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以匠心致敬匠心”,总导演详释《我就是演员》创意缘起及制作幕后

 

以演技为核心,《我就是演员》在努力让那些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好演员向社会传递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演员精神”,并成为首档落地欧美市场的国产综艺。...



以演技为核心,《我就是演员》在努力让那些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好演员向社会传递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演员精神”,并成为首档落地欧美市场的国产综艺。12月28日的总局例会上,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我就是演员》总制片人、总导演吴彤从节目创作初衷、模式创新、幕后创作等方面阐述了《我就是演员》的创作心得。

《我就是演员》是一档针对市场痛点、依照总局精神原创自制的演技竞演励志综艺节目。节目以演技切磋和互动为内容核心,采用真人秀与棚综相结合的拍摄手法,通过经典影视作品的重新演绎,呈现演技实力、普及影视知识、挖掘真情故事、展示行业匠心,收获了较好的口碑。



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

《我就是演员》总制片人、总导演

吴彤
“好演员的春天到了”


>>>原创初心

当前阶段,以演技竞演为核心的节目在行业内十分罕见,为什么要原创自制这么一档专业性较强,且成功率貌似不高,难度确定很大的节目?

最初促使团队要做这样一档并不“讨巧”的节目原因在于:一方面娱乐节目的泛滥导致观众审美逐渐疲劳;而另一方面,很多好演员在行业里默默耕耘,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和回报。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档关注演技,并试图让观众换换口味,同时让好演员不再“沉默”的节目应运而生。
由于《我就是演员》对专业性的要求极强,因而在无形中加强了团队的创作难度,但同时也正因此激发了成员的“征服心”。既然好演员的春天必然会来到,那么对团队而言最应该做的就是“迎接”。

事实上,团队对节目模式的探索并不止于《我就是演员》,从《我不是明星》《掌声响起来》再到《王牌对王牌》《演员的诞生》,团队追求极致和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

>>>“素养”定位

在不同历史阶段,演员会被贴上“戏子”“老板”“明星”“大咖”等不同标签,这种称谓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大众对演员的地位始终在仰视与俯视之间徘徊。那么,到底应该以怎样的视角和眼光冷静、客观地看待演员这一特殊职业?

就在综艺界流行“跨界”的时代,《我就是演员》一反常态,用反跨界的思维将视角聚焦于演技,以演员的本职工作实现影视综艺的初心回归。从而告诉大众,对一个职业真正的尊重是“平视角度、平实内容、平静心态”“不仰视名人大腕 ,只追求职业水准”。
节目以“演技”为第一关键词,通过演技磨砺与切磋,让大众看到演员不是明星,也不是偶像,而是拿出看家本领为大众奉献优质作品的匠人。与此同时,也为演员提供一个回归从业初心,施展表演才华,汲取专业养分的舞台,演员们可以在此或沉淀自我、展现风采,或切磋演技、探讨见解,或破旧立新、拓宽戏路,或往来情义、分享心得,或传道授业解惑,以至相互成就。
贯穿多环节的创新思维
>>>多面创新

《我就是演员》之所以能最终成功研发成功,关键在于突破创新。

首先,节目做到了形态突围。突破传统,颠覆“素人登台、达人表演式的传统选秀”模式;提升门槛,真正将电视剧表演升级为戏剧表演;升级维度,将剧本表演内容进行电影化升级;“竞合”对决,双(多)人共演一戏,合作中“演技定胜负”,零和博弈淘汰。
其次,资源迭代,重新诠释“星素结合”。定位精准,以演技为唯一标准,聚焦“星中素”“素中星”;深度挖掘演员中有经验基础的实力演员和期待技能事业升级的“新生代演员”;阵容强大,“导表一家”,章子怡、吴秀波、徐峥、刘嘉玲、惠英红、陈凯歌、许鞍华、关锦鹏等一流演员、顶级导演在此类节目中奉献了首秀,并亲自参与指导创作。

再次,圈层联通,打破了“影”与“视”多年不交流的局面,颠覆了“影”与“视”之间的界限、鸿沟与鄙视链,实现电视综艺人才与电影创作人才的首次联手,在综艺节目的创作团队中引入影视剧专业拍摄的服、道、化。

最后,传播触达,在网络移动端引发强烈反响。赛制引发的激烈竞争与矛盾纠葛,以及三位导师观点的差异碰撞与共情共振,吸引观众热心参与;演员真实个性与戏中虚构角色的强烈反差,颠覆观众单一认知;戏剧故事本身的对人间真善美的歌颂,对假丑恶的鞭笞,触发观众内心共鸣;微博热搜、头条等网络移动端将长综艺“微电影化”“短视频化”,方便网友随时随地分享、观看。

