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摆脱短期培训的窘境,9012年的Master该怎么培养?

 

以往的内训师项目培养项目,大都由讲师带动课程的开发与更新,这不利于企业大学课程体系的搭建和调整。招银大学的“Master100精英训练营”项目,将开发课程与认证讲师同步进行,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本期导读:

以往的内训师项目培养项目,大都由讲师带动课程的开发与更新,这不利于企业大学课程体系的搭建和调整。招银大学的“Master100精英训练营”项目,将“开发课程”与“认证讲师”同步进行,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 让课程充满“实战味儿”(明确“变量”&萃取认知本源)
  • 讲师孵化的关键要素(反馈评估+自身反思)


本文是2018年12月推送的第41篇干货,计3387字,阅读时间7分钟。

文 | 招银大学“Master100精英训练营”项目团队

来源 | 《培训》杂志12月刊
2018年,外部市场环境风起云涌。
变or不变?
答案不言而喻
然而变革也不是那么简单
它需要大量的人才补给与培育
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合业务线的讲师和课程?
且看招银大学的应对妙招
▼▼▼


为帮助各业务条线产出符合教学所需的课程和讲师,招银大学定制研发了“Master100精英训练营”项目(以下简称为“M100”)。
“Master100精英训练营”项目概况


这次,招银大学并未急于选拔和培养讲师,而是区别以往以讲师为中心的内训师项目,打造“创课”与“产师”并行的轨迹,摆脱短期培训窘境,完善课程体系,真正解决员工中长期培养问题。

常言道:“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项目的设立更需如此。我们之所以设计、实施M100,就是想完善企业大学的课程体系,为各门课程培养、匹配一批认证讲师,因而,前期课程需求的确认与师资的选拔显得尤为重要。

明确课程需求的重任,由招银大学和各业务条线共同完成,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形式、学时、课程考核方式、学员对象、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希望解决的问题等。同时,为了从各业务条线筛选出优秀的讲师,M100将“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贡献”三个维度,作为招募和选拔讲师的参考标准。
“Master100精英训练营”项目学员选拔标准
让课程充满“实战味儿”
明确“变量”&萃取认知本源


有了前期充足的准备,整个M100便可顺利进入课程开发的环节。优质的课程除了要优选教学方法与工具,更要贴近学员工作场景,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业务难题。基于此,我们的课程由内容专家、业务精英和方法专家共创而成。

在设计各门课程时,我们均邀请了一名专业条线的业务高管,审批、敲定课程目标、课程框架及最终产品。具有多年业务实战经验的总行及分行业务精英也参与其中,为课程增添“实战味儿”。

而针对教学技术的研发与筛选,我们配置了包括主讲教师、助教团队、评审委员和后备师资在内的方法专家团。此外,在业务经验的沉淀与萃取中,我们也努力超越传统方法、尝试创新思路。

找到“变量”,重新沉淀经验

课程开发与设计之初,通常需要设计者对业务精英的成功经验进行沉淀。而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最易带来学习价值的业务经验具备3个基本因素——挑战、反馈评估和反思。



业务精英们提到的经验大部分属于挑战,如果沿用传统的STAR方法回顾这些挑战,往往会忽略最有触动作用的“变量”因素,比如:突发的人事变动、措手不及的失误、客户的额外刁难等。

要想超越传统,我们必须要形成完整、系统的经验沉淀法。于是,在M100执行过程中,我们遵从以下五个步骤:

  • 列举出在特定描述场景下,业务专家的所有关键举措;
  • 将这些举措分类汇总成关键知识点合集;
  • 澄清、确认专家在执行上述举措时,考虑了哪些变量因素;
  • 创建“场景”分类词典,以便形成学习体验路径;
  • 排序形成学习体验路径(从简单到复杂、从生疏到熟练、从片面到全面、从表层到深层)。
同时,我们在STAR中加入了“变量”因素,被调整后的公式为“STvAR”,即“在XX情况下(S),面临XX任务(T),突发XX契机(v),我们采取了XX行动(A),带来XX结果(R)”。

对沉淀的经验进行“可控性”“关键性”的变量分析,促使我们在做出判断时,明确变量因素,并随之反思。这些恰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来自实践的知识”。

变量分析样例

  • 这个变量是一个独立变量吗?它的变化是否受其他变量的影响?(独立性)
  • 如果这个变量不存在,或者情况恰好相反,那么事情的结果会发生改变吗?有多大程度的变化?向哪个方向变化?(关键性)
  • 确定了关键变量,这些变量什么时候是可控的?是部分可控或非可控的,还是向前回溯或向后延伸?(可控性)


跳出自己,萃取认知本源

M100项目中,业务经验的萃取是课程设计的一大难点,也是一直困惑我们的问题。基于大量的变量分析和业界多种经验萃取模型的拆解,我们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萃取业务经验,其实是对自身行为、认知以及思考过程进行观察、感知和评价,简而言之,就是把自己从当前的状态中剥离出来,以“第三者”的视角看待自己过往的思维模式和行事方法。其本质是“元认知范畴”的心理活动事件。

所谓“元认知”

20世纪70年代认知领域出现的新名词。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人在自我认知过程中,积攒的知识和调节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与控制。

例如,当我们开发“贷前协同作业”课件中的“现场核查”部分时,其中的一位业务精英提到,现场核查面谈过程中应询问“资金积累过程”,同时,详细描述了如何在面谈过程中机智地穿插迂回。

基于此,我们及时引导他“跳出自己”,观察自己的思考过程,即

为什么要了解资金积累的过程?

