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电视湘军”创新秘笈,我们采访了湖南卫视这几位广电人

 

在媒体变革的趋势下,传统广电平台如何实现进阶?湖南卫视的心得是:升级机制、创新编排与人才构建。...



在媒体变革的趋势下,传统广电平台如何实现进阶?湖南卫视的心得是:升级机制、创新编排与人才构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原有的媒体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在广电媒体普遍寻求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完成传统媒体的“华丽”转身,建构一个以优质内容为基准,全媒体生态融合的综合性传媒集团,成为众多广电机构变革的目标。

1997年1月1日,湖南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正式通过亚洲2号卫星传送,呼号——“湖南卫视”。

上星21年,不论是身处昔日广电媒体的辉煌时刻,还是在媒体格局发生嬗变的当下,湖南卫视都有着不俗的创新成果和勇气,成为媒体变革大环境下一个不可忽视的案例。近日,我们采访了湖南卫视各主要部门负责人,探寻“广电湘军”背后的创新秘笈。
机制“进化”,为创新护航
机制革新对盘活团队创新力和内容生产力有着重要影响,在湖南卫视节目制作中心主任黄宏彦看来,湖南卫视能保持“长青”,跟不断“进化”的内容生产机制有密切关系。

湖南卫视是率先采用制片人中心制的频道,对应的是卫视栏目开始出现制片人制。2001年,湖南卫视开始实施全员竞聘制、栏目制片人制、栏目淘汰制,制片人以“决策提速、协同加强、责任到人、机动作战、执行为王”为原则,掌控节目制作。

“湖南卫视领跑了二十余年,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湖南卫视总监丁诚认为,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创新还需要进一步激活。2017年年中,湖南卫视新的领导班子搭建完毕,不久便启动了工作室试点计划,“工作室制度实际上是全链条的、更大程度的放开”。从2018年 5月,第一批7个团队授牌成立工作室,到9月第二批5个团队升级成工作室,目前共成立12个工作室,他们分别是:刘伟、徐晴、王琴、王恬、沈欣、陈歆宇、刘建立、安德胜、洪啸、孔晓一、秦明和卞合江后期工作室。
从团队到工作室,不仅是自主权的下放,也是组织灵活性的释放。例如,工作室下放了人员招录、用工权利;在收益激励方面,打通绩效分配,以“投入产出”为依据制定“项目价值奖”;支持工作室承接芒果TV的制作项目等。“工作室制度的设计,是在现有的体制和预算框架内,对标市场上已有的先进机制,契合湖南广电未来的发展方向。”

黄宏彦介绍,12个工作室,占中心主创人员人数的51%,这些工作室在1-9月主创了20个节目(项目),占卫视自办节目项目数的64.5%,贡献了频道自办节目播出时长的73.7%。“这只是全台改革发展交响乐的一个音符,实践证明,它起到了激活团队、提振士气、稳定军心、减少惰性的作用。”

与机制进化相辅相成的频道内工作系统的完善,经过21年的发展,湖南卫视目前已经拥有600多人的导演团队,以及包括制片、演播、艺统、导摄、服化道等100多人的支持系统。黄宏彦表示,专业的人最渴望专心做专业的事,这样的支持系统是湖南卫视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建设和完善起来的,跟20多个前后期团队一道,多年的磨合和培养,沉淀了湖南卫视独有电视制作企业文化。“有了这些得力的服务部门,才能让内容制作团队更加心无旁骛的专注内容生产,这是对于其他制播分离的团队区别最大、最吸引电视人的地方。”
湖南广电大楼一楼大堂里,有一块24小时滚动的大屏幕,上面全天滚动播出着湖南卫视所有节目和电视剧在全国、全省、甚至全市的收视排名。它就像一个警钟,时刻提醒着“电视湘军”不能懈怠、要力争上游。从栏目制到团队制,再到工作室制度,“这是一种驱使团队不断创新的良性刺激,也是一个不断打破生产力桎梏的过程”,黄宏彦说。
重编排,搭建统筹“中枢”
如果说节目制作中心是内容创作和组织生产的“操盘手”,那么总编室则侧重于从频道战略、结构布局、阶段性策划等角度发挥创新节目的定制功能。湖南卫视总编室主任周海说,“总编室就像湖南卫视的统筹中枢”,它负责频道编排,同时也是管理层对频道运营的抓手。

