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官场5件怪事,件件暗示国运不久

 

胡林翼拿在手上一看,顿时全身发冷,原来钱大人的奏折,写的是胡林翼和其手下鲍超等人想谋反,想割据湘汉自立为王。...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 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史料来自《清代野记》
1、钦差敲诈封疆大吏
咸丰三年,湖北巡抚胡林翼治军武昌,因不媚朝贵而遭人中伤,咸丰帝派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钱宝青查办。

钱宝青认为胡林翼被参情节甚重,想狠狠地敲诈他一笔。

钱宝青来到湖北后,胡林翼照例接待,但绝不使人打通关节,钱宝青去试探他,胡林翼说本人就地筹饷,就地练兵,不花国家一分一文,不调国家一兵一卒,请钦差大人详查,钱因此大恨,想把他和其下属鲍超等人一网打尽。

一天,胡林翼派人到行辕送给养,见钱钦差的随从人员都很惶恐,问他们出了什么事,对方回答说,钦差大人昨天晚上在灯下写复奏,到现在房门也没开,而案上灯光仍在闪烁,我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又不敢叩门,因此惶恐。

等到中午,里面仍无动静,这才赶紧向胡林翼报告,胡林翼带着司、道、府、县官员赶来,令手下叩门,一连叩了三次,里面仍无动静,胡预感到大事不好,命令用斧头把门砸开,只见钱大人已经伏案而死,一道奏折尚未写完,纸上满是喷出来的鲜血。

胡林翼拿在手上一看,顿时全身发冷,原来钱大人的奏折,写的是胡林翼和其手下鲍超等人想谋反,想割据湘汉自立为王。

看完奏折,胡林翼仰天长叹,老天有眼啊,老天有眼啊!

胡林翼将血折藏于怀中,以暴卒向朝廷报告,好在咸丰未予追究。
胡林翼


如果这道奏折到达朝廷,即便朝廷不信,胡、鲍等人的兵权也将被削夺,他们若倒霉,大清将死得更快,所以有人说,这简直是天佑大清。

老王:不过这事也不一定,天知道钱宝青怎么死的。
2、史官竟然不知太平军
据《清代野记》作者张祖翼记载,光绪四年夏天他入京参加科考,一个满人同学请他到万福居喝酒,稍后才到的他看到首座坐着一个白胡子老头,旁边放着一顶珊瑚冠,很显然是个大官,也是那个满人同学请来喝酒的。

这个大官的言谈举止却很粗俗,没有一点官员的样子,倒像是个杀猪卖肉的屠夫,不过却很谦恭,得知张祖翼是南方士子,对他很是恭敬。

少顷,那个大官突然问张祖翼,听说十多年前南方大乱,真的假的?

张祖翼便把捻军起义的事情对他简单地讲了讲,没想到对方居然“大诧”:如此大乱,后来是如何平定的?

张祖翼回答说是剿平的,对方又问:“听说南方官兵见贼即逃,谁剿平的?”

张祖翼回答说是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那大官竟然一无所知:“奇哉!奇哉!这几个人真的能打仗吗?”

这下轮到张祖翼大诧了,心想大名鼎鼎的这几个人,这人竟然不知,难道他是山中隐士?

聚会结束,张祖翼问主人,得知此公名叫阿勒浑,在黑龙江当了三十年副都统,如今告老还京,不识汉字,读不了汉文,以至于如此懵懂,唯一的本领是骑射。

武人守边,文化水平差点倒没什么,不足为奇,奇的是一个开坊翰林(已经升了詹事府职务的翰林),既从小生长在京师,又是世族,还担任纂修国史的重要职务,竟然连十多年前的咸丰年间事都不知道!

那人名叫麟趾,在国史馆校对史传时看到罗泽南、刘蓉等人的列传,拍案大骂:“外省的保举也太滥了吧,罗泽南是什么东西,一个教官出身,不到三年竟然被保举当了道员,记名布政使,死了还有谥号;刘蓉更是莫名其妙,一个候选知县,竟然赏了三品衔,署布政使,外省真特么暗无天日啊!”

