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男孩越来越娘,缺的不光是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男人涂BB霜、涂指甲油、做眉毛... ...已经成了常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男人涂BB霜、涂指甲油、做眉毛... ...已经成了常态,影视作品中的“偶像”,常常分不清男女;

在生活中,女人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

在职场中,把女人当男人用已经成了常态;

这是怎么了?这样好吗?

好不好很难评价,但为什么会这样,已经有了很多的调查研究,当父母的,应该看看:

男孩变娘的原因之一:
教育太女性化:


美国《纽约时报》指出,随着社会、学校、家庭教育愈加女性化,中国中小学教育似乎正面临“阴盛阳衰”的窘境。

男孩不像人们印象中那么“皮实”了

16岁的高中生万仲尼(音)高高瘦瘦,他觉得自己的成长缺了些什么。他感觉自己似乎没有时间去做男孩子喜欢的事情,如体育运动、打电玩或者在外面玩耍,这是因为他一天至少要学习15个小时,而且几乎每天如此。

在万仲尼看来,女同学更聪明,更受老师喜爱。“在学校里,我感觉老师总是鼓励女孩,而不是男孩。他们说,女孩学习更加刻苦,字写得更漂亮。而男孩通常淘气、吵闹、惹祸。”他告诉《纽约时报》。

在《纽约时报》看来,万仲尼的故事反映出一个令人忧虑的事实——在中国的学校里,男生的表现不及女生。这一点得到了英国《每日邮报》的认同,该报称,由于大多数中国家庭、学校中的主导者为女性,许多男生因此变得缺乏男子气概,他们在学校中的表现也不如女生出彩。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在2010年出版的《拯救男孩》一书中指出,在中国,男孩和女孩的学习差距显而易见。女孩在大学入学考试中的表现强于男孩,她们进入大学的可能性更大,获得奖学金的可能性也更大。

“2006年至2007年,中国5万名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中,只有17458人是男孩。与此相对应,男性青少年上网成瘾的比例为13.29%,女性为6.11%;男孩患多动症、自闭症、智力障碍等的比例也比女孩高。”孙云晓指出。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教师反映,如今的男孩似乎不再像人们印象中那样“皮实”了——一些老师不敢批评男生,因为“回答不出问题时,他们露出极其尴尬的表情,要是再被说上两句,他们看起来马上就要哭出来”。

“有些男孩娇滴滴的,行动扭扭捏捏,比女孩还要胆小怕事,而有些活泼好动、敢冒险、敢质疑的男孩却被看成问题孩子。”在孙云晓看来,男孩“全面溃败”乃至趋向“女性化”的现象,已成为中国教育全局性、整体性的问题。

男孩不再“后来居上”?

“坦白地说,我们都认为,男孩表现得不像男人。我最好的学生都是女孩子。”谈及对学校中男孩的表现,上海一家私立高中的物理老师马克·库班(音)告诉《每日邮报》,“也许,这与社会更重视男子,男孩被寄予更高期望有关系。但他们也被娇惯得更严重。女孩则可能因为自己不是男孩而感到信心不足,于是更加努力。”

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看来,男孩在教育中表现不佳似乎与重视死记硬背的教育体系有关。“男孩爱喧闹、好动、好奇心强的天性被这种教育体系所剥夺。男孩被要求坐下来,集中注意力并持续数小时死记硬背。在生命的早期阶段,女孩在这些技巧上似乎强于男孩。”

“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男孩子小时候成绩不好没有关系,因为他们慢慢会赶上来——确实如此,过去女孩子可以称霸小学,但是到中学男孩子就会赶上来并迅速超过女孩子。但令人不解的是,现在,男孩的这种后劲儿似乎没有了,他们不仅在中学的时候没有赶上来,甚至到了大学仍然落后于女生。”《每日邮报》称。

在孙云晓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者没有意识到,面对不同的性别需要使用差异化的教育方式。“男孩和女孩不一样,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常常漠视这一点,对于体内有高出女孩15倍之多的睾丸素的男孩,却要求他们和女孩一样,不要打打闹闹……当一个男孩体内的每一根神经都催促他去跳去跑时,他却必须坐得端端正正,把手背在后面,听上8小时课,这是一种摧残。”

在上海一所高中教物理和数学的唐宪益(音)老师说,许多男孩在学习上的表现超过女孩,但由于升学考试成绩不佳未能进入更好的高中。这将影响他们考入大学的能力,而这最终会成为社会的损失。“一些男孩在年龄增长之后仍然没能迎头赶上,并不是他们真的不行,而是这种失败性的评价已经形成了他们终生性的自我评价”。这些男孩子是输给了自己的心理,他们的自信心被打垮了。”