还有哪些信息更重要?

为什么不选择其他信息或同类型的信息?

还需要其他信息吗?

……

通过这些元认知视角的反复思考,我们最终从课件中剥离出风险条线的“实控人基本信息—现场核查”模型,成功萃取出业务经验。

此外,为了让业务精英更容易“跳出自己”,我们依据对比、反驳、延伸、平行、类比、拉伸等几种逻辑运动的形式,梳理出36个强力问句,以便更好地澄清、确认业务专家在处理特定场景时所应用的概念、理念、知识、策略、原则、方法论等,从而套取业务精英们的“元认知”。

强力问句示例

  • 如果我说你所罗列的经验都是错的呢?
  • 为什么你认为那是可行的?会一直有效吗?为什么?
  • 谈到这些时,你有什么前提假设?为什么这么想?
  • 如果让你自己反驳自己的论点,你会怎么说?
  • 你为什么不想想有没有其他的途径解决这个问题?
  • 如果按照你所说的执行,结果会如何?
  • 有没有哪些现象、模式显示出不同的解决问题方式
  • 还有哪些可能?为什么?
  • 如果你的方式是最好的,你怎么说服我们
  • 你怎么证明这是对的?
  • 为什么你觉得这些对你有意义?
  • 会不会有类似的情况让你给出不同的备选方案?
  • 你的说法和大家的认知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相似之处?
  • 你觉得你说的对吗?
  • 有没有其他的解释方式可以完整、正确地表达出你的观点?
  • 发生的频率如何?每次都能有效吗?
  • 你的方案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吗?


讲师孵化的关键要素
反馈评估+自身反思


课程设计完成后,我们为各课题组成员提供了1个月的打磨时间,并组织评审会,按照招银大学的课程标准,对开发的课程进行评审入库。随后,整个M100项目正式进入3天2晚的密集训练与认证讲师孵化的环节。

课堂学习提供的只是预备知识,要使讲师真正内化这些技能,还需要经过实践历练、结果验证、反馈评估,以及最后的反思总结等阶段。于是,我们将“反馈评估“和“总结反思”环节作为M100的教学重点来抓,结合实际业务的应用场景,缩短预习知识所需时间,放大和加强反馈评估的压力。
课上的教学辅导


贯穿全程的反馈评估

相较于课程培训,反馈评估往往需要动用更多的资源。例如,在M100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每节课都预留了行业的内容专家参与评判、反馈直至最后的决策。他们并不需要全程参与培训课程,但是在关键节点上,会对结果进行阶段性评估。评估时每一句批评、每一次高强度的指正,对学员来说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

定时静心反思

由于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或者缺乏组织支持,学员可能很少在平时使用帮助自身总结反思的工具,如学习笔记。而在M100训间,我们强调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静下心思考,用笔记记录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同时,由内容专家给予反馈,方便学员观察自己的阶段性成长和能力变化。
学员的心路历程(示例)


基于上述两大理念,在课程评审阶段,内容专家会对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做出最终评判;而方法专家团中的主讲教师和助教团队负责训练认证讲师,同时,我们还设置了评审委员,对整个授课过程做出有效评判;此时,参与课程开发的业务精英,同样需要接受相关课程的赋能训练,并最终参加讲师的认证。

整个赋能过程,方法专家团成员会根据认证讲师的实际授课能力,制定训练与辅导方案,并深入各课程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培训结束后,参照招银大学讲师评审标准,我们会对学员进行考核评判,帮助符合条件者完成认证。

目前,M100项目已产出7门高质量的课程,培育了34名讲师,其中27名已通过认证评审,登上讲台,为招商银行的风险经理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教育轮训。然而,我们并未止步于此。M100是一个长期且不间断的 “创课产师” 项目,将促使我们持续行走在总结经验、迭代创新的道路上。

本文来源于《培训》杂志12月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投稿请联系:editor@trainingmag.com.cn
往期文章推荐

没有深度思考,你所有的勤奋都是扯淡

其实,逻辑思维力,没你想的那么高深

“培养后备人才的项目那么多,哪种深得你心?”“学得开心”

快收下这套百度“成长法则”,让2019年的你告别焦虑!


    关注 培训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