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摩洛哥

 

在 12 天里这个国家给我很多意外之喜:沙漠徒步,山谷路餐、海边蹦迪,伊斯兰国家的保守中透着一丝嬉皮...





摩洛哥 12 天:卡萨布兰卡 - 马拉喀什 - imill山区 - 达代斯峡谷(dadesse vally)- 梅尔祖卡沙漠 - elfoud - 菲斯 - 梅克内斯 - 舍夫沙万 - 拉巴特 - 卡萨布兰卡。逆时针一圈,回到海边的起点。

出发前对摩洛哥的期待很低:ins 里千篇一律的蓝色舍夫沙万背景,换沙漠不换样的骑骆驼自拍,网红必去的网红目的地。

然而在 12 天里这个国家给我很多意外之喜:沙漠徒步,山谷路餐、海边蹦迪,伊斯兰国家的保守中透着一丝嬉皮。

我得为我的偏见道歉:摩洛哥,对不起!

第一幕
卡萨布兰卡的臆想

(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大门,图片来源:艾文)
卡萨布兰卡,摩洛哥商业经济中心,人口约 290 万,面积约 386 平方公里。

这里因电影《北非谍影》/《卡萨布兰卡》而闻名于游客,哈桑二世清真寺作为全城最高建筑在海边矗立。

从机场到市区的途中路过以摩洛哥“加利福利亚”著称的精美联排别墅居住区,富人在这里享受都市生活。

路边巨幅广告牌宣传着电话卡运营商的“5G+”,路人对游客用中文大喊“我爱你”。

卡萨布兰卡,摩登得像是非洲的臆想。

而哈桑二世清真寺,更是举全国之力实现的“臆想典型”。

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建立因国王的一场梦境而起。

国王哈桑二世(已故)在位 30 余年,期间勤政爱民、威望极高。他曾经在梦中得到安拉的箴言:“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水上”,为了感谢真主的照拂,他决定修建一座大型清真寺作为纪念。

为了实现这场梦境,为了实现国王的梦想,摩洛哥举国捐赠,筹资 5 亿多美元,其中 3/5 为国内外捐款,其余由政府出资。1987 年 8 月开始动工,由法国建筑师米歇尔·班索(Michel Sinseau)设计,法国布伊古公司和摩洛哥玛塔普公司合作施工,耗时 6 年建成启用。这座可以容纳十万人同时祈祷的清真寺让国王的梦想变成现实,卡萨布兰卡从此有了新标志。

(哈桑二世清真寺,图片来源:星子)
哈桑二世清真寺的设计本身就是一场臆想。

这是全世界第一座建于海上的清真寺。为了实现国王将清真寺建于海上的梦想,实现被海水围绕的视觉效果,数万名工人填海造陆,用 30 万立方米混凝土给清真寺打底。海水涨潮的时候远远望去,清真寺仿佛飘在海上。

这是全世界第一座现代化的清真寺。清真寺重达35吨的正门只能用密码开启,高达210 米的宣礼塔有电梯直达塔顶,祈祷大厅的大理石地板砖下设有电热保暖设施。更为惊人的是装饰繁复的大厅屋顶可以打开。运气 好的时候可以看见屋顶缓缓打开,芒芒日光像一层薄云铺面,真主安拉立于其上。


第二幕
马拉喀什的长夜永不消逝

(杰纳夫广场的夜色由小摊位的灯光点亮。图片来源:星子)


清晨的时候去往马拉喀什,大雾从海上来,我们仿佛是去往雾的深处,越往前走四周越是模糊。一个多小时后,大雾逐渐散去,太阳鲜明起来。

进入马拉喀什,你会很明显得发现这是个红色的城市:本地特有的红色泥土与草杆混合烧制,成为建造房屋的主要材料。粉红、橘红、各种色度的红在这里层层叠叠,顺着高矮不一的屋顶攀爬交错。杰纳夫广场(Jemaa el-Fnaa)被这些或新或旧、色调不一的红色建筑物包围守护着。

