇报;设计了各种软件系统线上平台,推动跨部门的信息交流及落实跟进。

其实,促进组织协同要自上而下,从企业最关键的协同节点开始,即公司高层,尤其是CFO、CHRO、首席战略官(CSO)。现在已经有企业为此设置了专职岗位。

提升沟通质量

好的团队一定有高质量的沟通讨论。在团队会议上,领导者要确保讨论聚焦重点,不跑题;坦诚沟通,不隐瞒问题;以大局为重,不谋个人私利;遇到问题,不推卸责任,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解决问题。以下七个关键环节值得深思。

  • 会议成果:通过讨论希望达成哪些成果?
  • 行为要求:你希望大家在会上如何表现?
  • 坦诚沟通:无论好坏,都需要了解真相。
  • 认真倾听:说了什么、什么没说,都要关注。
  • 想法建议:准确理解他人的想法、具体建议。
  • 矛盾冲突:直接面对、公开讨论,共同解决。
  • 会后合作:散会前进行小结,什么事谁负责,什么时候完成。
03
成为创意及执行大师
创意和执行,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针对各种创意,领导者要优中选精、聚焦重点,分阶段、分步骤,逐步推进,做出成果。
讨论中厘清思路

最好的方法就是与别人讨论,哪怕你已经是某个领域的大拿,或某企业的一把手,还是要通过与同事、朋友讨论而逐步厘清思路,持续优化,并不断检验。

比如,企业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开拓新天地,就要思考这些问题:如果实现,具体图景什么样;成功的要素有哪些;盈利模式是什么;外部变化会带来什么影响;需要攻克什么障碍;现在启动,时机是否合适。

同心同德,并肩战斗

执行是每个企业领导者必须亲力亲为的关键要务。领导者要想达成业绩目标,就必须精通执行之道;反之,做好执行,也能提升其业务思考能力。

作为领导者,你必须与员工同心同德,并肩战斗;必须对战况了如指掌;必须以身作则共担重任。制定目标时要聚焦重点,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厘清头绪,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给每个下属制定明确具体的工作重点。

制定计划时,要明确具体——什么事、谁负责、什么时候完成、达到什么要求,这些事项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执行时,你要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可以电话沟通,也可以亲赴现场,实地考察。

提问是门大学问

无论你选择怎样的沟通方式,提问都是不可避免的。好的问题能够帮你敏锐地发现执行中的深层问题,准确判断下属的实际业绩,还能更好地预见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开会时,将领导问的所有问题记下来,而不是只记答案。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有些关键问题会经常被提及。好的问题必然是简洁且切中要害,但你提问的语气不能夹带奚落、嘲讽与指责,应该相互尊重,共同探讨。
04
研究客户、对手及环境
领导者要对宏观环境密切关注,还要练就“火眼金睛”,能从大量的新闻、信息及研究报告中捕捉变化的端倪,洞察变化的趋势,必须把稀松平常的“随便看看”变成严谨自律的“管理习惯”,有意识地寻找新方向、发掘新机会。

把自己当做“
用户

想要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就必须构建自身的独特性,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了解用户需求就成了重中之重。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当做用户,从头开始思考“端到端”的用户体验。这不仅能深刻了解客户,把握关键点,还能让你对企业经营有全新的认识。

“端到端”的用户体验

所谓“端到端”的用户体验,就是从用户动心开始,比如收到了某广告推送,再到购买、使用及后续服务等所有环节,这些环节加起来就是用户体验的全过程。其中有很多环节可以认真思考。

以航空公司为例,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坐飞机”背后,端到端用户体验的全过程多达68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以认真思考,深度挖掘。比如,很多乘客对某航空公司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这种偏好是如何养成的?