当时在场的工部右侍郎惲彦彬见他越骂越有劲,实在听不下去了,凑近他耳朵说:“千万别乱说,这些人皆百战功臣,若不是湘军和淮军,我辈今天不知死在哪里了呢!”
麟趾奇怪地问:“什么百战?如今天下太平,与谁战?老前辈所谓的湘军淮军,是什么东西?归谁统领?”

惲彦彬哭笑不得地说:“与谁战?当然是与太平军战啦!南方大乱十多年,失去大小五六百城,你难道不知道?”

麟趾大诧:“奇了怪了,为何北方如此安静?所谓与太平军战,更是让人莫名其妙。”

惲彦彬说:“难道你不知洪秀全造反,自称太平军?”

麟趾竟然振振有词地说:“反贼的事情,我怎么知道?”

惲彦彬再也呆不下去了,不答而出,逢人就说,一时传为笑柄。
3、不计后果擅杀传教士
岑襄勤总督云南时,以英国人马嘉里游历内地不受约束为由,派人把他杀了(正史记载马嘉里首先开枪打死当地群众,被百姓打死。当然了,马嘉里沿途刺探我军政情报,也是该死),开了官员擅杀洋人先例,引发了著名的“马嘉里事件”,英国人借机施压,清政府被迫与其签订屈辱的《中英烟台条约》,除对英国人道歉、赔款、抚恤外,对所谓的“凶犯”进行严惩,同意英国开辟印藏交通,允许英国人往西藏、青海、甘肃、云南等省旅游,开辟宜昌、芜湖、北海为通商口岸,并扩大领事裁判权。

与这个广为人知的事件相比,安徽巡抚英翰擅杀传教士则秘密得多,鲜有人知。

“但讶教士失踪而已”。



事情发生在同治五年秋,英翰初升安徽巡抚,督师驻颍州,忽然接到报告说,有英国传教士两人,带领翻译、侍者等十多人乘船而至,自称是上海徐家汇总教士派来传教的,特来谒见巡抚大人,恭候巡抚大人的指示。

英翰立即接见,很是殷勤,拍着胸口表示,你们想购地造屋等等事宜,当地百姓如果阻挠,我一定为你们作主,重重地处罚他们,两传教士大为欣慰,感恩不尽。

送走客人,英翰立即传沿河两个营官速来听令,问他们:“今天来了两个洋教士,你们知道吗?”

对方回答说知道,他们的两艘船就停在营门外,英翰悄悄吩咐:“今夜三更,等两船人睡熟后,你们带兵衔枚而入,把他们全部杀了,一个不留,包括他们的家属,杀其人,烧其舟,埋其尸,天亮之前全部搞定,如逃走一人,你们两人就是死罪!”

两营官唯唯连声,当夜如法炮制,将两船男女大小四十多人全部杀光。

事后,上海教会派人查两人行踪,查到安徽,安徽官员说我们从来没见过这两人。

没多久云南事发,英翰对人说,幸亏我做事干净,不然像云南那样,国家又不知会赔多少钱。

竟然为他的胡作非为自鸣得意!
4、乱认祖宗丢官
同治初,曾望颜为陕西巡抚,首县县令为唐李杜,四川进士,为人诙谐幽默,喜欢开玩笑。

有个姓夏的山西商人,在陕西省城做生意,赚了不少钱,忽然动了官兴,花钱买了个县令,被分发到陕西。

有人对他说,你初入仕途,官场上的事什么都不懂,应该聘请一个有经验的专家朝夕请教,才不至于闹笑话,姓夏的“然之”。

来到省城,夏某按例随众衙参,在巡抚衙门,众官见他举止矫揉造作,忍不住偷笑。

首县唐县令忽然问他贵姓,他回答说姓夏,唐县令马上亲热地握住他的手,故作庄容问:“从前有一位夏徵舒,是府上什么人?”