编排创新,一直是湖南卫视释放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近两年,湖南卫视从频道运营的角度出发,通过错位竞争,强化时段等方式,为频道培育新的优质内容提供了土壤和空间。

“清晰的时段特点与品牌定位,有利于引导节目创新的方向。”周海介绍,为创新频道版面,总编室推出了“4+3”“5+2”等编排策略;开辟电视剧8点档的金鹰剧场独播带;周末《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的双子星战略等,“最大程度地发挥频道内容传播力和品牌号召力”。

近两年,湖南卫视还打造了以《亲爱的客栈》《中餐厅》《向往的生活》为代表的系列“慢综艺”,以及《声临其境》《我是未来》《幻乐之城》等一批创新垂直节目。
《亲爱的客栈》


新时段的开发也是湖南卫视创新编排的有效措施,周海提到,今年频道通过新的暑期编排和开发午间时段,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效果。例如午间节目《摇啊笑啊桥》收视比肩周末晚间季播节目,开辟了新的白天节目蓝海时段。

“所有的编排,都遵循着‘双效统一’的原则: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今年湖南卫视加大在公益宣传片和纪录片等方面播排力度,例如频道在730黄金档陆续推出《我的青春在丝路》《我爱你中国》《生机无限》等纪录片;公益宣传片方面,超过70%的公益宣传片是频道自制,并有多部作品获得中国公益广告黄河奖,播出量是总局要求的3倍以上。周海透露,接下来湖南卫视将会在纪录片、公益宣传片、文化类节目和现实题材剧作方面,布局更多的内容编排。
《我的青春在丝路》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
在视频平台崛起,一线卫视竞争增强的当下,湖南卫视如何继续保持引领者地位?创新研发中心主任罗昕认为,人才是湖南卫视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培养人才才能持续保持战斗力”。

近年来,湖南卫视积极助力人才建设,推出致力于原创节目开发的“飙计划”和吸纳新人的“30未满视频方案大选”

其中《声临其境》便是湖南卫视“飚计划”第一轮冠军方案,此外,将于10月播出的《声入人心》,是“飚计划”的第七轮冠军方案,让90后的任洋从导演中脱颖而出,成立团队担任节目制片人。罗昕介绍,每个月创新研发中心都会收到70至80份提案,经过评选,胜出的提案将有机会进行样片制作;“30未满视频方案大选”则是一个专为年轻制作人设立的平台,参与者可以通过视频作品表达创意和梦想,在今年7月活动中获选的两个方案,将代表湖南卫视参加今年ATF亚洲原创模式大赛。“湖南卫视一直保持创新的活力,人才的推陈出新也是制胜法宝。”罗昕说。
《声临其境》


罗昕提到,湖南卫视近年来花了很多心思为原创节目铺设科学合理的创新机制,例如推出了样片试播体系。湖南卫视不仅从编排上确保每个季度都有一轮原创节目的试播排播,还在芒果TV打通样片试播带,鼓励原创节目大胆试错,推动原创方案成功落地。不仅降低了原创风险,减少了决策风险,还有多个优秀方案通过样片试播检验,立项播出或成为接档储备。

电视路途道阻且长,当潮水涌起,选择伫立潮头或是改变潮水方向,需要不同程度的底气和勇气。21年来,湖南卫视不断用创新姿态,以革新机制、重视编排、人才建设等方式引领方向,成为广电领域一个值得分析和学习的样本。

作者:何久

编辑:叶晨玮  张榆泽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广电时评已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企鹅号、凤凰号、搜狐号、百家号、网易号、北京时间等媒体平台。


    关注 广电时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