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就是给信息孤岛建桥的超级工程|新势力观察

 

架桥联接孤岛,「汽车」迎来巨变。...



划重点

——

新势力观察

  • V2X与5G LTE到来,让车联网概念更清晰
  • IoT万物互联的智能交通彻底改写出行和拥车方式
  • 在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风口下,造车新老势力拉开斗「智」序幕




  新世界七大奇迹的超级工程

  到底意味着什么?

早前成功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再次将中国「工匠之力」的牌坊屹立在世界之巅,天堑变通途的壮举令世人咋舌。造价之高、构筑之难和科技之尖端的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评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超级工程。

一个珠江口,地理和制度上的差异阻隔着珠海、香港和澳门。在这三个「孤岛」之间,如今横跨海面、穿行海底的高速公路枢纽,将变为三地最重要的沟通命脉,「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国家的「顶层设计」蓝图中一步步成为现实。



信息、经济、人员联系和交互,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正愈发增长而紧密,智能化、高精度传感器的革新让大桥得以顺利建设,并以百年工程的标准持续融通珠江口的两岸三地。随着物联网的深入发展,从建造的过程到通车后的实时监测,都离不开传感器的运用。
高精度倾角传感器,精确而高效地解决了海底深水沉管管节对接;高精度陀螺仪,解决了大桥和海底隧道断面曲线管幕隧道的精准对接;激光传感器,精准地实现了对海底沉管的远距离测量地位;集成位移、力矩、重力和液压测力传感器的监测传感器网络,则最大程度地将风速、浪潮等气象和环境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和监控,实现对桥梁健康状况的准确判断;隧道内的风速、温度、湿度、压力、气压差,以及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微颗粒的浓度等参数,也将进行实时监测。

据粗略统计,港珠澳大桥至少用到了千种相关的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是必不可少的,它们一起构成了港珠澳大桥的高精密感知系统。

从前,造桥挖隧道只是造桥挖隧道;如今,建造这种全球领先、跨越世纪的超级工程,土木施工只是搭建架构和平台,高度智能的精确监测和控制网络,让道路、桥梁、隧道甚至桥墩或吊索等基础设施,都具备了智能化的「生命力」。

通过高精度传感器的技术突破,人们未来的生活一一更具体到交通生活,也将发生巨变。



  智能汽车进化论

 彻底刷新出行和交通方式 
在过去很多年里,每辆车都是独立的信息孤岛,驾驶指令都是人为干预的原始操作。到了现代,通过雷达、传感器、激光…不断攻坚的自动驾驶技术,构建出的感知系统最远也才去到L3级别。虽然逐渐的减少人工干预操作,但本质上「车」还是单一的个体。



这就是智能驾驶还被笼罩在「穹顶之下」,不「智」的症结所在。

不过,不温不火近10年的车联网畅想,突然就要变成盛夏,但带来这波热潮的并不是车联网概念本身,而是高精度传感器的技术突破和4G/5G LTE通讯技术的成熟。依靠物联网核心技术,通过车与人、与路、与网络的信息交互和智能协同,就如同港珠澳三地被大桥链接互通般,解决了「车」为单一个体的硬件限制。
交互信息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被传递到终端,这要求已经超越了目前现有无线通讯技术的能力。不过,眼下中国移动投资8000亿建立的5G网络已经进入商用倒计时,5G LTE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在高速情况下,可以降低延迟、 增强可靠性和提高吞吐量,以及连接密度。中国的北斗三号靠天基增强能够实现亚米级定位,加上地基增强可以达到毫米级定位。

通过车联网基础条件的技术攻关,实现本质上的智慧升级,带来交通安全性的智能化和通勤效率的协同化。


    关注 Motivo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