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入人心》:36位“宝藏男孩”共同打造的9分神综艺

 

走下神坛的高雅艺术,还有生命力吗?...





高门槛的美声表演是如何被打造成一个收视第一的大众综艺的?

湖南卫视就在最近不声不响地推出一档原创综艺:《声入人心》。这次没有抄袭,也不是买的国外版权,仅播出两期就拿到豆瓣9.0的高分。

▲《声入人心》豆瓣评分


一档口碑这么好的综艺,宣传做的却十分低调。开播前十天才有了官方的微博,播出时只有不到1万的粉丝量,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更没有易烊千玺这样的流量小生为节目背书。这到底是一档什么样的综艺,优秀到俘获全网好评?
▲《声入人心》宣传海报
一档神仙打架的节目 


简单来说,《声入人心》邀请了36个专业唱美声的“宝藏男孩”(颜值高能力强),每期选出6个首席,其他30个是替补,没人淘汰,首席和出色的替补选手可以在下一期中继续表演,最后的6个首席有巡演和发唱片的机会。

作为一档歌唱类的节目,最先刺激观众的不是听觉,而是视觉。有着比肩偶像练习生颜值的选手们,完全有能力霸占各大平台的流量。



▲《声入人心》豆瓣评论
▲《声入人心》的选手
被称为神仙打架的《声入人心》绝不是浪得虚名,选手们不光长得好看,一个个更是身怀绝技,艺色俱佳。近乎炫技一般的表演,让观众体验到了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听到,但盈耳不绝的声音,这让节目从鱼龙混杂的音乐节目中成功突围。

《大鱼海棠》主题曲的演唱者周深,被誉为“一个被天使吻过的嗓子”,以一首《Time to say goodbye》征服了观众。
被称为音乐剧王子的郑云龙在节目开播后人气飙升。
粗矿质朴的嘎子哥,深情俊逸的王晰,清秀自然的仝卓……36个参赛选手们就像一颗颗深水炸弹,让观众完全沉浸其中。
一档突破传统的节目 
收获口碑的同时,《声入人心》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搜索热度比肩《奇葩说》,同时段收视第一。一档成功的综艺节目,不只是因为优质的内容,更在于节目精心的形式设计,例如节目不设置淘汰机制,让选手们都有继续表演的机会。
▲《声入人心》三位出品人(评委)


出品人(评委)的设置也是其中一环。斩获各类国际声乐大奖的廖昌永,第一次参加综艺节目就卡座C位评委席,他的专业和权威没人质疑。科班出身的刘宪华点评也一针见血,但没有美声背景的尚雯婕受到了不少质疑。

“尚雯婕比较像个观众”“这个节目唯一的败笔可能就是尚雯婕了”,好评如潮的豆瓣评论区中偶尔会出现两句这样刺眼的话。出品人(评委)的设置失衡,给节目增添了不少的话题性。
▲网友们对出品人尚雯婕的质疑
比评委设置更令人不解的是,湖南卫视力图在小众的美声圈里寻找大众的偶像。《声入人心》效仿《偶像练习生》的节目机制,最终要打造一个“团体偶像”。美声是小众的艺术,它似乎与选秀和偶像的概念无关,央视曾经尝试举办过青歌赛美声组的比赛,但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
▲央视《青歌赛》美声组


不过打造偶像这个事到了湖南卫视手里,好像不是什么难事。湖南卫视用它操盘了十几年的综艺逻辑,贯穿到一档主打美声的节目中,这样的冲击,无论是对看个热闹的观众还是美声圈内的专业人士,都是个新鲜事儿。
一档给不懂美声的人看的美声节目


毋庸置疑的是,美声歌曲一直被定义为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本雅明认为艺术作品具有“灵晕”,欣赏艺术具有不可接近性和审美的距离感。传统意义上观看美声表演,观众们也被要求衣着正式,就算坐在演出的第一排,也不会参与到现场的表演中。
▲音乐会体现出审美的距离感(图源:视觉中国)


反观属于流行音乐的演唱会,观众们和表演者都没有固定的穿着限制,就算你坐在场馆的山顶上看演唱会,也要用力的挥舞荧光棒,迫切地想要参与到演出中来。这样的反差让美声表演从来就没有属于过大众。

在技术的发展和流行文化的驱使下,大众正在逐渐让艺术的“灵晕”消失,艺术开始变得触手可及,世界名画可以被大量复制,专业表演可以被做成影视作品广泛传播。
▲《声入人心》节目现场


美声是一种小众的艺术,而综艺一种大众的流行。原本是小众、专业的美声艺术走出只有几百个座位的剧院,他们被技术复制之后走入千万户的电视和手机荧幕,节目由此收获了意外的成功。

被复制过后得到大量传播的美声艺术,实际上已经被“祛魅”,它与观众的距离感消失,就算不懂乐理知识的知著君也可以自如地欣赏节目。尽管有一些受过训练的人抓住了节目的漏洞,他们赤裸地批评这个节目,但不知所云的观众们对这些声音往往不予理会。
▲对于《声入人心》专业内容的质疑


音乐是无形的绘画,是无字的诗。被音乐感动的人,不一定要明白音乐的理论与技巧。托尔斯泰说过,音乐对于人类理性不起作用,我听音乐时,不思考,不想象,只觉得有一种喜悦而不可思议的情感

诚然,节目将小众的艺术推向大众的视野,的确需要对于专业内容更加精雕细琢。不过说到底,这个节目也不只是做给学美声专业的人看的。就像《奇葩说》目标受众不是专业辩手,《中国新说唱》的目标受众也不是Rapper。
▲选手方书剑


作为《声入人心》的观众,我们享受被新鲜领域“震惊”的过程。或许我们就像是观看《芝麻街》和《天线宝宝》的儿童一样,乐于接受不为我们所知的领域的教育。

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被大众媒体改造后的美声艺术,就是被拉下了奢侈品货架的生活消费品,它的神圣性和距离感已经消失,我们大可不用抱着被艺术熏陶的心态去看《声入人心》,就把它当成和《创造101》一样,高颜且适合下饭的综艺节目就好了
THE END
参考资料:


[1]本雅明.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2]席慕蓉.给年轻母亲的信

另有图片选自网络


    关注 知著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