坐在杰纳夫广场里喝着薄荷茶,阿特拉斯山脉在身后若隐若现,眼前是喧嚣而极其热烈的景象:鲜艳的水果、舞蛇人的笛声、杂耍艺人郑重地穿着传统服饰,额头泛着油光。广场上的文化空间(人文活动)在 2008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由是这里发生的一切和十一世纪时几乎无异。

关于马拉喀什的市集,我看见一种很美的形容:集市上香味浓郁,即清凉四溢又色彩斑斓。一贯令人舒服惬意的气味按照货物的本性逐渐变化。没有名称,没有标牌,没有玻璃瓶。你在这里探寻,店主坐在一堆货物中间和你讨价还价。

马拉喀什的日子好像夏天的夜晚一样带着点彻夜不眠的欢乐氛围。





十九世纪末,摩洛哥和安达卢西亚(现西班牙南部)最好的工匠,用了六年时间在马拉喀什修建了一座皇宫:巴伊亚皇宫(Bahia Palace),现在是当地保存最完整的古迹。

这座宫殿极尽奢华,许多建筑材料从意大利进口,屋顶用不会腐烂的木材,上面的彩色颜料是从天然物质中提取而成。墙面装饰上布满了伊斯兰雕花和手工拼接成的马赛克瓷砖,精美而优雅。

在巴伊亚皇宫,国王的第一位太太单独住在前面的院子,图中这个院子住的是国王的妃子们,到了侍寝翻牌子的时候,妃子们出来跟国王问好,被选中的就带去另一个房间。在过去的摩洛哥,妃子和大太太是不能住在一起,国王也不能在某一位妃子的房间过夜,以此减少他们之间的嫉妒和争斗。

并且为了娱乐助兴,宫里培养了大量乐手,等到他们学会了演奏就将眼睛毁去,避免妃子们被外人看见。这也是与巴伊亚皇宫一街之隔的库图比亚清真寺,过去一度只能让盲人进去祈祷的原因:不能让其他人看见国王女人的美貌。

马拉喀什过去的生活像夏夜闲聊一样带着点荒诞。

这种看似荒诞的事情曾经真实发生,并且被建筑和历史记录着,这种文化冲击大概也是我们不远万里去摩洛哥旅行的原因之一吧。

第三幕
阿特拉斯山空荡荡
你总说摩洛哥“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可你知道是什么让它一半一半,互不为难吗?

是阿特拉斯山。

阿特拉斯山脉沿着海岸线展开,南北贯穿摩洛哥境内 650 公里。它的形成源于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在中新生代碰撞,在地中海和撒哈拉地台之间形成了阿特拉斯造山带。但是阿特拉斯山并未形成连续的山脉链,而是散落在高原、盆地上,隆起的高山挡住了大西洋来风,挡住了撒哈拉的热,形成了摩洛哥“一山隔沙海”的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地貌特征。

阿特拉斯山空荡荡,山上只有少数灌木存活。

地壳运动引起普遍的火山喷溢,阿特拉斯山受火山作用,山体有红、绿、黑等不同颜色。这些颜色并不是来自于山上覆盖的植物的颜色,而是岩石本身。阿特拉斯山像是火山沉寂后的墓场,将大地的愤怒收容起来,岩浆吸收了矿物质后变成各色碎石,阿特拉斯山十分荒凉。

高山空荡荡,高山守护下的摩洛哥倒是一片生机。

受海拔和周边气流影响,阿特拉斯山让风和热变成降水、降雪,滋润了河谷地区和绿洲之城马拉喀什,冬天时大雪封路围城,春天雨水又从山上流下,汇聚成从不干涸的托德拉河,浇灌出棕榈树蜿蜒生长,直至沙漠边缘。


