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好了,就行动!

 

歌德曾说过:“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





文/慢城,图/网络
 
 

一、
 
生活中,凡是活生生的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想工作的、生活的,社会的、家庭的事……有想法并非坏事,但假如总是想,说了多少回,却丝毫没有实际行动,那终究是空想,不能成事。因此,时下对只说不做的人流行一句话:“你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曾经有一年轻人很崇拜杨绛。他给杨绛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以及许多人生困惑。杨绛回信,除了必要的寒暄和鼓励晚辈的句子外,其实只写了一句话,诚恳而不客气:"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杨绛先生的这句话或许是对时下心态浮躁而缺乏行动的年轻人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我也看到网上有的人对这句话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他说:“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对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的精神苦恼的最简洁而朴素的概括。”

一个正常的人,应该有想法,有梦想、理想,但关键是要把你相对成熟的想法付诸行动。缺少行动,即使再好的想法也是空中楼阁。
二、
任何想法,只要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有积极意义,就该去行动。这个价值观就是: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都有利。如果想做一件事,这件事让你日思夜想,甚至夜不能寐,那说明这是你内心的声音。你应该听从内心的声音,那一定是你心里想做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呢?

然而,这里也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想的事与你的职业有关,一种是与职业无关。

如果这件事与职业有关,那么自然对你的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价值的提升,也会给你的人生带来快乐,这可是一举两得。如果想做的事与职业无关,你依然可以去做;你可以将这件事作为职业以外的一种爱好,这或许可以丰富你的生活情趣,陶冶你的情操,调节你的身心,化解你工作、生活的压力;给你带来愉悦,让你的生活多姿多彩,让你的人生更富意义。

所以,任何想法,任何事情,唯有行动,才是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唯一途径。只有行动你才会有收获。因为在做事的过程中,你会提升价值,享受快乐,获益良多。因此,有想法,就一定要让你的想法,变成实际行动,否则,只会平添烦恼。

人生的许多烦恼,往往就是想得太多,而不去行动造成的。

人往往对生活有着无尽的追逐,自然也就萌生许多的“渴望”,渴望得不到满足时会感到失落。如果你有想法,总是想来想去,患得患失,纠结难过,想了多长时间始终没有行动。那么,你的想法就会消耗掉你的精力,徒添烦恼。人之所以会烦恼,根源常常在于自己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甚至是只想不做。而根治这个毛病的最好办法就是少空想多行动。

所以有好的想法,干脆一点,及时行动。不必婆婆妈妈,前怕狼后怕虎。何况是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想做什么事都像小脚女人走路,扭扭捏捏,迈不开步,则一事无成。

歌德曾说过:“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行动才是成事的必要条件。所以,看准了,想好了,就行动。

记得年轻的时候,我在流通企业工作。之前计划经济,根本不需要出去跑业务。但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现“双规制”(一半计划,一半市场)。当时我在业务科,也面临经常出去跑业务。跑业务除了要把需要的物资组织进来,还要销售出去。那时市场信息闭塞,我整天除了电话联系,就是出去跑市场;与有资源的单位和需要资源的单位洽谈。

感觉跑业务经常与上家下家“说好话”,似乎有点求着人家。有时还要说一点违心的话,如一个客户在谈一批货,为了价格买得高一点,可能会告诉他,还有两家也想要这批货云云。

我不善言谈,话不多,有点木讷,天生怕跟人说好话,我喜欢坦诚,实事求是。记得那时常听到父辈般关心我的人说“你这个孩子就是太老实!”虽然我当时的业务做的还可以,实际靠的就是待人诚实,人家有点信任我。说实在的,我对供销工作不感兴趣,觉得不太适合我。

一次出差,在省城的一个宾馆里面,碰到一个老乡,曾经在一起工作过。但他比我年长,有些阅历和经验,与我可以说亦师亦友。晚上和老乡在一起闲聊,我把想调工作的想法说给他听。他说“那你去找单位啊,你坐在家里人家不会到你家里来找你啊!”我以拍大腿说:“哎哟,你说的太对了!”

