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唐诗里的成都生活 成都的这种酒让杜甫恋恋不忘……

 

蜀酒浓无敌(下)...

点击收听《唐诗里的成都生活》第二十五期↑↑↑




大霖雨过后,长安物价暴涨,杜甫的生活难以为继,四求汲引无效,乃进《封西岳赋》鼓吹玄宗封禅华山,又在《进封西岳赋表》里透露自己“困于衣食”的窘境,结果均石沉大海。最后只好写诗《赠献纳使起居舍人澄》,希望田澄能像汉成帝的直宿郎杨壮推荐扬雄赋那样,在玄宗面前吹嘘吹嘘,以便把自己的文章送达天视。可惜没过多久,就兵戈四起了……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自称“大燕皇帝”的安禄山将兵锋指向长安,京畿附近的官吏纷纷弃城亡命,唐玄宗很快也在一千余人的簇拥中仓皇出逃,并于七月二十八日进入成都地界。在这一千余个随从当中,就包括献纳使、起居舍人田澄。
传说他们一行来到万里桥,玄宗打听桥名,左右对以“万里”。于是,玄宗大为感叹,说:“开元末,僧一行谓更二十年国有难,朕当远游至万里之外。此是也!”遂驻跸成都。天文学家僧一行预言玄宗西奔狩蜀,显系杜撰,因为二十年前乃是开元二十四年(736),僧一行(卒于727年)早已作古。不过,玄宗见识过成都城南的离别胜地——万里桥,倒是事实,有田澄《成都为客作》一诗为证:
蜀郡将之远,城南万里桥。
衣缘乡泪湿,貌以客愁销。
地富鱼为米,山芳桂是樵。
旅游唯得酒,今日过明朝。
“地富鱼为米,山芳桂是樵。”成都地富山芳,达到了以鱼为米、以桂当柴的奢侈阶段。明代新都人杨慎认为:“俗名沃土为鱼米之地,本此。”其实未必,因为田澄的同事王睃《请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中就有“鱼米之乡”一词。



面对地富山芳的成都,陪在皇帝身边的田澄并不开心,不时想起远方的家乡而泪湿衣裳,不多久,人也消瘦了不少,天天度日如年,只能去万里桥边买醉销愁。

李商隐就要豁达得多,他说: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在唐诗中,“浓无敌”的蜀酒总与万里桥成对出现。除开《成都为客作》,又如杜牧《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塞接西山雪,桥维万里樯。
夺霞红锦烂,扑地酒垆香。


道理其实很简单,也隐藏在唐诗里:“万里桥边多酒家”(张籍《成都曲》)。另外,离桥上船告别成都之际,喝点蜀酒践行,也是人情应有之仪。
至于“旅游唯得酒”之酒是不是剑南岁贡的那种春酒呢,田澄没有说明,也有可能是郫筒酒。唐朝两度为相的李德裕的从事张周封所著《华阳风俗录》提到了这种酒的具体制法:“郫县有郫筒池,池旁有大竹,郡人刳其节,倾春酿于筒,苞以藕丝,蔽以蕉叶,信宿,馨达于林外,然后断之以献,俗号郫筒酒。”竹筒和蕉叶自身的味道融入春酿中,甜蜜之外又添了清香,难怪两三日之后能馨达于林外。而以竹筒盛酒,可谓天然有机且别具一格,关键还便于随身携带。
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云“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第一个把杜甫尊为诗圣的明人王嗣奭认为此“香醪”即指郫筒酒,也就是杜甫自阆中归草堂途中恋恋不忘的“酒忆郫筒不用酤”。这酒,李商隐应该也喝过,不然他不会说什么“郫筒当酒缸”的话。
剑南贡酒、郫筒酒之外,青城山乳酒也是唐代蜀酒里的佳酿。一次,青城山道士送了一些乳酒给中丞严武,严武素与杜甫友善,性情又豪爽,便分了一瓶给杜甫。品尝之后,杜甫回赠一诗,头两句既夸酒又赞人:“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今“青城四绝”之首的“洞天乳酒”,便是此酒的后裔。
  (未完待续)
(每周周一、周五晚9点更新《唐诗里的成都生活》,敬请期待)
更多精彩
想要收听全部往期节目
在成都晚报微信公众号主页
点击菜单栏“唐诗成都”即可
END


  • 文字:林赶秋
  • 音频播出、制作:叶微蓝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编辑:魏菡



    关注 成都晚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