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知道这些真相,你还会怪孩子吗?

 

孩子每天都在承受这些,看完好心疼娃!...





作者简介:那小石,爱贝睿内容主笔,畅销书作者,2岁+小妞的妈妈

◆ ◆ ◆  ◆ ◆
人人都会说「这孩子不听话」,可你知道不听话的小孩都经历了什么吗?
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

要求很简单,「从现在开始,别想那头大白熊」。



我说的可是「别想大白熊」哦。

而此刻,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反倒被那头大白熊霸占了?

你做的,跟我说的刚好相反。

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称这种现象为「白熊效应」,或「反弹效应」——你越禁止,人们的思维越容易出现反弹

这就是禁令的诱惑



说到禁令,老母亲们都很熟悉,我们每天可能都要说上一百遍:

碰!」

放嘴里!」

「吃饭看手机!」

可效果如何呢?

你越说别吃,他越要放嘴里尝一尝,你生气,故意跟老娘做对是不是?

真不是

禁令,也是一种指令。听到禁令,我们的大脑会作何反应呢?

首先,唤起,在大脑中构建一个画面,比如白熊;

然后,再否定它,不去想。这需要大脑很卖力地抑制自己。

对于宝宝来说,同时在大脑中完成这两个连续的动作太难了,他抑制不住去做、去想的冲动。于是,大脑就主动剔除了否定句型中的「不」「别」,只构建了第一幅图

结果是,你越禁止,孩子越要做。做完,他还满脸得意地看着你:妈妈,按你说的,我做到了呢!

而你却一脸生气,「没听到别踩泥坑吗?」

孩子疑惑:我按你说的做了呀,你为什么会生气?

有点「鸡同鸭讲」有没有?

这就是 3 岁之前的小小孩不听话的真相



长大点呢?

能听懂禁令了,孩子为什么还是不听话呢?

自我反思一下,除了禁令,我们还会有——

  • 各种催促:起床,现在就起床,快点,立刻,马上,不然就来不及了……
  • 各种提醒:洗脸,刷牙,然后吃早餐;耳朵后边洗了吗;别狼吞虎咽,多吃含维生素能长高;吃饭别看手机;离电视远点;早点睡觉;盖好被子……
  • 各种叮嘱:出去别玩太疯;见到老师同学要有礼貌,上课要认真听讲……
  • 各种安排:下午去上钢琴课;周末带你去看牙医……
  • 各种批评:为什么房间乱得像狗窝;不想被没收 iPad 就给我听话……
  • 各种抱怨:你就不能长点心?这么多毛病,都是你爹的基因……
  • 各种自言自语:最好别跟你老妈玩心眼,我吃的盐比你走的路都多……
所有这一切,被美国喜剧女演员安妮塔·兰弗洛写成了一首「妈妈之歌」The Mum Song .



安妮塔是 3 个孩子的母亲,她对当妈的日常再清楚不过。

夜深了,世界好容易安静了。但第二天,一睁眼,一切照旧,所有的唠叨都要重演……

让人不由地感叹:当妈不易啊!

不过,换个角度一想,咦?当个小孩也相当辛苦呢!我们的唠叨藏在「关心」里,可是对孩子,却可能是一种疲劳轰炸

有妈妈会担心:我每天念叨,他都不听;如果我不念,岂不更糟?

问题就在这里。

心理学上有个超限效应,说的是,刺激过多、过强,作用时间过久,会让人极不耐烦,甚至会产生反抗心理,结果事与愿违。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新闻,女儿因嫌妈妈啰嗦,在微信上把妈妈设成了「消息免打扰」。



好心酸!好无奈!唠叨来唠叨去,孩子还不领情

好吧,抓紧时间,趁娃还没长出屏蔽我们的本领,赶紧学点能让他听进去的说话方式吧!



想让孩子听进去,以下三点很重要!
1
说「停」比说「不」好

对小龄宝宝来说,大脑处理「停」,比「不……」更容易。而且,说「停」,只是终止一个动作,语调里听不出责备的意思,宝宝更容易接受。

平时可以多和孩子玩「 Stop 」游戏,类似「 1 2 3 木头人」,听到口令就要停止所有动作。

试试吧,很多时候,喊破嗓子都不如一个游戏管用。

此外,你还可以亲自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做法

比如,宝宝进了商场喜欢乱跑,除了预先告知之外,你可以握住他的手,告诉他:「让我们现在变成小企鹅,看,这样慢慢走,看谁像!」而不是着急地大喊:「不许跑!」

示范正确的动作,引导宝宝明确正确的做法,比口头警告效果好用得多。
2
直奔事件本身,掐掉碎碎念

跟孩子说话,一定要直奔事件本身。啰里啰嗦说太多,孩子反倒抓不住重点。

比如,孩子房间太乱,你想让他收拾房间,那就直接告诉他,去把玩具收到整理箱,把书放回书架。

避免后面说出「你怎么这么懒」「我每天这么累,你怎么不知道体贴」「每次让你收拾房间都磨磨蹭蹭」之类的话。

平时可以提醒自己「强制分时」,当你预感到自己要开始碎碎念的时候,提醒自己「说到 1 分钟就别再说了」,强制自己掐掉后半篇。以免把「战火」蔓延到孩子的性格,甚至迁怒到他爸爸的基因。
3
信任孩子,用规则代替唠叨

事无巨细反复念叨,主要还是不放心孩子

但唠叨是外因,绝对不是约束孩子的好办法。

与其唠叨招人烦,不如把唠叨变成规则。有了规则,孩子的主动性才能发挥作用。

规则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比如,每天看电视 30 分钟。那就设定好闹钟,让闹钟来叫孩子停止,而不是妈妈在一边反复催

有位妈妈说,他们家从孩子两岁半就开始用这种方法,现在孩子 4 岁,基本上都能做到闹钟一响,就结束一件事情。

妈妈催,孩子会说:「我们约定好的,就让闹钟来喊我好了,妈妈喊不算。」

定了原则,就要坚持原则,说到做到哦。

从小养成好习惯,妈妈省心,孩子也会自觉遵守。



最后分享睿友 @丝路花雨 的留言:

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忍不住念叨,然后一家人鸡飞狗跳怒气冲冲,一整天心情都不好。

后来我坚持就事论事,不搞战火蔓延,爷俩再磨叽,我的提醒绝不超过三次。做好早餐,他们不起我就自己先吃,吃完直接去上班,谁起床晚谁负责送孩子上学。

虽然中间孩子上学迟到过几次,但让他们承担一些后果,比我一直催促,帮他们擦屁股有效得多。

现在没有爸爸拖后腿,孩子不想做最后那一个,跟他爸爸比赛谁更快,经常比我还早收拾完。

我自己反思:唠叨是出于爱,但如果这种爱得不到认可,那我就只能自己改

好棒棒的麻麻!感动得我忍不住想要给你点 100 个赞

另外,今天是 2019 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好想表扬一下所有懂得自我反思,又不断追求进步的宝爸宝妈们。感谢有你,爱你们呦!

新年新气象,我们继续一起加油鸭!怀挺!!!◈
◆ ◆ ◆  ◆ ◆
表决心:不做唠叨妈!


    关注 爱贝睿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