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油、疲乏易累…湿气重?坚持4件事,湿气会越来越少

 

它们是湿气的“死对头”,祛湿的关键.........

湿气属于中医的概念,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那到底什么是湿气呢?湿气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呢?有什么防治措施吗?
若是有这几种表现,你可能就“湿”了!
》每天睡不醒,极易感到疲劳和乏力,做啥都提不起劲头;

》总是油光满面,头发也是油腻腻的;

》经常出现头晕、四肢酸痛、食欲不振的现象;

》小便浑浊,大便黏黏不成形(大便粘马桶);

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

若是有以上症状,说明你已经湿气入体了。而且,上面说的还只是初期表现,湿气对人后续的危害是肥胖,这是湿浊沉积造成的。

而肥胖会引发很多疾病,相信大家都知道,在这就不多说了。可见,防湿祛湿是很有必要的。

赶跑湿气,只需坚持做好4件事!
/ 祛湿关键词1:饮食 /
说到祛湿的食疗法,大家最常想到的大概就是红豆薏米汤了,然而,红豆薏米汤(偏寒性方子)并不能赶走所有的湿气,甚至有时反而招致其他病症。

红豆薏米汤只适合症状不严重的"湿热体质"


湿邪分湿热寒湿,《黄帝内经》记载:“寒者热之”,即寒性疾病要用温热的方药治疗。因此,祛湿前要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湿”。

》寒湿体质(怕冷)茯苓陈皮茶:5g茯苓+ 2g陈皮,热水泡后饮用即可。《用药心法》有云“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而陈皮味苦辛,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

其它食疗法:当归粥、红枣籼米粥等。

》湿热体质(怕热)黄芩茶:5 g黄芩+ 10 g山楂,煎煮10分钟,再放入陈皮、荷叶各5 g。黄芩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山楂可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荷叶可清热解暑;陈皮理气燥湿,一起泡茶可达到清利湿热的功效。
其它食疗法:芡实薏米粥、草龟祛湿汤等。

》寒热错杂体质(既怕冷又易上火)辛凉饮将30g薏米煎煮30分钟,然后用煮的水冲泡3g藿香 + 3g佩兰 + 3g白豆蔻仁。薏米可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藿香味辛、性微温,可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佩兰味辛性平,可芳香化湿、醒脾开胃;白豆蔻仁味辛性温,可化湿行气。

 
/ 祛湿关键词2:运动 /
不怎么运动,可能是现代人湿气重的原因之一。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能加速湿气排出体外。但是,很多人都理解错了运动祛湿。

从中医角度来说,运动祛湿是让人出汗,但是,这个出汗也是有讲究的,并不是说跑得满头大汗,汗出得越多越好。祛湿出的汗只需要“出一层蒙蒙细汗”,即有一点薄薄的汗意即可。

《内经》有云,汗为心之液。汗出多了,伤心阴,生心火。所以,祛湿比较适合进行快走、慢跑等中强度的锻炼,这样出汗就刚刚好。

/ 祛湿关键词3:泡脚 /
双脚上分布着六大经脉和穴位,被誉为人的“第二颗心脏”。中医有言,“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若是有湿气入侵,双脚就是一个“危险地带”。

泡脚可以驱除寒冷、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等,比较适合脾胃不好的人群、寒湿人群等,当然,一般人每天泡泡脚也是有好处的。

建议大家在晚上9点,泡20-30分钟的热水脚(40-45℃),水没过脚踝甚至膝盖,泡到微微出汗即可

/ 祛湿关键词4:规律 /
规律是指作息规律,主要包括睡眠和饮食。作息是改善身体的第一步。熬夜、吃夜宵等都会让身体积聚湿气、造成脾胃不和,使内湿伤身。

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和规律平衡饮食,是祛湿的关键之一。所以我们要做到不熬夜、劳逸结合、一日三餐按时吃。


    关注 健客网健康问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