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专访】加演、极致化、市场思维…戏逍堂创始人关皓月细述话剧影视化真经

 

【小剧场说】第一弹...

导语
人才流失、喜剧瓶颈、资本离场……今年国庆档,《李茶的姑妈》的遇冷给开心麻花的“连胜”势头踩了脚刹车。

作为与影视艺术同谱共振的故事艺术,成熟话剧作品的银幕转化力一直为业内人士看好。而小剧场作为故事IP的蓄水池与练兵场,叫它文娱界最后一块“宝藏之地”并不过分。

一个市场的成熟不能只依赖一只独角兽。开心麻花的首次失利,虽然让人惋惜,但也给这个市场留下了多元化的发展机会。近日,影视Mirror将推出【小剧场说】专题,通过走入多家小剧场,与创始人对话,探讨小剧场话剧影视化的转型之路。

复排的《李小红》突然就火了。

这部九年前推出的话剧,在放出重排上演的消息后,很快票就售罄了。在“娱乐消费”多元化的今天,堪称一个小小的奇迹。
“真的没想到,这部时代与现在丝毫不搭边的戏,九年之后又突然火了。”戏逍堂“堂主”关皓月抽着烟,吞吐着掩不住的兴奋,“像这样能火爆的话剧IP,戏逍堂有107个”。
戏逍堂创始人 关皓月


这次见到关皓月,是在“戏逍堂”刚刚启用的新办公场地。相比起四年前在枫蓝剧场草草一瞥,他的身型消瘦了许多。

“2015年,我得了脑梗,”关皓月说,“瘦了九十多斤”。关皓月握紧我的手,有些意气风发。

“戏逍堂和方金影视合作的《你问我恨你有多深》,剧本基本敲定了,大致明年4月份开机。”这是戏逍堂的影视初试水,也是关皓月宏大布局的第一步
在关皓月看来,戏逍堂最拿手的是“讲”故事,话剧只是一种形式。从十年前开始,他便开始着手囤积好故事,每个好的故事IP都是一片沃土。“话剧只是这片沃土上的低矮建筑,我们可以继续去开发,我们可以推出电影、网剧,甚至孵化出电视剧,因为故事本身就是核心。”

《李小红》复演的成功,也促成了戏逍堂话剧影视化大幕的拉开,不过对关皓月来说,这一天来的稍微晚了一些。
市场思维于话剧很重要
我是站在一个商人的角度上看问题,只是在商人里边算懂戏的”,关皓月很坦诚,创立戏逍堂的初衷,便是为了盈利。


2005年,关皓月成立戏逍堂,打响了小剧场商业话剧第一枪。他觉得,戏逍堂的成立,是一把“双刃剑”。“戏逍堂的成立对于整个北京戏剧行业来说,像是投入湖中的一块巨石,既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

戏逍堂成立之前,北京的小剧场多是入不敷出,20多家小剧场常有演出的就四五家,其他剧场都处于闲置状态。戏逍堂的成立,让北京的话剧市场进入蓬发阶段,很多投资商将目光转入话剧。但同时,也让话剧陷入新的困境。



“很多人看到做戏这么简单,纷纷注资话剧行业,不抱着一个真诚的态度,导致产生了很多不好的作品。现如今的北京话剧市场,每天晚上演出的作品很多,但好看的没几个,这是一个特别可怕的事情。”

戏逍堂的成立,曾招来不少非议。对于不少话剧人来说,话剧似乎从一个高雅艺术沦为了低俗。关皓月觉得不可思议,在他看来,话剧从来不算小众艺术,走不近观众不过是有些话剧人自我小众。戏逍堂的每一部作品,都不是为了“艺术”而作的。

商业和艺术,从来都不是两码事。”票房高涨,观众喜欢,是关皓月一直坚持的。“做话剧市场很重要,没有市场就不要干。对于戏逍堂来说,艺术造诣和票房造诣是两条腿走路,艺术是属于人民的,观众喜欢自然能带来票房。”关皓月反复强调,话剧从来都是贴近观众的,贴近不意味着讨好,也不意味着故作高深,有些人做话剧,故意让人看不懂,以此来标榜自我,实则是不负责任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皓月多次提到的两个词语,他边说边做着手势, “大方向是不能错的,很多小剧场的方向不对”。在他看来,作品最重要的属性是好看不好看,作品要先被接受才能够获得价值,好东西就要和更多的人分享。“很多话剧人世界观不清晰,只知道孤芳自赏。你说你是艺术,观众都不看你,不知道你是艺术,艺术还有什么用吗?
什么样的话剧故事适合拍成电影
2017年,关皓月组织了一场名为“资深经济学家黄江南对阵戏剧电影人游家为(关皓月)”的内部研讨会,会上他对优质话剧IP充满了信心,认为讲好故事是做出“爆款”的关键。

