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唐诗里的成都生活 唐代成都人的二月二:送尺子,吃果子

 

二月二日挑菜节(上)...






点击收听《唐诗里的成都生活》第十八期↑↑↑


二月二日挑菜节(上)

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叫做“晦日”。正月晦日,唐代社会盛行“送穷”——“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唐人韩愈有一篇妙趣横生的《送穷文》,唐人姚合有三首纪实传神的《晦日送穷》诗,都是对当时此一风俗的文学写照。

怎样送穷呢?先要“结柳作车,缚草为船”,再在这些草编的车船内装满干粮,然后斟酒举杯,对着空气拜上三拜,假装是正对着“穷鬼”,口中念念有词:“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挚俦,去故就新!”祷告完毕之后,便将酒浇在地上。此为韩愈的送穷仪式。



另有一种送穷仪式,乃是姚合所谓“拜街中”。唐人李邕记载:“高阳氏子瘦约,好衣敝食糜。人作新衣与之,即裂破,以火烧穿着之,宫中号曰穷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弃破衣,是日祀于巷,曰送穷鬼。”

传说古帝颛顼有一个儿子,身材羸弱矮小,喜欢喝粥,经常穿破衣服,某年正月晦日死于街巷之中。大家为了送走他的鬼魂,便于这天献稀饭、弃破衣而祀于巷。如此这般,久而久之,便沿袭为“送穷”之俗了。

正月晦日,唐人又称“晦节”,除了送穷街中,还可游乐胜地。唐德宗曾经在公元788年秋下诏:
今方隅无事、烝庶小康,
其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三节日,
宜任文武官僚选胜地追赏为乐。
把正月晦日作为春游的节日提倡,还向官员赐钱,并永为常式。

赐钱之外,还要赐尺。《唐六典》提到少府监中尚署每年二月二日要制作、进献“镂牙尺及木画紫檀尺”,因为皇上要在晦节期间向身边的大臣赏赐这些尺子。
二月二为什么要赏赐尺子呢?仲春二月是日夜平分的月份,古人顺应天时,选择在二月校正度量衡器具,认为这样可使度量衡器公平精准。皇帝给臣下赏赐尺子,是希望臣子们办事公正,能权衡协调好各种关系。

有送就有迎,送别贫穷,为的是迎接富裕。“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正月晦日是送穷之期,那迎富之时又是哪一天呢?这一天又有着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仲春时节的二月初二,天上的龙星抬头,雨水多了起来,这是春耕的农民所盼望的。成都平原上红肥绿瘦,一望无垠,四周群山缥翠,水光潋滟,城里的人们簪花于头,纷纷相约,出外踏青,朝往而暮回。据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内,要采莲,要击鼓,还要吃“迎富贵果子”。果子即馃子,属油炸食品。



“古人采莲携鼓游,今朝杂花插满头。相随郊外游一日,迎富即是忘忧愁。”把野外采来的莲子放在门前祭拜,就叫做“迎富”,击鼓则是在承袭“仲春昼击土鼓以迎春”之古礼。采莲子迎富,源于这样一个故事:
昔巢氏时,二月二,
乞得人子归养之,家便大富。


莲子象征的正是这个带有财气的外来孩子。

现在大多数老百姓还晓得“二月二,龙抬头”这么一句谚语,但已少有人知道这一天还曾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挑菜节”。一般在郊外踏青的同时,人们会顺带挑摘一些野菜回家尝鲜。唐人郑谷有一首七言律诗《蜀中春日》,铺陈的就是唐僖宗时代成都挑菜节的况味:
海棠风外独沾巾,
襟袖无端惹蜀尘。
和暖又逢挑菜日,
寂寥未是探花人。
不嫌蚁酒冲愁肺,
却忆渔蓑覆病身。
何事晚来微雨后,
锦江春学曲江春。
(未完待续)
(每周周一、周五晚9点更新《唐诗里的成都生活》,敬请期待)
更多精彩
想要收听全部往期节目
在成都晚报微信公众号主页
点击菜单栏“唐诗成都”即可
END
  • 文字:林赶秋
  • 音频播出、制作:叶微蓝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编辑:罗雨薇



    关注 成都晚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