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与抗凝治疗

 



夏翊夫, 张春清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现阶段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机制研究越来越透彻,血小板和微血栓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也逐渐被发掘。传统观念认为肝硬化是不可逆的过程,只能通过治疗原发病和预防并发症来延缓疾病的进展。随着研究者对微血栓的关注度逐渐增强,发现通过抗凝治疗消除肝内微血栓,可能使早期肝纤维化逆转,这揭示了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新途径,让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逆转出现了可能。

血小板与肝纤维化发展密切相关,其可能机制,目前有2种假说:

1、形成微血栓引起组织缺血和纤维化;

2、直接激活HSC。



抗凝治疗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中的应用

通过对肝内微血栓的形成与肝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两者之间相互关联。有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血液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较健康人群升高,患血栓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又有研究表明,低分子量肝素可使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中的肝纤维化改善。

这些研究都说明,微血栓形成和肝纤维化有明显的联系,而通过减少肝内微血栓的形成可以改善肝纤维化的进展,再联系上述血小板在肝内的聚集和作用,微血栓的形成可能是肝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对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前瞻性研究中,都提示了对肝硬化病因的治疗可以改善甚至逆转肝硬化的进展。这与肝硬化不可逆的传统观点相矛盾。

在一项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实验中,对45只雄性SD大鼠进行随机分组,使用硫代乙酰胺诱导形成肝纤维化模型,随后使用阿司匹林和肝素治疗,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和肝素均可以显著改善大鼠的肝纤维化分级,这种改善在大剂量阿司匹林(300 mg/kg)实验组中更加明显(P<0.05)。对CCl4诱导的肝硬化小鼠模型通过静脉注射肝素进行治疗,通过对照实验发现,6周药物处理组的肝功能有显著改善(P<0.01),且肝素和水飞蓟素联合使用要优于单独使用。

在一项美国的大宗病例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使用阿司匹林可降低肝纤维化患者的肝纤维化风险指数。在研究中,对比了服用阿司匹林和布洛芬1个月后,15 510例样本的纤维化指数,发现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纤维化指标的显著降低(P=0.009)。

另一项对188例肝移植患者进行移植后10年的回顾性研究发现,肝移植术后应用阿司匹林可以减缓肝纤维化的进展(P=0.01)。

抗凝治疗的探索方向

目前,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采用药物抑制HSC活性和干细胞治疗,随着肝纤维化形成的分子机制逐渐清晰,基因治疗也成为可能,微生态制剂也被认为有利于改善肝功能、降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随着对肝纤维化进展过程的探索,血小板和微血栓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逐渐得到关注,抗凝治疗给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既往的认识和经验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治疗与抗凝治疗处于对立,使得抗凝治疗在基础实验和临床应用中几乎不被考虑。通过大量研究,抗凝治疗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中的作用才会被正确认识。根据现阶段已经得出的部分结论,肝纤维化可以在抗凝治疗后得到控制,甚至部分恢复,在保证了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后,抗凝治疗可以成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治疗的重要手段。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查阅、下载全文PDF


引证本文:夏翊夫, 张春清. 抗凝治疗抑制肝纤维化进程的研究进展[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 34(10): 2224-2226.

本文编辑:朱晶

微信编辑:邢翔宇


    关注 临床肝胆病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