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糖尿病日】你是糖尿病“后备军”吗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主题为“家庭与糖尿病”。您也许不知道,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也是糖尿病的高危...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主题为“家庭与糖尿病”。您也许不知道,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sdfsf
糖尿病喜欢在一个家庭里“扎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和高发病。近30多年以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从1980年的0.67%增加至2013年的10.4%,其中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患者。

也许有不少人会发现,糖尿病在一个家庭中并不“孤独”,不少糖尿病患者的配偶、子女同样也是糖尿病患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周健介绍,这确实是一种值得引起大家警惕的现象。
目前,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率显著高于同年龄的一般人,且患者的配偶患病的风险也高于一般人,显示糖尿病的发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倾向。

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因素,同一家族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环境因素相似,家族成员对糖尿病更为关注、更积极地接受糖尿病筛查因而知晓率更高等。所以,一旦家庭中有人确诊糖尿病,其他人应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并积极筛查糖尿病。

与2型糖尿病不同,我国仍是全球1型糖尿病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过去20年来,15岁以下的新病例(发病率)增加近4倍,因此对1型糖尿病的筛查及防治同样不容轻视。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父亲、母亲的后代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4.6%及3%,1型糖尿病患者的双亲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为1%。

父母年龄、胎次、母亲经产状况以及儿童生命早期的接触到的环境因素如喂养、新生儿护理、对感染的暴露等可能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产生一定影响。
糖尿病正在“年轻化”
糖尿病年轻化现象同样值得关注。周主任介绍,全国调查显示,40岁以下患病率高达5.9%,2型糖尿病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营养过剩、运动减少而引起的肥胖是年轻人罹患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 年)》显示,全国 18 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6~17 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 9.6%,肥胖率为 6.4%。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重要病理生理特点。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此外,年轻人长期快速、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节奏、精神郁闷、心理压力大等都有可能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所以,周主任提醒年轻人,糖尿病也许离你并不远,不可对健康掉以轻心。
你是糖尿病“后备军”吗
与庞大的患病群体相比,低知晓率是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之一。2013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3%。另外还有一支糖尿病人的“后备军”同样不容忽视,那就是糖尿病前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约有4亿人处在糖尿病前期,但90%的人并不知晓。一旦未能及时察觉高血糖异常,也就谈不上及时干预和控制血糖。

那么,怎么才能尽早发现糖尿病或了解自己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呢?

周主任介绍,糖尿病前期之所以较难察觉,是因为这个糖尿病的前兆阶段并不存在诊断糖尿病所需的典型症状,它是一种代谢异常的状态,被视为一种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状态,只有高血糖作为唯一的标志,而没有其他任何症状。这也就意味着,定期体检,尤其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定期做糖尿病筛查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前期根据血糖升高程度,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葡萄糖耐量受损(IGT)或二者兼有。空腹血糖筛查是简单易行的方法,宜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但有漏诊空腹血糖正常的IGT者的可能,可进一步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以排除。

对于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及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从10岁开始,但青春期提前的个体则推荐从青春期开始。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每3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初始结果异常者,应加强随访。

周主任还提醒,虽然糖尿病前期的症状难以发现,但糖尿病存在一些症状,有助于患者早察觉、早就医。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的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在出现这些症状在以前,患者可能会出现:餐前易有饥饿感,甚至有冷汗、心悸等低血糖症状;乏力;口干、牙龈肿痛等口腔不适;皮肤瘙痒、伤口难愈合,易感染;勃起功能障碍;不良孕产史;严重脱发;视物不清、手脚感觉障碍、尿中有泡沫等。因此如果有上述表现,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
冬令“贴膘” 勿忘管好您的饮食


现在又到了冬季,天气寒冷的时候人们的胃口也明显增长,国人还有冬令进补的习俗。但是周主任提醒读者,糖尿病是一种与饮食有紧密联系的疾病,所以冬季“贴膘”要悠着点。尤其是有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吃什么、怎么吃,很有讲究。

周主任指出,糖尿病预防和膳食治疗的首要原则是合理控制总能量,能量的摄入以使超重或肥胖者BMI达到或接近24 kg/m2或体重至少下降 7%为宜,但不推荐长期接受极低能量(<800 kcal/d)的营养治疗。平时还要做到平衡膳食,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以谷类食物为主,高膳食纤维摄入、低盐低糖低脂肪摄入。


具体来说,提倡:摄取多种多样的食物,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如黄瓜、西红柿等;常吃大豆、豆制品和奶类;肾功能正常者,吃适量的鱼、禽、瘦肉和蛋类以补充优质蛋白;减少烹调油用量,清淡少盐的食物。另外,要定时定量进餐,尽量保持碳水化合物均匀分配;不喝含糖饮料;减少饮酒等。需要减重的患者以及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应更为严格的控制饮食。

对有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来说,饮食既可以分开安排,也可以依据糖尿病饮食进行膳食规划。因为理论上糖尿病饮食强调的是合理的能量摄入与平衡膳食,对正常人也是适宜的。

另外,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应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但除了含糖量,也应关注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GI表示含50 g有价值的糖类食物和相当量的葡萄糖或白面包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2 h)体内血糖应答水平的百分值,即GI是测定吃了碳水化合物食物之后血糖即时升高的指标。高GI食物可能引起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增高更明显,连续摄入高GI餐,可增加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波动,使患者发展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风险升高。因此推荐患者选择时应倾向低GI食物,比如主食,推荐采用的有莜麦面、荞麦面、燕麦片、玉米面和大豆粉的混合面、豆类以及莲子等。
糖尿病人的生活须知
除了合理的营养与膳食,糖尿病患者生活中还有不少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根据自身情况减肥、增加体力活动及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放松心态,并做好血糖监测和低血糖记录等等。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尽量避免久坐,增加日常身体活动。不熬夜,减少饮酒量,戒烟以及避免被动吸烟等。



减肥及运动

不少糖尿病人体重超重或肥胖,而减肥有利于他们的健康。不过糖尿病人运动前要进行必要的评估,运动应考虑自身身体情况,血糖控制极差且伴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避免运动。

推荐每周至少150 min(如每周运动5 d,每次 30 min)中等强度(50%~70%最大心率,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运动。

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等。如无禁忌证,每周最好进行 2~3 次抗阻运动(两次锻炼间隔≥48 h),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



放松心态

约 1/4 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抑郁症状或抑郁障碍,妊娠糖尿病患者或产后糖尿病患者也是抑郁发生的高危人群。有证据表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可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患者可在家人或医生的引导下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积极治疗。必要时可以做心理治疗和辅导。



血糖监测

患者应自测指末血糖,记录血糖情况,并记录低血糖的情况(发作时间、有无症状、血糖等)为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信息。血糖控制不佳时可监测空腹、三餐后以及睡前血糖,血糖控制良好时可每隔几天测血糖,仅需测空腹及某餐后血糖即可。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避免运动量大或激烈运动后出现低血糖。
专家简介

周健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行政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委,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血糖监测学组委员兼秘书,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专科分会委员兼秘书,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学组副组长。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亢、甲减、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结节等甲状腺疾病的个体化诊治。

专家门诊:周二下午
END
往期精彩回顾
“老胃病”注意了!饮食陷误区  溃疡易反复


怀孕养宠  会有致畸风险吗


身上的痣  哪些必须去掉呢





    关注 健康财富订阅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