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脱单,你可以学拉侗族牛腿琴 国风

 

侗族有句谚语“饭养身、歌养心”。老人们唱叙事歌时用牛腿琴配乐,姑娘们唱琵琶歌时怀揣着侗家琵琶起舞。...




侗族有句谚语“饭养身、歌养心”。老人们唱叙事歌时用牛腿琴配乐,姑娘们唱琵琶歌时怀揣着侗家琵琶起舞。
文 | 雷虎 图|阮传菊 
 编辑 | KK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但有很多民族,却只有语言而无文字。侗族便是这样的民族,他们没有文字,用唱歌的方式来记录历史,装点生活。凡有鼓楼处,便能唱侗歌。而有鼓楼和侗歌的地方,则少不了牛腿琴。

这曾经是侗族人的生活日常,侗歌用天籁般的旋律滋养了侗族,而侗歌歌者、侗乐乐师和隐在侗寨的乐器工匠们,则用自己的手艺做嫁衣,默默地把侗歌滋养成世界级民乐。

贵州省榕江县有个名叫宰荡的村庄,很多人慕名而来,只为了听享誉世界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侗族大歌。而我们翻山越岭而来,是为了寻一对80高龄的姐弟。她们一个唱侗族大歌,一个人用牛腿琴拉叙事歌,用自己的嗓音记录了这个民族的历史和村庄的生活。




▲牛腿琴演绎的侗族大歌,视频来源《侗族大歌》

 领唱了70年的侗族大歌歌师 

叙事歌和侗族大歌歌师,在侗族村寨一直都是最受人尊敬者。侗家人每个人都是优秀的歌者,但像罗家姐弟俩,从小10多岁开始唱,一直唱到80,一直在封王称后者,在侗家也极为罕见。

老奶奶便是村里的侗族大歌传承人罗俾云,今年已经81岁,唱侗族大歌已经70年。




▲侗族叙事歌师罗俾云,这一唱大歌便是70年。

罗幸礼今年已经79岁,12岁那年,一位黎平来的歌师游方至此教会了罗幸礼后就继续游方去了。歌师罗幸礼却守在村里,拉牛腿琴唱叙事歌,一晃时间已过去了60多年。

姐弟俩每天练歌的地方,是一座有200多年历史的鼓楼。以前,鼓楼是侗寨的中心,这里是寨老、长老决策村寨大小事务的场所,是年轻人传习侗歌的地方,也是年轻人谈恋爱“行歌坐月”的场所。但如今,这里绝大部分时间都大门紧锁。只有罗幸礼俩每天都到这里教叙事歌,风物无阻。




▲侗族叙事歌师罗幸礼与姐姐罗俾云

叙事歌和侗族大歌歌师,在侗族村寨一直都是最受人尊敬者。侗家人每个人都是优秀的歌者,但像杨家姐弟俩,从小10多岁开始唱,一直唱到80岁,一直在封王称后者,在侗家也极为罕见。罗幸礼今年已经79岁,12岁那年,一位黎平来的歌师游方至此教会了罗幸礼后就继续游方去了。歌师罗幸礼却守在村里,拉牛腿琴唱叙事歌,一晃时间已过去了60多年。




▲侗族叙事歌师罗幸礼

 侗族的小提琴 

拉牛腿琴,唱侗歌,不仅仅是侗族记事的方式,更是侗族年轻男女恋爱的方式。以前,谁的牛腿琴拉得越好,叙事歌唱得越动听,越容易被姑娘垂青。在村里歌声最鼎沸时,每天在侗寨跟罗幸礼学拉牛腿琴的有十多人。

但如今,没几个人愿意唱歌了。

曾经侗寨人人都会拉的牛腿琴,竟然“沦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至于政府只能指派一位名叫罗宾利的年轻人专门跟着罗幸礼学。




▲罗宾利

罗宾利今年已经33岁,已经过了学叙事歌最好的年龄。以前,他像村里的年轻人一样,一直到20来岁对叙事歌都一窍不通。直到后来,他返乡做村里的安全员,开始做侗族的文化保护工作,和这对姐弟接触多了就喜欢上了。

侗族的习俗,一般在鼓楼聚会时,都会先燃起一堆火,大家围坐在一起,边拉边唱。罗宾利从“被指派”到主动喜欢,如今每天他每天都和师傅罗幸礼一起到鼓楼练歌。






▲罗幸礼在鼓楼里给大家传授歌曲

今天罗幸礼要教的曲目名叫《珠郎娘美》,教导侗族人恋爱要自由。但现在全村人都觉得这曲目过时了:现在恋爱早自由了,用手机恋爱,自由都有点过度。

看歌师拉牛腿琴,是一件很穿越的事情,因为拉牛腿琴的姿势和我们见到的中国各民族拉弦乐器都不一样:要将琴尾端顶在左肩与左胸之间,琴面朝上,左手托持琴颈,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弦,右手执弓在弦上拉奏。这和小提琴异曲同工。因而牛腿琴,又被大家戏称为“侗族小提琴”。




