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牙膏与鸿茅药酒事件启示录:医生科普时如何保护自己?

 

本文重点想讨论的是,作为医生,尤其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医生应当如何在网络空间发表此种含有质疑意义的科普文章。...



近日,以监督“公车私用”著称的广州区伯发微博称,自己因为鸿茅药酒虚假广告而被误导消费,饮用药酒后造成胃部难受、甚至呕吐。于是他将鸿茅药酒告上法庭,宣称不接受和解,“不担心跨省”。10月23日上午,该案在广州海珠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结果未当庭宣判。



样是最近的新闻,湖南长沙知名律师刘高因不满云南白药牙膏的广告宣传,将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告上了法院。10月25日上午,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该起诉。刘高认为其广告误使消费者认为牙膏中富含云南白药活性成分,要求索赔3.15元。

两起诉讼本是两次舆论风暴的余波。而最初将鸿茅药酒和云南白药带进公众视野的则是两位医生

诉讼源起
2017年12月19日,医生谭秦东发表题为《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的文章质疑鸿茅药酒。之后,谭秦东受到了“跨省抓捕”并被指控。今年5月17日,谭在微博上发表了道歉
(谭秦东医生发表的质疑文章)


云南白药事件也源于一位医生的质疑文章。10月20日科普医生博雅发表《三甲医院医生愤怒发言:这种牙膏年销量30亿,却把老百姓坑惨了》一文,宣称云南白药牙膏成份中含有氨甲环酸,质疑牙膏宣称的防止牙龈出血的功效并不是什么“活性成分”,而是被列为处方药的氨甲环酸。不过两天,22日晚,其未婚夫就在微博上致歉。科普医生博雅本人也已从医院辞职

(质疑云南白药牙膏的女医生已辞职的新闻)
鸿茅药酒和云南白药牙膏本身的成份是否合适、有无毒副作用在事件引爆后已有广泛讨论。医生科普伸张正义自然是值得钦佩,但是怎样尽可能地避开雷区,保护好自己只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作为医生,尤其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医生应当如何在网络空间发表此种含有质疑意义的科普文章。
医生科普质疑时应当注意什么?
质疑

对象


首先,这两篇文章之所以引爆舆论首先在于其质疑的特殊对象。鸿茅药酒、云南白药两种产品都是大家很熟悉的产品。其背后也都是有着国药光环的企业
产品有问题,质疑绝对是可以并且正当的。但从发声医生的角度考虑,在撰写这一类文章时,应当比写介绍一些病症、健康饮食等等科普文章更为慎重,做更多功课,以免被当下的主观经验所左右,从而让自己处于被动的状态。例如科普医生博雅指出氨甲环酸是处方药,牙膏中不应当添加。但我国制定的关于牙膏生产的违禁原料文件中并没有列出氨甲环酸。所以它是可以添加的。并且许多国家的牙膏中也都添加了这一成份。
质疑

角度
其次质疑角度很重要。从这两起事件来看,法律角度药学角度的探讨是都可以进行的。科普医生博雅的文章则主要是从法律角度来质疑氨甲环酸的添加是否合法,质疑云南白药宣称的中药活性成分的止血功效其实是氨甲环酸的作用。
她的第二个质疑就比第一个质疑更具价值的。律师刘高也正是顺着这一思路从误导消费者的角度起诉了厂家。一般而言,医生对于法律并不如其对医学那样熟悉,在质疑之前最好准备充分。而关于氨甲环酸的药学角度,其实是医生们更擅长的领域。烧伤超人阿宝所写的《科普不要人为的制造恐慌:谈谈氨甲环酸》则是医生们可以借鉴的范例。因为也只有把药学角度的说清楚了,法律层面上的“应该不应该”也才能够继续讨论。
质疑

语言
再次,写这一类文章,尤其应当注意语言。我们回顾这两篇文章的标题,一是《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二是《三甲医院医生愤怒发言:这种牙膏年销量30亿,却把老百姓坑惨了》。
虽然现在自媒体整体地都存在着
夸张、追求噱头
的趋势,但是作为科普文章、尤其是涉及到质疑产品的文章,语言尽量少用比喻、夸张等修辞,而应
平实、严谨、规范
慎重

发言
最后,友情提醒各位医生,虽然大家都拥有言论自由,但由于医生身份的专业性和公众性,言论容易在传播对舆论造成更大大影响,所以尤其需要谨慎,以免惹祸上身。
·END·

医界 医生自己的圈子

专业 温度 深度

微信号:dr-link
| 版 | 权 | 声 | 明 | 
本文为医界原创,版权归医界所有,如需转载需经授权,请后台留言联系我们。


    关注 医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