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专项能力培训第12期】华西医院站:满满一天,满满干货,满满收获!

 

12月1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北京心脏学会协办,...







12月1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北京心脏学会协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的“心房颤动综合管理专项能力培训项目”第12期学术活动在成都隆重举行。

在本期大会主席陈茂教授、执行主席姜建教授和付华教授、大会秘书长崔凯军教授的精心组织下,本期共针对十余个关键的临床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不仅有研究回顾和指南复习,更有实用的临床经验分享。此外,五例典型病例报告、两例房颤导管消融直播演示,也让参会医生直呼“过瘾”,收获满满!

强大的主持专家阵容。
一. 房颤疾病综合管理专题

崔凯军:房颤导管消融高密度标测
在上午的学术活动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崔凯军教授为广大参会者介绍了房颤导管消融的策略与方法,包括环肺静脉电隔离、线性消融、基质标测、步进式消融、“2C3L”方法等,重点讲解了房颤的“转子”和触发灶理论,并通过具体的临床案例,利用一张张精美的术中图谱,讲解了高密度标测方法。崔凯军教授认为,环肺静脉电隔离是房颤导管消融的基石,包括线性消融、基质消融等在内的传统消融方法可能并不足够,一些针对房颤发病机制的新方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崔凯军教授
罗端:量化消融在房颤导管消融中的应用

随着压力感知导管等技术的突破,量化消融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在我国房颤导管消融中的应用不断增多。在本期学术活动中,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罗端教授针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详细介绍。在导管消融之前确定消融目标,如设置导管稳定性,量化目标功率、时间和压力;在术中实时执行,实时压力显示及RTG压力曲线,减少消融干扰因素,使用新型算法量化消融指标;在消融之后进行回顾,使用新型算法逐点回顾,评估消融损伤程度。可以说,量化消融是精准的消融、可控的消融。
罗端教授
曾杰:左心耳封堵的临床应用和操作技巧

左心耳封堵术是近几年新兴的预防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介入治疗方法。四川省人民医院曾杰教授针对该项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操作技巧进行了细致讲解。2018年中国房颤指南将左心耳封堵术列为IIa类适应证。对于CHA2DS2-VASC评分≥2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如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如不适合长期规范抗凝治疗,长期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仍发生卒中或栓塞事件,HAS-BLED评分≥3,可行左心耳封堵术。如果行左心耳封堵术,要特别注重术前评估,了解心耳形态及内部结构,测量心耳的开口和深度,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型号。
曾杰教授
胡宏德:房颤消融术后复发房速的处理与对策

房颤消融术后房速发生率有上升之势,在2.6%~40%之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胡宏德教授认为,房颤消融术后房速,需要个性化消融。房颤消融术后房速多为大折返类型,其关键峡部区域往往很小,单大头标测易忽略。高精密度标测可以快速对心房高密度标测,迅速定位异常电位的分布,明确疤痕区域及房速机制。快速且细致地标测出心房电压,确定消融方案。
胡宏德教授
张文勇:房颤的预防与筛查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张文勇教授主要讲解了房颤的预防和筛查方法。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房颤整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戒烟限酒、控制超重/肥胖、控制高血压、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无论是普遍性筛查还是机会性筛查,普通心电图筛查的房颤诊断率较低,24小时Holter筛查新发房颤的检出率也不高。2016年ESC房颤管理指南称,对于卒中患者,可考虑使用长程无创心电监测或植入式循环记录仪来记录无症状性房颤(IIaB)。
张文勇教授


二. 房颤综合管理及抗凝治疗专题

付华:2018 EHRA指南解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付华教授详细讲解了EHRA指南中有关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推荐,特别是临床重点关注的几大热点与难点问题,如NOAC的剂量选择,NOAC治疗中出血并发症的管理,进行择期侵入性操作、手术或导管消融术的患者,需要急诊手术干预的患者,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以及使用NOAC期间发生急性卒中的处理等,内容详实而实用。
付华教授


蒲小波: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策略优化
在本期学术活动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蒲小波教授就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策略优化进行了报告。蒲小波教授指出,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面临卒中和出血双重风险,围术期抗凝策略至关重要。随着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公布,指南推荐在围术期采取不间断使用华法林或NOAC的抗凝策略。即刻起效的达比加群逆转剂为消融围术期不间断使用达比加群增强了信心。
蒲小波教授
冯沅: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冯沅教授从两个临床病例开始,讲解了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防治进展。目前肺静脉狭窄的治疗仍然没有统一的定论及指导规范。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矫治(肺静脉再植)、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手术中支架置入及杂交应用等多种技术,部分病例需要行肺移植。重度肺静脉狭窄患者应接受肺静脉血管成形术,必要时置入支架。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患者,肺静脉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这些患者也是再狭窄的高危人群。介入治疗建议越早越好。
冯沅教授