(阿特拉斯山脚,徒步的起点,图片来源:星子)
感谢阿特拉斯山,让摩洛哥之旅有了新乐趣。

阿特拉斯山最高峰图卜卡勒(Jbel Toubkal)海拔 4167 米, 引得徒步爱好者趋之若鹜。阿特拉斯山植被并不丰富,但是一路上山,可以看到摩洛哥山区的村落特色:牧羊的妇女穿着塑料拖鞋在山崖边闲聊,小朋友会用法语跟你问好。更为特别的挑战是由于山体松垮,大雨常常带来山路的冲毁和偏移,登山还是有一定挑战和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河水和雨雪共同作用,冲刷出独一无二的猴掌山(Monkey Finger)的山壁形象,冲刷出托德拉峡谷(Todra Gorges)陡峻的天然攀岩训练场,冲刷出绝美的南部摩洛哥。

(猴掌山,图片来源:芯王)

(托德拉峡谷 Todra Gorges,图片来源:清风)
第四幕
撒哈拉沙漠是永不消逝的火焰
你见过这样的撒哈拉吗?

有一点点湖泊

有一点点荒漠

再加上一点点朝沙漠深处走去的勇气

你将看见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骆驼之外的撒哈拉。

(梅尔祖卡沙漠,图片来源:艾文)
(梅尔祖卡沙漠,图片来源:艾文)
说起撒哈拉沙漠,大家想起的往往是三毛那句:我每想你一次天空就落下一粒沙,于是有了撒哈拉。讲情话嘛,总不是往大了说。撒哈拉沙漠还真挺大,长约 4800 公里,宽约 1800 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 32%。但是撒哈拉的形成是气候和地形的共同作用,仅仅靠三毛是不够的。但是那种向浪漫进军的决心我们是够了的。

夜晚的撒哈拉渐渐转凉,不知道深度几许的沙粒像巨大的黑洞将所有热量吞噬,摩洛哥也将白天的寡言收起,随着篝火燃起的是柏柏尔人根植于血液里的音乐才华。

手鼓、歌声,一杯红酒,一场以星空银河做灯光的露天庆典开始。

(梅尔祖卡,图片来源:星子)
在沙漠徒步是需要点勇气的。

进入沙漠后,细沙从四面八方灌进鞋里,太阳渐渐升高,脚下的沙更像是将地球另一面的热量都吸收过来一样烘烤着我们。一开始的激动都被不知道终点的前路消磨殆尽,满脑子想的都是“我这是图的啥来自虐”。但是架不住沙漠的美啊,真正靠脚步走入沙漠深处,眼前的沙面上海一样的波纹记录着风的轨迹。

(梅尔祖卡,图片来源:星子)

(梅尔祖卡,图片来源:艾文)
第五幕 
梅克内斯十分高冷


黑色皇城梅克内斯,是一个靠设计感自洽,然后就此当宅男的城市。

(梅克内斯皇宫前的人造蓄水池,图片来源:可乐)


梅克内斯建于 11 世纪,曾经是阿拉维王朝的都城。而皇宫的设计则更像是一场皇室间的攀比,和一个社交恐惧症的宅男梦。

皇宫的修建规模源于国王间的攀比。当时的国王是伊斯梅尔,他在位五十多年,皇宫的修建就没有停过,有一部分原因是想和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竞争。

当时路易十四刚刚修建完凡尔赛宫,为了彰显国力,伊斯梅尔就决定修建一个更大更美丽的建筑来一较高下。这种竞争夸张到什么程度呢?梅克内斯皇宫内的粮仓中有一扇高达数米的巨大木门,木门上雕刻了巨幅太阳,理由是路易十四说自己是太阳之子,伊斯梅尔就想用这种大太阳的标志表明自己才是太阳之子。
皇宫的设计更像是为了实现宅男足不出户的梦想。

