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OCC 2018|多次进入闭塞段受阻,正向转为逆向——葛雷教授手术直播中成功开通高难度CTO实例分享

 

在2018年10月18日至10月21日举行的中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 (CTOCC )会议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雷教授完成了一例高难度CTO手术,并通过直播分享了该例手术的全过程。葛雷教授完成手术之后接受了《门诊》现场……...



在2018年10月18日至10月21日举行的中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 (CTOCC )会议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雷教授完成了一例高难度CTO手术,并通过直播分享了该例手术的全过程。葛雷教授完成手术之后接受了《门诊》现场采访,他表示,手术策略的制定往往决定着手术是否成功,PCI医师面临CTO病变,不仅需要参考单侧冠脉造影结果,更需全面参考对侧冠脉造影结果,这样才能制定准确的手术策略,保障患者的安全。《门诊》为您带来手术回顾及葛雷教授的精彩总结。

病史资料
CTOCC 2018
患者为54岁男性。因发作性胸闷5月余入院,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分别于2018年5月14日和6月19日在回旋支和前降支植入3枚支架,术后持续抗凝治疗。

体格检查:T:36.3℃,P:76次/分,R:20次/分,BP:101/63 mm Hg。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呼吸平稳。双肺叩诊音清,听诊呼吸音清。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76次/分,律齐。
冠脉造影
CTOCC 2018


左主干未见明显狭窄,左前降支开口狭窄40-50%,近中段原支架植入处未见内膜增生及再狭窄,第一对角支未见明显狭窄,左回旋支中段原植入支架管腔通畅,未见明显内膜增生及再狭窄。钝缘支未见明显狭窄。右冠起源异常,近段完全闭塞,可见左冠提供右冠远段侧支循环。(Figure 1-3)

Figure 1
Figure 2

Figure 3

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陈旧性心肌梗死

3、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状态

4、心功能I级

5、2型糖尿病
介入治疗过程
CTOCC 2018


取0.014 Sion导丝送至右冠分支,送入IVUS超声导管明确闭塞段入口。Sion导丝联合135 cm Corsair微导管送至右冠近段,换入Ultimate 3未能进入闭塞段。(Figure 4-5)

Figure 4
Figure 5

换入Gaia Third导丝进入闭塞段,但未能进入中段真腔内,决定采用逆向技术,Sion导丝成功通过侧支循环至右冠远段,150 cm Corsair微导管未能通过侧支循环。(Figure 6-7)

Figure 6
Figure 7

送入Guidezilla导管,换入150 cm Finecross微导管通过侧支循环至右冠中段,换入Ultimate 3导丝未能进入闭塞段,采用Reverse CART技术,送入Tazuna 1.5×15 mm球囊以12 atm×10 s扩张,逆向Ultimate 3导丝成功通过闭塞段至Guidezilla导管内。(Figure 8-10)

Figure 8
Figure 9

Figure 10

锚定后推送Finecross微导管至右冠指引导管内,锚定,换入RG 3导丝体外化。(Figure 11-12)

Figure 11
Figure 12

Sprinter 2.0×20 mm球囊以12 atm×10 s扩张闭塞段,送入IVUS检查。

右冠中段植入Xience Xpedition 3.0×38 mm药物支架,以12 atm×10 s扩张释放,近段串联植入Xience Xpedition 3.0×28 mm药物支架以12 atm×10 s扩张。(Figure 13-16)

Figure 13
Figure 14

Figure 15

Figure 16

回撤RG 3导丝换入Sion导丝,行IVUS检查见扩张欠佳,Quantum 3.5×15 mm非顺应性球囊以12-16 atm×10 s扩张支架。(Figure 17)

Figure 17
复查造影示支架扩张满意,无残余狭窄,血流TIMI 3级。(Figure 18-19)

Figure 18
Figure 19

回撤Finecross微导管,左冠造影未见侧支循环路径损伤征象,换入Sion导丝,行IVUS检查,未见左主干-前降支近段斑块破裂和夹层分离征象,最小管腔面积4.2mm2。(Figure 20-21)

Figure 20
Figure 21

葛雷教授:从规范开始,CTO PCI
流程将为广大介入医师指明方向
CTOCC 2018


该病例患者是一位中年男性,因反复胸痛入院。今天我们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该CTO病变的解剖特征。该患者病变闭塞不长,并且有一定条件的侧支循环。对于该患者的手术策略,初步先从正向进入,如果正向介入失败再转为逆向。手术策略的制定需要依靠充分的造影检查结果,所以双侧冠脉造影的结果对制定准确的手术策略非常重要,单凭单侧的造影结果指导手术往往不够全面。在2005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对CTO介入治疗有很多不全面的看法,并且因为当时CTO介入手术成功率低,并发症高,在临床上的应用存在很多争议,很多临床医师不愿意在CTO技术上花过多时间学习,所以导致CTO介入治疗一直停滞不前。为此,当年8月葛均波院士就在上海组建了CTO俱乐部,其主要目的是希望能普及和推广CTO行PCI治疗。那时候,大家都经常说CTO介入治疗是我们冠脉介入治疗最后一个需要攻克的堡垒,所以CTOCC就诞生了。医生加入CTOCC,有一个非常严格的入会条件,这个入会条件从2005年到现在一直都没有降低。

CTOCC的主要工作是推广和普及,让广大临床介入医师学习如何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葛均波院士的带领下,CTOCC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从2005年到现在,我们国家CTO PCI技术逐年进步,推广工作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开始逐渐开展起来,可以说在中国CTO PCI技术的发展中,CTOCC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CTOCC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国CTO PCI发展的道路还很长。

在CTO PCI技术的推广方面,葛院士一直强调要规范化,这其中就包括了最基本的对侧冠脉造影结果的参考。双侧冠脉造影的结果直接影响着术者对手术策略的制定,所以每位临床医师应重视双侧冠脉造影的结果。在今年CTOCC会议上,我们可以重点关注CTO PCI的流程图,这个流程图是葛院士汇总了CTOCC广大专家的智慧,经过半年左右的时间,结合中国CTO的特点,以及器械研发等技术特色制定的一个更符合中国特色的CTO PCI流程。从2005年到现在,通过CTOCC这个平台,我向很多前辈学到了很多,无论是手术技术还是面对术中突发情况时的心态;我很感谢能够有机会向这些前辈学习,对自己是CTOCC的一员感到非常荣幸。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门诊新视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