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专家支招】医疗和养老怎样搭配才更好?

 

你听过医养结合吗?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它的提出是为了破解“养老院看不了病”“医院养不了老”的难题。...

点击蓝字“健康报医生频道”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jkb_doctor@126.com
尊老敬老

当我们老了,

与儿女一起?

与老伙伴一起?

独住?养老院?

这或许是我们迟早要面对的问题……

今天,我们来说说,医疗与养老那些事儿。
你听过医养结合吗?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它的提出是为了破解“养老院看不了病”“医院养不了老”的难题。

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共有近4000家医养结合机构、100余万张床位。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有11500余对。

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市隆福医院院长卢艳丽谈谈建立医养联盟共同体的探索之路。并请权威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教授就行业关注的如何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等问题给出建议。
01


医院和养老院的无缝衔接

夜晚一辆急救车呼啸而来,打破市区的宁静,停在北京市隆福医院急救大楼前,车上的救护人员抬着一位老人向急救室奔去。

北京隆福医院的急救大厅内灯火通明,医护人员立即对这位从北京东直门养老院转来的老人进行抢救。

大约一个小时后,老人转危为安,进入重症病区治疗。一个月后,老人康复转回北京东直门养老院。

北京隆福医院与北京市东城区辖区内17家养老机构签订协议,建立医养联盟共同体,为入住这些机构的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进行健康宣教、健康管理。

医院同时开放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确保老人的医疗快捷、方便及安全。老人在医院治愈后再转回养老机构,形成有效的双向流转机制。
02
庭院式康复及分区管理模式

2011年,隆福医院在天通苑东小口镇建立天通苑院区,旨在帮助一墙之隔的东篱养老院的入住老人及周围的老年居民,方便他们看病。天通苑院区是一平房院落,并开辟了小花园,方便老人活动。院区的医疗团队由老年、神经内科、康复、护理、营养等多学科组成,创建了庭院式康复及分区管理模式。
通过8年的探索,目前北京市隆福医院已与周围8家养老机构签约,这种前养老、后医疗的医养结合模式得到居民认可。

2014年,在各方支持下,集医养融合为一体的隆福医院北苑院区成立。医院与养老公寓紧密融合,两家单位分开管理运营,以家庭式温馨服务为特色,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医护养服务,安宁疗护是其特色。
03
老人行动不便,医生就上门

多数老人年纪大了不愿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熟悉的环境,居家养老是许多老年人的心愿。

北京市隆福医院在2011年组建老人医疗服务中心,源于周围社区90岁以上老人较多,行动不便,看病困难,社区干部与医院商量能否入户服务。在政府的支持下,隆福医院开辟了绿色通道。

医院制定了服务规范与服务包,为居家老人提供入户诊疗等服务,医护人员不仅提供抽血、插胃管或导尿管、换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持以及各项中医适宜技术。还针对老年十大综合征进行综合评估与干预,对老年中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其中生活照护技术与方法对老人家属进行指导。
04
发展养老服务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北京隆福医院在养老服务的道路上,已探索近二十年,提出了“人老有隆福,隆福佑老人”的服务理念。

医院从老年医学模式到医养结合模式进行了多方位探索,建立中西医结合老年健康研究所,为老年人健康竭尽所能。但也遇到一些困难,比如专业人员匮乏、待遇较低、从业人员精神压力大;相关政策还需细化,在老年医院设置、发展中需要给予一系列扶持政策;长期护理保险缺失等。
在东城区政府支持下,由东城区卫生行政部门牵头,隆福医院作为主体,建立了老年医疗康复护理指导中心、老年综合评估中心、老年医疗服务中心等,承担政府职能,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调动辖区内所有医疗资源共同参与,努力做到医养服务无缝对接,让每一位老人康宁养老。(文/北京市隆福医院院长 卢艳丽)
05
专家支招:医养结合路 这几点须达到

□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 杜鹏教授

医疗和养老如何实现有效融合,是一项有待探索创新的系统工程。从实践结果来看,各地的探索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普遍面临医保支持力度不足、机构条件设施有限、人才短缺、制度障碍、供需难以有效对接等问题。
医养结合的不同模式各有利弊
例如,养老机构开设医疗机构的模式有利于满足入住老人对医护服务的需求,但大量小规模、中低端的养老机构很难有条件开设医疗机构;而在医疗机构内开设养老机构的模式虽然能充分利用医疗机构的资源和专业优势,但基层医疗机构是否有条件拓展养老功能还是个问题,从总体上看,这种模式的可行性较差。

相对来说,通过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的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各自已有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但这种合作模式也可能会受到管理责任界限不清、机构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因素的制约。
医养结合也要因地制宜


相对于在城市得到一定发展的医养结合,农村地区的医养结合尚在起步阶段,该模式在农村的发展很多还处于雏形,甚至仅在理念阶段。

除了少数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外,大量农村地区无论医疗条件还是养老条件都不足,负责养老和负责医疗的相关政府部门长期割裂,难以实现资源对接和整合,加之医养结合要以专业的医疗护理人才队伍为基础,这在农村更是瓶颈。
满足多元化需求才是好模式
什么样的医养结合模式是真正行之有效的?按照健康老龄化理念,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差异很大,能力完好、能力衰退、失能的老人对“养”和“医”服务的需求重点各不相同。

医养结合服务的对象是全体老人而不仅仅是失能老人,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关注老年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所以,医养结合的内容应包括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行为干预、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康复护理、长期照护、临终关怀等。
医养资源全面整合是王道
医养结合也不应局限于医院或养老院,只有把家庭、社区、医院、养老机构、护理机构等资源有效整合起来,让老年人在这些场所里都能获得相应的医疗或养老护理服务,才能真正达到医养结合的目的。

这就要协调好相关部门的利益,做好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打通各项制度之间存在的障碍。尤其要做好城乡医疗保险制度、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养老保障和福利服务制度等方面的衔接整合,打通医疗、护理和养老照护之间的转介机制,特别是养老照护与医疗保险的政策衔接;另一方面还要打通部门内部各层级之间的管理机制,比如完善三级医院和社区机构等之间的转诊机制。

在农村地区,应以县或较大乡镇为中心的老年护理院、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作为重要平台,在满足失能老人照料护理的基础上,与医院联合,将专业医护和照料服务延伸至居家的农村老年人;与附近城镇医院联合,进行老年病学、医疗护理知识等培训,提高农村基础医护人员和家庭照料者的照护等能力。
— 近期热文 —
编辑制作:夏海波


    关注 健康报医生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