夏某不知道那人是何方神圣,但见对方郑重而言,认为必是一个显贵,便回答说是他先祖,唐县令点头微笑。

衙参结束后回到寓所,夏某聘请的专家问他今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夏某说今天没见到中丞大人,明天还得去,也没说什么话,只是首县县令问夏什么舒是府上何人。

夏某边说边想,到底没想起来夏什么舒,专家说是不是夏徵舒,他说对对对,就是他。

专家又问他是如何回答的,他说我见他很是郑重,就回答说是先祖,专家就说坏了坏了,那个夏徵舒是个龟子子,你为何说是你先祖?

龟子子者,私生子也,夏徵舒是春秋时期一个著名的私生子,杀掉亲生父亲后还当了陈国国君。

这些历史,胸无点墨的夏某自然不了解。

听了专家的话,夏某顿时勃然大怒,马上要去找唐县令理论,专家说反正明天还要去,何必这么急呢?

第二天见到唐县令,夏某一把揪住他衣领,质问他“你为何骂我是龟子子”,唐县令说,诸公在此,我口都没开,你说我骂你是龟子子,诸公听到了吗?

夏某更加愤怒,要揪唐县令去见中丞大人,众人苦劝不听,揪至二堂口,文巡官把情况告诉了中丞大人,中丞吩咐把他们两人都传进来。

所谓中丞大人,也就是陕西巡抚曾望颜,他问唐县令到底怎么回事,唐县令让他问夏某,夏某说“唐县令骂卑职龟子子”,曾望颜叫他说详细一点,夏某就把昨天发生的事说了,但又忘了夏徵舒之徵字。

曾望颜听完,笑着说是你自认,不是他骂你,命巡官把他带走,然后挂出一块牌示,大意是夏某咆哮官厅尚可原谅,但他胸无点墨,何以领导人民,着其回原籍读书。

姓夏的见了,气得两眼发黑,人笑之“一声龟子子,断送一县令”。
5、丧尽天良的外交官
在印度和中国西藏之间有一个名叫哲孟雄(锡金)的小国,方圆仅七十里,原为西藏一个部落,英国人欲通商西藏,哲孟雄是其必经之地。

英国人到总理衙门力争,说什么哲孟雄是属于印度的一个小国,他们英国人有权随便进出,总理衙门致函驻英公使说,哲孟雄是咱们大清的,怎么成了印度的了?命驻英公使与英国人交涉,公使便让随员们出谋划策。

湖南新化人邹代钧是随员之一,是当时著名的地图学家,他通过详细的“援古证今”,得出哲孟雄不属于印度的结论,并把这个结论写成文章呈给公使,公使却不知道他说得对不对,就把文章给总文案方培容看。

方培容见了邹代钧的文章,竟然大声对公使说,这么大的事,怎么能委托给一个书生呢?他的根据无非是《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书,那些书都是胡说八道。

方培容还说什么中国古书千万别信等等,更是胡说什么英国人既然想得到哲孟雄,那就给他好了,咱们大中国才不在乎区区七十里一个小部落呢!

见公使犹豫不决,方培容又说,何不与马参赞商议商议?

公使同意。
马格里


所谓马参赞者,加入中国国籍的英国人马格里是也,当时被授予二等参赞,他虽然是英国人,但却忠于自己的职责,并不助英欺中,这一点连英国人都很敬重他。

公使来问马格里,马格里说请允许我查一下,随即来找邹代钧,对他说,先生你是这方面的专家,请根据中国古书为我考证哲孟雄到底属于哪国,邹回答说他已经做了详细考证,并已将结果报告了公使。

马格里便去问公使,公使说方培容说中国古书靠不住,马格里生气地说:“这是什么话?中国书论中国事犹以为靠不住,岂外国书论中国事反靠得住耶!”

马格里也不管那么多,取走邹代钧的文章,把它翻译成英文,以此回复英国外交部,英国外交部“亦无异说”。

时人如此评价方培容:方在八股时代,颇有文名,不料一入仕途,顿丧其天良如此!


    关注 历史教师王汉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