邓晓奇: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凝策略

对于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凝策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邓晓奇教授给予了详细分析。他认为,大多数接受PCI的房颤患者初始阶段使用三联抗栓治疗,这取决于临床表现、卒中与出血风险、操作考虑等。对于抗凝患者,如果计划PCI,启动抗血小板治疗是合适的。NOAC作为三联抗栓或双联抗栓治疗的一部分,在出血风险方面比华法林更安全,如果没有相关药物的禁忌,可优先选择。当华法林与氯吡格雷和/或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时,华法林的剂量强度应仔细调整,目标INR的范围在2.0~2.5。

邓晓奇教授




唐兵:亚洲房颤患者的抗凝策略

研究显示,亚洲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更高。在本期学术活动中,西部战区总医院唐兵教授通过复习一系列文献和指南,总结了亚洲房颤患者的抗凝策略。适合亚洲房颤患者的风险评估方法如下:采用CHA2DS2-VASc评分评估卒中风险,基于SAMe-TT2R2决定是否使用华法林,采用HAS-BLED评估出血风险。适合亚洲房颤患者的抗凝方案是,NOAC优于华法林,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对中重度二尖瓣狭窄和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华法林仍然是卒中预防的唯一药物。对于特殊的房颤患者,不推荐围术期患者使用肝素桥接,导管消融高危患者需长期抗凝治疗。
唐兵教授
陶剑虹: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抗凝策略

心衰促进动静脉血栓形成。在心衰合并房颤的处理策略中,卒中预防是降低死亡率的最关键措施之一。四川省人民医院陶剑虹教授对房颤合并心衰人群的抗凝策略进行了介绍。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是卒中的高危人群,除非存在禁忌,否则应考虑使用口服抗凝治疗,需要充分评估卒中风险(抗凝治疗必要性)、出血风险(安全性)。研究表明,心衰合并房颤人群的抗凝治疗中,NOAC显示出更加安全有效的优势。
陶剑虹教授


三. 安全倍增专题
曾锐:房颤冷冻消融的临床实践与实用技巧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曾锐教授在有关房颤冷冻消融的讲座中称,对于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冷冻球囊消融高效安全。对于持续性房颤,肺静脉隔离仍是基石,冷冻球囊消融可以用于这类患者的治疗。冷冻球囊用于肺静脉之外的消融术式,目前在不断探索中。此外,膈神经麻痹是冷冻消融的最常见并发症,需加以关注,积极预防。
曾锐教授
杨庆: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并发症防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杨庆教授讲解了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多种并发症的防治策略,如穿刺所致的血管和胸部并发症、迷走反射、心包填塞、神经损伤、肺静脉狭窄和食管损伤等。其中死亡率极高的心房食管瘘,预防措施包括食管温度监测、影像显示食管位置以及食管临时支架术。
杨庆教授
贺涛:房颤患者出血风险评估及管理

四川省人民医院贺涛教授分别从卒中及出血风险评估(权衡利弊)、出血表现及处理(及时应对)、出血后管理(“亡羊补牢”)这三个方面分析了房颤患者的出血管理策略。研究及真实世界均证实,NOAC和华法林的大出血发生率较低,且NOAC能显著减少颅内出血并发症。根据不同出血程度,采用相应的管理策略,出血病情稳定后需要重新评估启动抗凝治疗。对于达比加群治疗患者,依达赛珠单抗是针对严重出血的首选逆转药物,能立即、彻底、持续地逆转达比加群的抗凝活性。
贺涛教授


四. 病例讨论与演示专场
在本期学术活动的病例讨论与演示专场上,绵阳四零四医院袁明教授分享了一例房颤伴房速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顿抑的病例,遂宁市中心医院任宏强教授报告了阵发性房颤合并急性脑梗塞病例一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医院郎勇教授介绍了一例阵发性房颤消融后急性心包填塞的案例,绵阳市中心医院黎东教授则汇报了两例房颤导管消融加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治疗,崔凯军教授与参会医生分享了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致冠脉血栓一例的处理细节。
从上到下依次为袁明教授、任宏强教授、郎勇教授、黎东教授、崔凯军教授。
在病例演示环节,杨庆教授团队和胡宏德教授团队分别为大家演示了两例房颤导管消融的直播,姜建教授、付华教授等多位专家跟随操作步骤进行解说及点评。导管室与会议现场实时互动,直观生动地展示了操作步骤和细节,大大加强了医生对每一步操作的理解,大受好评!
直播演示一
直播演示二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王雪萍┆美编 柴明霞┆制版 刘明玉


    关注 心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