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剧评《将夜》:男性向IP剧的又一探索,只有好视听却没讲好故事

 

故事从文字文本向影像文本的转化不力,是男性向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常见困境。...



文 | 杨慧

IP作为一种非原创类故事资源,在近几年的剧集创作中表现抢眼,细分析来,被改编成影视剧的IP多来自网络文学,尤其是以女性向的网络文学为主。

大女主剧自不待言,在播出时成为风头无两话题之作的《甄嬛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都是典型,而哪怕近年来口碑不错的一些大男主IP剧如《琅琊榜》,其本身却也是源自女性向的网络文学作品改编。今年,男性向网络文学改编的作品数量激增,但爆款难出。

男性向网文IP改编剧:“将夜”还是“欲晓”?

男性向网络文学,经历网络文学多年发展,早已积累下众多人气作品,也跟随着IP热潮,在逐渐进行影视剧转化。2018年,更是迎来了大量男性向网络文学改编作品轮番登场的热潮。

但与女性向网络文学影视剧频出爆款不同的是,男性向网络文学改编的作品几乎都落入了不温不火的境地。以今年来看,无论是《斗破苍穹》还是《武动乾坤》,热门原作、一线偶像甚至名导加持,都无法使得作品获得出色的关注度和好评度。



这其中的落差,很大程度是由于我国电视剧的美学传统所决定的。从内核上来说,我国电视剧的创作素来有注重情感的情节剧传统,近年来更是有泛情感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爱情元素,几乎浓墨重彩地融进了所有的题材中。

现代职场的社会人在谈恋爱,古代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也离不开谈恋爱,谍战剧更是带着信仰立场冲突、你骗我瞒地谈恋爱,更别说典型的家庭情感、都市言情剧集,高情感化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剧的一大特色。

而另一方面,这也培养了对应的观众和观看习惯。对于选择中国电视剧进行持续文化消费的观众而言,电视剧这种形态提供给他们的审美经验以及由此而生的审美期待,也是情感化的。
因此,女性向网络文学常见的情感主基调和电视剧的高情感属性,具有不谋而合的优势。对比起来,男性向网络文学所流行的草根崛起、男性幻想等叙事,则有着先天的电视剧改编劣势。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高情感化的电视剧也导致了电视剧市场的同质化和审美疲劳,于是近些年来,电视剧收视方面也屡出黑马,《人民的名义》、《白夜追凶》等在非情感题材上做到极致的作品也纷纷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嘉许。

市场既被巨大的审美惯性推动,却也同时渴求着艺术创新的新血。从这个意义上讲,男性向网络文学的当下困局,却也是其题材多元化、题材创新性的未来潜力。

目前,又一部重量级男性向网络文学作品的改编影视剧《将夜》正在播出,展现出了一些新的气象和尝试。迄今播到30余集的《将夜》,算是今年男性网文IP剧中的惊喜之作,虽然未能成为一部现象级作品,还存在一些整体性的缺陷,但其所做出尝试的得失,都值得一提。

整体故事:不饱和的主线与不稳定的主角

《将夜》本身的故事框架非常饱满,两大主线,一是关于世界观:人类难以生存的“永夜”将至,本质上是将一种末日危机作为剧情的大前提;一是关于男主角:宁缺幼年遭遇灭门惨案,和由此展开的复仇故事。

按理说,有末日主题和复仇主题,剧情发展动力已经足够充分,但可惜的就在于,剧集具体呈现时,这两条线索都进行得很不饱满。
首先来看永夜将至的末日主旨,《将夜》中许多冲突都服务于这个主题,宗派之争、国族之争、修行之争,本质上都是为了对抗和超越永夜这一天灾。作品以“将夜”为题,也是开宗明义地表明了“永夜将至”在故事中的核心地位。

作品一开篇也确实努力渲染永夜的末日感,但一旦进入具体的情节后,这种张力却变得很弱,在大部分角色的行为中,尤其是设定承担应对永夜这一世界性危机的身居高位的角色们,如一国之君、宗派领袖等,却并没有体现出对应的紧张感,甚至政治斗争、宗派冲突都显得羸弱和随意,故事被少有伏笔的生活流充满。情节生活流和日常化,与气氛渲染本来并不冲突。

如美剧《权力的游戏》,开篇也铺垫“凛冬将至”的氛围,具体情节却是从各大势力各大家族的日常生活展开,但危机的征兆、人与人、权力与权力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紧绷在整个剧集的呈现之中。