为了储蓄水源便于利用,梅克内斯皇宫外修建了一个面积约 4 公顷的水池,主要用于马匹的饮水、花园的灌溉。为了便于取水,当时皇宫的设计者用类似坎儿井的方式在皇宫内和水池间修建了一条地下隧道,再利用齿轮式的自动取水系统,实现了足不出户也可以取水。并且利用暗渠的方式将水流引向皇宫各处,例如马厩、花园。

为了避免战争围困,皇宫内修建了巨大的粮仓,可以让皇宫的人足不出户的生活几年。还在屋顶以空中花园的形式种植了大量植物,既可以为粮库降温保证食物不易腐烂,还可以培养新鲜水果食用。也正是因为这种空中花园的设计,在大地震到来几乎毁掉整个皇城时粮仓仍然保留完好,而没有种植空中花园的马厩则被毁掉了。

(梅克内斯皇宫内的马厩,图片来源:艾文)
梅克内斯没有多少游客,一场地震几乎毁掉所有设计。这里的断壁残垣更像是一种纪念,纪念过去的好时光。
第六幕 
菲斯到底哪里好
你问我菲斯到底哪里好,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不过是一点新,一点旧

一点摩登,一点复古

9600 条小巷各有去处的刚刚好。

(菲斯的小巷,图片来源:星子)
打铁的叮里啷当,愣是把铁板打出花来

做饭的香气四溢,苍蝇堆里把你留下来

卖布的流光溢彩,探出身子夸客人美丽

染革的臭味熏天,试图越过语言向你说明买到就是赚到

我准备用图片说话,除此之外怕是别无他法。

(陶瓷店,马拉喀什是红泥,菲斯是灰泥,图片来源:艾文)

(手工布坊,图片来源:艾文)

(银质饰品店,图片来源:艾文)

(陶瓷店,图片来源:艾文)

(货物多沿着墙壁铺展开,图片来源:艾文)

(布料上的装饰让窄小的店面像公主的梦境一样闪烁,图片来源:艾文)

(皮革染坊的大染缸,图片来源:星子)
(琳琅满目各种款式的皮拖鞋,图片来源:星子)
嗯,菲斯。
第七幕
拉巴特海水冰凉
拉巴特是摩洛哥的首都!拉巴特是摩洛哥的首都!拉巴特是摩洛哥的首都!


我得说三遍,不然你记不住
拉巴特是摩洛哥的首都。

(在乌达雅堡俯瞰下面的港口,图片来源:艾文)
(拉巴特,图片来源:星子)
拉巴特是一个没什么记忆点的城市。这里是首都,马路两旁飘扬着摩洛哥绿色的国旗。这里
很新,到处都是正在施工的围栏和标志。
这里是摩洛哥之旅的最后一站,我在这里拍出了我的全程最佳。

(大西洋的海岸布满嶙峋的岩石,一点都不罗曼蒂克,图片来源:阿瑶)
大西洋的海水冰凉,拍打着摩洛哥 1700 多公里的海岸线。岸边岩壁陡峭,砂石嶙峋,不同于沙滩的柔软,这里的海岸硬朗得一点都不罗曼蒂克,走到海边,才有一缕稀薄的海味。
迎着海风钓鱼的外国男人鼻子通红,捡垃圾的工作人员带着柏柏尔人特色的带着毛线装饰的草帽。
冰凉的海风加上波浪拍岸的气势,我们忽然静静看着不再说话。

(拉巴特,图片来源:星子)
尾声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部,是非洲大陆 54 个国家之一。它濒临大西洋,北接地中海,身靠非洲大陆。独特地地理位置让它在非洲的土壤上修建了一座座清真寺,培养出柏柏尔人热烈不屈的民族文化,又使它在欧洲面前打开国门,开启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风气。

(拉巴特,图片来源:星子)
不那么“非”,也没有特别“欧”,在这种氛围里,摩洛哥靠那一点点新、一点点旧、一点点摩登、一点点复古 ··· 许多一点点的特色加在一起,汇成了
十分摩洛哥。
—END—


    关注 徒步中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