认真研究对手

现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关于对手的大量信息。分析时,除了要重点关注来自用户的信息,还要关注关键决策人之间的互动协作及其决策机制。如果两家对手合二为一,则需要特别关注,因为行业格局必将因此改变。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了解用户,还是了解对手,都要深入一线。

切勿陷入“单打独斗”漩涡

当代市场的竞争,已不再是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各自所处生态圈之间的集体较量。构建在生态圈上的竞争优势,更不同寻常。过去领导者都试图控制,但现在你必须接受与对手同处一个生态圈,借助这个平台,你会有更大的发展。
遇见未来的变化

真正的领导者,不仅能敏锐地发现外部变化,还能先于他人预见未来变化。这就要拓展视野,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捕捉不可阻挡的大势所趋,发现正在引发巨变的变革引导者。领导者不能将关注力锁在行业领域、区域市场,要放眼全球、关心宏观,才能预见变化、变中求胜。同时,还要虚怀若谷,愿意倾听不同意见;见微知著,从小企业、年轻人身上看到巨大的潜力与未来。
05
提高思考及判断能力


有志者,事竟成。想要提高自己的思考判断力,不能靠撞大运,一定要有意为之,就像运动员需要通过系统训练来提高体能一样。
打开你的视角

作为领导者,如果你的视角比普通人更多元,视野更开阔,你就能提升自己的格局,从而更好地捕捉机会,更有效地激发自己的想象力。除了读书思考外,还要多与不同的人交流,有时他们能为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学习”这件事不能停

很大程度上,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学习能力。前提是要虚心,能认识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很多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还要多角度,不仅学习业务还要学习管理,更好地了解自己,洞察他人;更要多方面,尽量多地参与行业会议,阅读大量报道和研究报告,充实自己。

最重要的是,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还要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洞见。

拓宽多元人脉

建立人脉,多元化是关键。企业内外、不同行业、不同职级,越是多元,越有帮助。拓展人脉网络,就要与很多人建立人际关系。项目做完,项目组可以解散,但是情谊不能散,领导者还要与大家保持联系,加深彼此间的信任。信任是人脉的基础。

随时接受新知

新的信息能激发学习动力,多元化的信息能激发创意灵感。自己阅读、与人交流,都是各种新知的极好来源。

每天阅读的时间最好能够固定,至少30分钟,一早一晚都是不错的选择;简短的、有针对性的交流,能够拓宽知识面。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随意,与其他部门同事约个午餐;也可以正式,和老板聊聊工作。同时,定期与圈外的人进行交流,也能带来新的视角。
保持动态思维

好的思维习惯,能够让人更好地保持开放,拥抱变化,激发创意。作为领导者,你要有创意,不仅如此,还能沉下心做好具体工作;遇到难题时不妨换个视角,也许就能柳暗花明;定量的分析能力、定性的思考判断能力都不可少,思考时,你要留意自己做了哪些假设,自己的风险容忍度如何。
N+1
适时完成关键性的跨越


身处双创时代,即便不想创业,也要从创业的角度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只具备这五大能力还不够,你还要有走出舒适区的勇气。

万不可狂妄自大,夸夸其谈

作为领导者,你要明确自己未来发展的重点,找到合适的岗位或职责,通过会议或其他场合向上级、同事及下属证明,自己已经做好了跨越的准备。要积极争取,也要端正态度,谦虚谨慎,切不可狂妄自大,夸夸其谈。

寻找机会时,不要过分看重职级,关键在于成长,即使是平级调动,只要涉及新的业务领域,也会是很好的机会;选择机会时,不要保守,主动找复杂性高、不确定性强的议题。问题难,才能激发创意,才能逼迫自己换个角度想问题。
积极寻求外部发展机会

在决定去留之前,首先要想清楚,现在离开是逃避,还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任何工作都有不如意的地方,为了未来的回报,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忍耐。但如果现状是自己没有成长,直接领导也没有培养,且没有机会进一步拓展视野、提升技能,那就要面对现实。趁着这份工作还没有将你消磨殆尽,赶紧行动,积极寻求外部发展机会。

选工作,不能光看企业名气,更重要的是看成长机会,以及其业务情况及文化氛围。看这个工作机会是否符合你的人生使命,能否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并让你充满激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别太担心自己的短板,从自身优势及热爱出发,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即可。
2018-2019中国企业培训产业调研
诚邀您来参与!
点击图片,立即参与调研


调研时间:2018.9-2018.11

调研对象:企业培训相关负责人、培训机构创始人/合伙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商学院相关负责人

调研收益:参与即可获赠一份中国企业培训培训产业报告

本文来源于《培训》杂志10月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投稿请联系:editor@trainingmag.com.cn
往期文章推荐

入丛林、跳大绳、攀险山……一起加入“青训营”,缔造后备军团吧

如果你的领导这样做激励,一辈子不跳槽又如何?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是“做你自己”

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终于找到“解药”了


    关注 培训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