>>>差异人设

三位导师的个性差异使得他们自然而然地承担了不同的功能,不时地在节目中碰撞出灿烂的火花。
章子怡一如既往地耿直、坦率、感性,给观众带来和她电影角色不一样的亲切感和真实感,“敢言、敢拼、敢批评、敢得罪”的特点彰显了她作为“国际章”的专业与敬业。徐峥富有智慧,既具有专业的演技,又具有开放的综艺互动心态,“自信、自嘲、自‘虐’(登台配合)”,给观众带来丰富的知识和无限的开心;吴秀波追求就完美,认真执着,评价中肯,性格圆融,给人以温暖,他对角色塑造富有想法,能启发观众产生不一样的哲学思考,可谓“被演员耽误的文艺评论家”。

>>>题材致敬

在题材选择上,《我就是演员》注重价值引导,突出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比重,延展了访谈和互动的社会关联度,借此关注当下、反映民生、观照现实,以一档综艺节目的身份和视角实现人文关怀价值。
例如,节目通过杨蓉、斓曦、王媛可关于“30+”女演员境况的自述,为女演员发声,叩问行业的创作风向,呼吁更健康的市场环境;通过《公车上的曹操》,深入浅出地揭示演员梦想与家庭生活的矛盾,探讨演员存在的意义;通过《离开雷锋的日子》《搜索》引发大众对“碰瓷”“网络暴力”等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通过《深夜食堂》讲述市井生活的人情温暖;通过《外来妹》《请回答1988》《北京爱情故事》带观众回顾过去的时光,探照当下的生活,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与此同时,节目还通过致敬经典,重新激发观众对经典原著作品的关注,带动经典再阅读、再观看,传播社会正能量。
好内容的输出离不开团队的力量
>>>模式输出

《我就是演员》开辟了专业演员同台竞演的先河,完善了国产综艺的版图,也填补了国际上这一类型节目的空白,具备了成为一档良好国际节目模式的三大核心要点:自主原创、模式清晰、完成度高。

2018年11月11日,《我就是演员》模式海外输出签约仪式圆满举行,标志着其成为首档将模式版权输出到欧美主流市场的国内综艺节目。可以说,国产综艺正在从模式的“消费者”进阶为“供应商”。
《我就是演员》节目模式正式落地欧美,实现了文化输出,也为本土及多国文化交流作出了一次较好的探索。

>>>以梦为马

《我就是演员》尊重演员、崇尚演技、宣扬艺德、观照现实,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而这幕后,离不开节目团队的呕心沥血,含辛茹苦。

前期策划方面,每次录制筹备期间几乎连续每天开会,平均开会时长超过12小时;剧本打磨方面,录影前期储备了超过40个剧本、150个梗概,录制阶段平均每个剧本修改10稿以上,最多修改15稿,撰写字数将近100万;艺人邀约方面,艺人联络时长少则一两个星期,多则一两个月,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2017年夏天《演员的诞生》筹备阶段,而为了全方位对接好艺人工作,每位艺人对接小组包含了多个工位,人数均在20左右;录影阶段,导演组每日平均睡眠2小时、平均录影时长30小时、单期影视作品平均拍摄20小时以上……
节目组以梦为马,以匠心致敬匠心,通过所有参与节目的导师、演员、导演、专业评审团以及幕后工作人员等全力以赴的付出,相互激励,才得以成就精品,正如史航所说:“这个节目对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来说,都是一场修行,大家都得到了成长。节目为我们普及了影视知识,提高了鉴赏水平,强化了创作能力,培育了表演细胞,锤炼了抗压心理,丰富了精神世界。”

正是有了团队成员齐心合力的砥砺奋进,最终才成功挑战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正是有了每个工位的匠心凝聚,才得以打磨出高品质的专业内容。可以说,舞台上的每一个作品,都凝聚着无数的匠人匠心;荧屏前的每一帧画面,都闪烁着澄澈的诚意诚心。

更多案例分享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相声有新人》:以新表达为传统文化注入“新动力”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上新了·故宫》这样让故宫文化“焕颜”:推开“三重门”、透过“三原色”、联通“三次元”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丨用“新”唱响主旋律,让主题报道更走心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丨紧贴民生,讲好故事,广播电视人助力脱贫攻坚战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小成本、大情怀,《可爱的中国》里的英雄是这样炼成的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丨迎战“山竹”,电视人“逆风而行”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情感节目如何春风化雨?《谢谢你来了》有好故事和好声音

☞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着眼立意与模式创新,民生节目如何“向前一步”?

作者:吴彤

编辑:李颀 侯雯慧

【版权声明】标注“原创”的文章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广电时评已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企鹅号、凤凰号、搜狐号、百家号、网易号、北京时间等媒体平台。


    关注 广电时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