宏大主题的奇幻题材的氛围营造,既是吸引观众持续观看的动力,也是其世界观假定性成立的关键。

再来说说主角宁缺的复仇线索。其实这条微观叙事线索和“将夜”宏观主线是密切相关的,因为主角的身世和世界观的永夜之谜有莫大牵连。

但在目前的三十余集的时间内,对于宏观和微观的主线之间的暗示和伏笔明显不足,更为不合理的是,主角的复仇意愿时强时弱,他可以在长安杀死陈子贤等仇人,却也可以并不出于伪装地嘻嘻哈哈地过日子。这种不稳定感和不和谐感,导致主角宁缺的角色塑造无法具备充足的感染力。
对比同样有复仇主题的《琅琊榜》,身负冤屈的梅长苏始终保持着一个复仇者的角色张力,隐忍、筹谋、牺牲,甚至生活习惯都围绕着他的复仇平冤目的所展开,角色和故事的说服力在这种稳定之中就油然而生。

由于角色众多,主角尚且如此,很多人的塑造就更加有头无尾、有去无回,使得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变得模糊和松散,对观众进入故事、把握情节、唤起共鸣非常不友好。

比如开篇花了5集以上的时间铺垫和塑造唐国李渔公主剧情,暗示李渔对宁缺的好感,也掀开唐国宫廷的皇位之争的序幕。但无论是感情还是宫斗,都迅速地在故事发展中被淡化和蒸发,使得故事发展没有连贯性,甚至不够符合逻辑。而此类表现,在剧集迄今的整体叙事中,不胜枚举。

具体视听:全剧审美在线与时有华彩亮点

虽然从整体的故事讲述来看,《将夜》的可提升空间较大,但是从视听语言来说,这部剧可以称之为IP剧中的年度最佳。全片的视觉体验出色,多实景拍摄凸显画面品相,书法等元素的考究运用也提升了作品质感,服务于东方奇幻的特效运用和打斗设计更是颇多亮眼之处。

集大成的典型场景,是春风亭之战。这是一场浓墨重彩的打戏,运用的快慢镜头结合、平行蒙太奇等手法在国产影视中并不罕见,但配合上这一场戏的节奏和特效就显示出了极佳的效果。这场戏是雨戏,但雨不仅充当了渲染气氛的元素,还是重要的道具,雨停雨起,更被安排为故事情节的不同信号。



一开始,本场戏的两位主要角色宁缺和朝小树登场,此时下起了雨。雨夜,长街,侠客,塑造出了江湖的肃杀和神秘。然后雨第一次停住,包夹两人的两帮人出现,形成第一波攻击。

宁缺和朝小树化解了第一次危机后,雨第二次开始降下,两人走完长街,进入朝家宅邸。雨第二次停住,对应的是朝家伏兵无数,第二波攻击来袭。这次两人的防御明显变得吃力,朝小树的大剑师身份在特效的帮助下塑造得淋漓尽致,舞剑如护盾、剑时分时合,视觉效果充分。

雨再一次下起来,证明两人的又一次浴血胜利。这时却突生异变,修行者王景略现身压制住朝小树,宁缺和朝小树眼看面对生死危机,剧情却又再一次反转,并且升华了雨的含义——神符师颜瑟登场,贯穿全场的雨水,其实是他的道具,他以街巷为纸、雨水为墨,书写下了王景略不可破的“井字符”,终于彻底解除了宁缺一方的危机。



此时雨未停下,但颜瑟身上滴雨不沾——一方面显示出了雨水为神符师所控,一方面也暗示颜瑟超越在了这场雨起雨停的争斗之上。从特效、场景等多方面评价,这场戏都属于是国产剧集中少见的精彩片段。

另一类优秀视听案例,则是对书院的刻画。从宁缺进入书院学习和书院排行十二的陈皮皮偶然间结为笔友开始,对书院这一原作中传奇之地的刻画,就时常出现某些格外符合东方奇幻气质的神来一笔。
陈皮皮和宁缺结为笔友的镜头处理美观而灵动:以两人同框却各说各话的形式化解了笔友沟通的单一性,但又保留了两人的书法书写动作,显示出了书院的气质底蕴;

而宁缺通过二层楼考试更是体现出了书院举重若轻的能力,天地为棋局,而书院诸位都是布局设局的谋划者,最后宁缺顺利通关后,书院各位师兄姐更是天各一方却以灵力连通共同祝贺主角,这种镜头设计大胆创新,却又恰如其分地彰显了书院的力量,也不显刻意地为剧作抹上了奇幻的色彩。
总的来说,《将夜》在出色的影像呈现下,却没能把一个故事完全讲好。虽然剧集尚在播出之中,且随着情节发展渐入佳境,但开篇以来故事进入太慢、主线太过松散已是注定事实。

也许有人会说,《将夜》的叙事问题,是源自网络小说本身的约束。诚然,网络文学作品,尤其是男性向网络文学的热门作品,常常多大长篇、多庞大布局和宏大设定。

但IP作为一种改编剧,处理故事从文字文本转向影像文本是一大基本要求。对其进行转化的难度,是男性向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目前的常见困境,但也是该类型充满题材创新、审美创新的市场潜力。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系讲师)


    关注 有点儿内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