回来我把调工作的想法变成了行动,最终我从物资企业调入相对比较适合自己的,较之流通企业专业技术含量更高一些的金融企业。或许就是老乡的那“一句话”,促使我把想法付诸行动,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三、
所以,社会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空想派”,只想不做。

例如:有的人想去学一项技能,考个职业资格,读一本书,学一门艺术,开家网店等等。但他们很在意别人的眼光,怕做不好,别人会笑话。左思右想,患得患失,一拖再拖,就是没有行动。这就是典型的“空想派”。

所以“空想派”的特点是:想好的事一拖再拖,拖拉成习惯,还会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 关键是缺乏行动力。

 

比如:有的人想学外语,有的想学太极拳,有的想写作……但过一段时间,一年半载,甚至过了一两年,你再去问他,想做的事儿都怎么样了?他会说,还没有开始哎!我太忙,没有时间,单位事,家里事;这样事,那样事……所以,没有实际行动,一切都成了纸上谈兵。

我认为:你想去做的事,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眼光,瞻前顾后。因为你做的是自己的事,别人怎么想那是别人的事;别人终究是别人,自己的事关键靠你自己。如果一个人把精力放在别人身上,看别人的意思,那么,你终究什么事都做不了。别人的看法和意见有多种多样,有善意的提醒,积极的鼓励,希望你做好;也可能有消极的“嘲笑”和“讥笑”,或嫉妒,怕你做好。这些都很正常,但你要心里有数,要思考分析判断,对善意的提醒、鼓励,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感谢;对消极的“嘲笑”之类,哼哼哈哈就行,不必在意。否则,别人一句话,你很在意,心神不定,犹豫不决,那你就永远做不成事。

要想做的事,只要符合你的价值观,你的兴趣,能够提升你的价值,就可以去做。做事你不必太过精明,过于“精打细算”,这事划算不划算,有多少好处等等。我想:你的付出,终有回报。你太精明,太功利反倒难以做成事。

因此,想做一件事,一旦认定了就立即去做,用实际行动去代替并实现心中的“想法”。

还有一种人是:“行动派”。行动派的特点是:想好就行动!

例如:曾经有一位农业主管部门的青年骨干,家是农村,读的农校,学的农技、农药之类的专业,他一心想搞农药。他想好后就行动,于1989年从公务员系统毅然决然地走出来,自己创办农药厂。从几千元起家,开始搞农药分装,有了基础就慢慢搞起了农药生产,再后来搞起了农药系列产品的开发,最后企业的系列产品的产、销、研一条龙,企业逐步做大,多年后成为上市公司,现成了地方政府的骨干企业、利税大户。

还有的人,原来是乡卫生院的医生,不断的学习提高,工作上不断进取,专业技术和研究成果不断突破,多年后成为国家级名医,某三甲医院的高级专家、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有的人学历低、想提高学历,有的人想考职业资格,几年后,你再见到他,他考了,拿了证书。有的想开网店,现在开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以上说的这些都是“行动派”,想做的事,坚持不懈地去做,甚至几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
四、
记得俞敏洪先生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过,在坐的有没有想清楚一辈子到底干什么?如果你是这样的人,比如我一辈子就是想当一个小说家,像袁隆平那样的水稻专家或者我一辈子就想种玉米也挺伟大的,因为把一辈子想清楚以后,沿着这条路往前走一般结果都不会太差。当然如果你有天赋能力往前延伸水平就更加好了。俞敏洪的话依然告诉我们:想清楚后,就要行动,坚持下去一定不会太差。

所以,有好的想法,开始行动,认真去做,坚持下去。因为只有行动才是打开“梦想”的金钥匙。如果你只想不做,或做起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或者遇到一点困难,别人有“微辞”,你就停下脚步,那你依然做不成事。

你做的是你自己的事,要有自己的定力、动力;而这些是你的价值观、兴趣爱好使然,而非完全出于功利,或者为了钱。这样你才会产生做这件事的动力,并形成意志力或者说控制力,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

因为做一件事可能需要五年、十年、二十年……乃至一辈子去做。我想:你坚持的时间越长,这件事情的意义越大;你也会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享受快乐,并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所以,想好了,就行动吧!

作者简介:慢城,热爱生活,关注人生,更关注青年;以亲身经历和阅历为基础,用真诚、善良、感恩的心,书写自己的感受、体验、思考和感悟。
谢谢你阅读,欢迎转发给更多朋友


    关注 慢青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