▲牛腿琴,因琴体下端粗大上端纤细,形似牛腿而得名。

罗宾利说自己对牛腿琴的兴趣,正是来源于小提琴:“有一次,在外面打工时,看到有人拉小拉琴,总感觉他拉琴的样子格外熟悉,思来想去后发现,原来这不就是小时候父亲每天在家里打的‘果吉’(侗语对牛腿琴的称呼)吗?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返乡后,他“被指派”来做侗族大歌的保护工作和牛腿琴的传承,也算是冥冥中注定。每天在鼓楼里和师傅汇报后,罗宾利就拿着牛腿琴自己回家练习。回家时,正好赶上父亲坐在门前拉曲子。以前,父亲拉牛腿琴时,罗宾利总是跑得远远的。现在,父亲拉琴时,他会搬起板凳坐在旁边听,甚至会清清嗓子唱一段。






▲罗宾利与父亲,以及其他学徒在切磋技艺。

侗歌,自古以来,一直是联络侗家人情感纽带。

罗宾利当初返乡时,他的理想是组建一只侗歌队,不仅仅让侗家人重新紧密团结在一起,还要把侗歌队拉到全国开巡回演唱会。但如今,年轻一代不仅不会拉牛腿琴,甚至连叙事歌的意思都无法理解,全村的歌者已经无法聚成一圈。罗宾利对整个侗歌都很担心。

这时,姐姐俾云已经在鼓楼练完侗族大歌,步履蹒跚地走回家做饭。她今年已经81岁,唱了侗族大歌70多年。问她担不担心侗歌会失传。她说,当饭养身养够了,大家就会想到用歌来养心了,没什么好担心的。




▲唱完大歌,罗俾云回家继续做饭

 做把果吉讨媳妇 

看完了拉牛腿琴的乐师,我们继续跟随罗宾利继续去寻找工匠。拉牛腿琴的人少,做牛腿琴的工匠应该更不好寻。

幸运的是,很快找到了一位。我朝罗宾利指的方向望去,这是位60多岁的大爷,正端着一把牛腿琴站在自家大门口,她身边站着一位小女孩。大爷一拉牛腿琴,女孩就跟着节拍跳舞。

木工凳上,正放了一条抛光的木条。大爷俯下身来,拿起斧头,继续制作牛腿琴。



大爷名叫杨秀森,今年已经67岁。从20岁开始学做牛腿琴,至今已有47个年头。问他为什么要学做牛腿琴。杨秀森不说话,手拿着烟斗猛吸了一口烟后,吸出了团浓浓的烟雾后裂开嘴呵呵一笑:“做牛腿琴还能为啥,为了讨个媳妇呗!”

原来,在杨秀森年轻时,能唱、会拉琴确实能讨芳心。后来,杨秀森想到了一条捷径:自己学做牛腿琴,做出最好的牛腿琴。






▲杨秀森说,虽然他是一位牛腿琴匠,眼下做牛腿琴也只是他的副业。

“一把牛腿琴好不好,关注要看共鸣箱。”只见杨秀森骑在木工凳上,拿起一把凿子开始在一块瓢状的杉木上凿起来。杉木凿空后,把内壁用砂纸打磨平后,上面盖上一层薄板构,共鸣箱就完工。然后从琴头到琴尾,拉上两根棕丝做的琴弦,琴身就做好了。

接下来,就进入做制琴弓阶段:他取出一根一米来长的竹片,把竹片大约九分之一处,放在炭火上来回烘烤后,把竹片取下用手轻轻折动,待竹片变弯后,拿出准备好的棕绳,分别绑在竹片两端,竹片便从烘烤处开始变弯,成为一个不对称的弓型,这样牛腿琴的琴弓便做好了。一把幅牛腿琴也大工告成。



这时,杨秀森把琴身架在左肩上,右上把琴的棕强按在琴弦的棕丝上开始试音。棕绳遇见棕丝,发出纤柔而嘶哑的声响,音量小得差点听不见。一曲终了,杨秀森迫不及待问我:“感觉怎么样?”我很尴尬地笑了:“一拉一唱都有配角神韵!”

我以为杨秀森会很生气,没想到他却向我伸出大拇指:“这就对了,拉牛腿琴时,都是边拉边唱。在逢年过节,琴师一般都是为侗戏和侗歌伴奏。就算是在行歌坐月时,小伙子们拉牛腿琴追姑娘,姑娘和她们的歌声,也是绝对的主角。牛腿琴,本身就是一直做配乐份!但如果没有这些配乐,舞台上一直是主角在独奏,那该多无聊啊!”



杨秀森说,虽然他是一位牛腿琴匠,但做牛腿琴也只是他的副业。每年,他只有到农闲时,才会在自家门前支起工具开始制琴,告诉村里的年轻人到恋爱的季节了,姑娘们得练歌小子们得练琴了。

但最近几年,杨秀森的生意更差了,从前一年卖过百把的牛腿琴,最近几年生意少得可怜。“以前来买琴的,主要是本村的小伙子。现在来订购的,周是周边村寨的老头子。一把琴音质根据音质好坏,能卖300-800元不等,一般都是500元一把。如今,杨秀森每年能卖十来把,杨秀森心里有一本账:通过每年卖出去的牛腿琴,他就知道周边侗寨,还有哪些寨子有人在唱叙事歌传唱侗家历史。

☆☆☆
话说最近小南做了个教程
欢迎大家按照指示进行星标
这样以后就不会和小南错过啦 ↓↓↓


来源|南都周刊
END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
请邮件:newmedia@nbweekly.com。
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后台回复「小南」试试看哦~    


    关注 南都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