18岁的周家豪(音)就读于上海第八中学,2012年,该校高中部为60名学生开设了男生班,目的是“增加男子气概”。但对周家豪和他的伙伴们来说,这似乎有些“画蛇添足”。他并不认为学校内有男子气概缺失的问题。但他也认为,男孩子们在一起上课时会感觉更自信。“和女生们一起上课时,我们可能不敢有话直说,但如果班上都是男孩,我们就觉得自由多了。”

男教师能让男生表现更好?
27岁的林伟(音)是福州某小学六年级教师中,屈指可数的几位男教师之一。他上课时喜欢讲一些故事,比如把巫婆投进河水的军阀,还有智胜日本军队的中国军人。“男人要有担当,要勇敢,要保护女人,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他说。

在中国,像林伟这样的男性教师人数寥寥。政府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约100万名幼儿园教师或教学助理,其中6万名是男性,仅占教师总人数的6%。悬殊的数据引起了中国教育界的关注,《纽约时报》指出,人们担心缺乏男教师会造就一代怯懦、以自我为中心、娘娘腔的男孩,而教育者正努力在课堂上巩固传统性别角色和价值观。

如今,“男孩危机”的压力让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引入“男子气概培训”。在黄河边上的郑州,学校要求男孩子们签署保证书,保证行为举止像“真正的男人”;在地处东部的上海,校长们尝试开设专门的男生班,教武术、计算机维修和物理之类的课程;与上海相隔不远的杭州,教育者开办了名为“西点男孩”的夏令营,开设跆拳道等课程,甚至制定了这样的营训:“我们把男孩变成男人。”

《纽约时报》指出,层出不穷的“男孩训练营”折射出中国社会关于男孩的普遍焦虑——由于传统文化对男孩的偏爱,中国的男孩远多于女孩,但他们的学业表现往往相对落后。有些父母担心儿子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的前程,于是寄希望于男性榜样力量,认为这些榜样可以教会男孩勇气、不卑不亢和牺牲精神。

在孙云晓看来,中国学生与男性榜样角色愈来愈疏远,包括他们的父亲。学校教育需要男女教师比例的平衡。“孩子们在成长道路上既需要女性教师,也需要男性教师。”他说,“学校教育应该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更大限度地发挥男孩和女孩的不同优势。”

男孩变娘的第二大原因:
养不教、父之过


孩子大都是妈妈带,姥姥带,奶奶带。很少有爸爸带,爷爷带,叔叔带。这很正常,可是现在很多的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岗位缺失越来越严重。古代的大部分男孩子功课武功射箭都是父亲亲自教的。耳濡目染中,父亲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男孩儿。而女孩儿则跟着妈妈做女红;

在女性成为家庭教育主导者的今天,父亲的教育角色似乎越来越弱。加之如今学校教育多以女教师为主,人们有理由相信,男孩正在面临“性别危机”

男孩变娘的第三大原因:
娱乐导向


《某某练习生》出道的一名小鲜肉在机场,面对粉丝拍照。一路举起手包挡住自己的脸。

“吓死宝宝了,都说啦我没画眼线,不能出现在相机面前的。”

涂着比女孩子还厚的粉,画着比女孩子还妖艳的妆,仅仅因为眼线没画好,就要翘起兰花指挡着自己的脸。

近两年,这类的男孩子,越来越多了。



在韩国女性越来越嫌弃娘炮的时候,中国那些标榜“柔弱美”的小鲜肉却越来越吃香。

一部电影,不找个身价上千万,上亿的小鲜肉来撑流量,根本不敢上映。

一档综艺节目,不花个几千万,请几个小鲜肉,根本不好意思说是大制作。

叶挺之孙,叶大鹰导演,怎么都想不通别的导演要用腿都站不直、女里女气的小鲜肉来饰演叶挺。

看到这里,当妈的是不是有些无奈:这些问题,好像都不是我们能解决的啊。

是的,少年娘则中国娘,这是社会的事儿,但社会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如果每个家庭都正确教养,男孩就该以男孩的方式养,女孩就该以女孩的方式养。有男孩的家庭一定要让爸爸参与进来,重视男孩教育;有女孩的家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观点,教育她们去崇拜真正应该崇拜的英雄,而不是只会梳妆打扮的”小鲜肉“


    关注 呵护育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