关皓月回忆,2014年俞白眉的《分手大师》,算得上是小剧场话剧影视化的第一款“爆款”,3000万的投入,6.6亿的票房,出乎投资人的意料。他坦言,《分手大师》的成功具有偶然性,但四年来“开心麻花”的接连成功让这种偶然性有迹可循。
加演超过300场的舞台剧,变成电影一定会盈利,且成本很低。因为随着不停的加演,一方面反映出这个故事吸引人,另一方面故事可以自然生长,更加饱满。”他说到兴处,拍着桌子。关皓月说,戏逍堂对作品创作的要求,就是能经历时间的洗礼,可以一直演出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

真就如此。从2015年开始,戏逍堂的复排话剧不过《我的老婆你别动》《胡来》《满城全是金字塔》《李小红》《你问我恨你有多深》等数部,但每次开票往往一售而空,剧场人满为患。关皓月认为,这是把故事讲到极致的表现。
对于小剧场话剧影视化的出路,他认为也要走讲“好”故事的路数。“拍电影和做话剧,规律是相似的。搞创作你必须身心特别纯净,你是为了一个好作品,一个观众都爱看的方向去做,所以现在很多人说话剧改编电影很难,其实一点不难。你只要埋下头在舞台上熬作品,用熬出来的作品改编电影,观众一定会买单。”关皓月吸着烟,笑着对影视Mirror说。

谈到熬,关皓月又提到了“方法论”,“熬不是瞎熬”。他觉得,真正值得去打磨的作品,是能够给人以强烈的触动感的,使其有一种感同身受。好作品并不一定非要用包袱或段子把观众拉进剧场,拉进影院,能感动人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现在很多戏演完之后,你‘哈哈’一乐,两小时之后问你演的啥你都不知道。这很可怕。舞台剧改编电影不意味着把‘包袱剧’搬上银屏,而是演完之后过一天或者两天,你问他演的什么,他能立刻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故事,然后告诉你哪里好看,这部电影就是成功了。最可怕的就是看俩小时,一问三不知,特别开心但是就不记得讲什么故事。很可怕,真正好戏你是忘不掉的。”
话剧影视化的多条路径
关皓月认为,目前小剧场话剧改编电影存在两大难题,其一是投资人不相信话剧改编电影是能够盈利的其二是过分迷信“大导演+大演员+大编剧”。回望戏逍堂的话剧影视化之路,也是困难重重。

2013年初,关皓月开始思考话剧影视化的具体规划。在初步试水之后,他明白这条路最大的困境,便是投资商的不信任。五年来,多部小剧场话剧改编而成的电影登上银屏,其中“开心麻花”的牌子更是在全国打响。但这并不意味着话剧影视化之路变得好走。

‘开心麻花’能盈利,不代表你能盈利,资本都是现实的,你不能说看到别人的话剧赚钱了,你就觉得自己的话剧能赚钱,你必须要让别人看到你有成功的能力。” 面对影视Mirror的疑惑,关皓月又点上一根烟。戏逍堂的影视化之路,大部分时间也用在和投资商的谈判上,不过比起其他小剧场,关皓月的作品更耐得住时光的打磨。
“我们一般是让他们进场看我们一部戏,看完之后跟着观众出场,听他们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好看就是好看”,关皓月很有信心,戏逍堂的作品足够成熟,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满足感,这也是他敢于去拍摄电影的原因。

《你问我恨你有多深》是2008年的作品,距今刚好十年。十年前的作品落实到银幕上,如何去吸引观众,关皓月有自己的办法。“巡演宣发”是他基于戏逍堂的基础选择的方案,即在电影制作初期,同名话剧可以在全国以巡回演出的形式为电影项目做宣传,培养观众感情。1-2年的电影制作周期内,话剧开启全国电影主要票仓城市巡演,为影片上映预热。“在电影上映期间,凭话剧票根买票可以减十块钱,你说这样观众来不来看?”

关皓月说,戏逍堂走过的路,实际上便是商业化小剧场要走的路。小剧场话剧想改编成电影,必须痛点着力。投资商以盈利为主,话剧人想拍电影,必须抓住这一点。设身处地,将自己放到投资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或许能发现自己的话剧不能影视化的原因。
“话剧公司如果想走影视化之路,需要先在舞台上把故事讲到极致。一部作品想要改编成电影,要做的就是不停加演,只有观众接受了这部作品之后,再去营销。戏逍堂会帮助优秀的话剧在全国内去加演,去营销,甚至可以去帮他们融资。”

采访尾声的时候,关皓月向影视Mirror阐述了他的宏观计划。他计划在2019年上线一个话剧IP孵化中心,垂直于中国话剧的好作品,帮助好的作品在全国巡演,宣发甚至融资。当然,关皓月也有自己的评判依据,“我们追求的是观众看完之后能有化学反应的话剧,只有这样的戏才值得去被投资。”
—The End—
出品|米瑞文化
主编 | 铁皮小鼓
编辑 | 石榴
校对 | 黄平
近期热文

《春天里》总编剧梁振华: 灵感来源于沸腾生活,创作“探险”不设阈限



女星扮丑,究竟是在讨好谁?



揭秘粉丝经济黑幕:掌握这条流水线,分分钟打造流量鲜肉



三大

媒体矩阵


合作交流
商务合作|约稿转载

请联系:hanyingnan123


    关注 娱三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