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读研还是直接找工作?面对两难之择,大学校长告诉你为何读研!

 

点击蓝字“健康报医生频道”关注我们

日前,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教授为2018级研究生新生讲授了入学第一课。他指出,读研究生不仅仅是为了一纸文凭,更重要的是提升文化底蕴、理论功底、中医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成为合格的中医药人才。
总有学生问:“老师,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我的回答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句话也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喊出的一个励志口号,今天看来依然是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的动力。在一生的求学历程中,不同过程的任务有所不同,本科阶段应该完成的学习内容,不要等到研究生时再去“补课”。中医研究生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除了专业学习,还要有目的地去培养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这也是读研究生的目的。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个性,老师要因材施教,我并不主张“一刀切”。
积累厚实的文化底蕴
古话说得好,秀才学医,笼中捉鸡。这句话意思是传统文化功底对学习中医很重要。过去很多中医是秀才出身,比如说张景岳“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功名上虽然没有什么成就,却成为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所以看一下古代名医,几乎个个都精通琴棋书画,现代知名的中医药专家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如今,我发现很多同学在这点上差距太大,甚至是不合格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事实上,如果有人拿一张中医开出的方子给你看,你一眼就能对这个人的专业素养做一个基本判断。所以,文化底蕴其实是很重要的,基本功也一定要练好。“字是门楼书是屋”,一手好字是一个人的门面。现在若要求每位学生都成为书法家难度很大,但是起码要用心写好每一个字,别人看起来是工工整整的。个别医生在病历上胡乱涂改,写的是百姓看不懂的“草书”,那便不是一名好医生。
能够领悟中医理论精髓
经典理论是中医的看家本领,是每一位中医学子应该具备的功底。中医理论功底非常重要,中基、中诊、中药、方剂、内科等都是前人对经典的体会和长期临床经验总结而形成的理论体系。现在很多同学会感到所学的中医理论与临床脱节,那只是因为你没真正领悟其精髓。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常说的疾病治疗原则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学会了这一点,你可能觉得自己掌握了中医的治法,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有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就是对抗治疗吗?这样理解又跟西医有什么区别?中医还讲升降浮沉、三因制宜……若忽略了中医的特点与思维,那么你就会失去自己的优势,甚至会在临床诊疗中出现一系列问题。

例如胃镜,很多中医脾胃病科医生都会要求患者做胃镜,为诊断提供参考,这本是好事。但要明白的是,中医的“胃”和胃镜中看到的“胃”不是一回事。胃炎病人的病位可能在脾,可能在肝,甚至可能在肾。如果患者在胃切除术后有呕吐,中医仍然可辨为“胃气上逆”。因此,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是不一样的,大家不能胡乱套用,否则就会离中医越来越远。
训练出中医思维很重要
“辨”是中医的灵魂。若只根据西医的疾病诊断开方,某病用某方都固定下来了,这就不是中医了。比如有些人认为,治疗癌症要么清热解毒,要么活血化瘀,要么补气提高免疫力,千篇一律地套用白花蛇舌草、半边莲、丹参、莪术、黄芪,这已经算不上中医了。

再比如,《黄帝内经》的养生观核心思想是顺应自然规律。我们现在倡导“治未病”,所谓“治未病”类似消防的理念,消防的最主要目的是不着火,而不是去灭火,一辈子最好不要享受优质的“救火”服务。而我们很多现代人,甚至中医大夫都曲解了它的本意。所以,读经典很重要,中医思维训练更重要。有人问:中医思维到底是什么?我这些年一直在思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两个特点,中医思维的灵魂就是整体观念,而辨证论治是整体观念的具体应用。
练就扎实的临床基本功
没有基本功,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我把中医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称为术,第二层次称为法,第三层次称为道。术,是指拔火罐、针灸、摸脉等,这是“下工”。更高层次是什么?法,就是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这是“中工”,如果这也辨不清,那就是庸医。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中医?那就是道,懂得如何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如何看待健康和疾病关系,这是“上工”。

“上古圣人其知道者”“上医治未病”,这都是上工。若没有道也没有法,只有术,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道没有术也不行,道、法、术三者要一气呵成。举个例子,我有一回面试的时候考了学生两道题,一是六一散的组成,学生说:“老师,这个方不常用,我不会。”二是左金丸的组成,学生又说:“老师,这个也不常用,我也不会。”如果最基本的方剂都记不住,连“术”都不会,如何治病救人?
培养科学素养与国际视野
个别同学对西医有偏见,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这是不对的。“我是学中医的,为什么要做科研?”“我来读研究生,不做科研,只做临床。”这是一位学生曾对我说的话。后来,我并没有招收他,因为他不合适。我曾对学生开玩笑说,这就好比让你从明天开始,出门就骑马,也不用什么电热器、电磁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若不加利用,岂不是“抱瓮入井”?

“抱瓮入井”出自 《庄子》。子贡去楚国路过汉阴,看到一个老汉在浇菜,见他用一个瓮打完水去浇地,就告诉他:“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老汉是老庄学派的虔诚信徒,表示宁愿永远抱瓮入井,绝不试用这种机械。他说:“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如今这个时代,若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中医面临的将是被淘汰。

此外,学生们还要有开阔的视野,包括国际视野。坐井观天并不好,看的东西少,想的自然也就少,这恰恰是中医人与生俱来的一个弱点。见多方能识广,研究生要珍惜各种交流学习机会,如参加学术会议。我也很支持学生出去“游学”。虽然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难度很大,但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文/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  李灿东)

近期热门文章

➡️猝死太可怕!学会心肺复苏,关键时刻能救家人一命!

➡️从开胸开腹到微创小孔,听三位大咖讲外科技术变革的故事!

➡️又一起伤医事件 | 伤医事件为何频发?医生如何保护好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看完这篇文,高龄产妇还会执念于剖宫产吗?!

➡️世界血栓日 | 面对这颗人体内的"定时炸弹",要早识别重预防

编辑制作:王宁



喜欢你就点个赞吧↓↓↓


    关注 健康报医生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