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顾乐生|登大历山记

 

顾乐生,74岁,主任医师。安徽省作协会员,曾著散文集《海石花》、《舟行记》。登大历山记

东流镇南...





顾乐生,74岁,主任医师。安徽省作协会员,曾著散文集《海石花》、《舟行记》。









登大历山记

东流镇南十里有大历山,高百丈,树丰林茂,秀于沿江丘陵之上也。“历山遗泽”,是古东流八景之一。

戊戌仲夏,我从东流陶公祠南行,弃公路,经田畈便道,右行里许,至大历山前,如入仙人手掌之中。过樵乔桥,自山阴道拾级而上,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景物润翠,自相映照,使人应接不睱。沿途,藤缠苔痕绿,山静蝉愈噪,滴露和汗下,已入半山腰。在尧亭小憩,只见山前阡陌河流纵横,“天然”、“秀峰”双塔隐现于秀木林梢之间,天碧、地黄、山青,一线长江天际流。山路上有七、八人,没有喧闹,只有喜悦和虔诚。

上行不远有路引,向左为碑廊,右上为舜耕地。
尧舜之乡”碑廊,为东至县今人汇集古今诗词摹刻于墨石之上,展列长廊之中,以纪念尧舜二帝功德也。最养眼动人心者,范仲淹《舜祠》也。诗曰:“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禹终平洚水,舜载治熏风。江海生灵外,乾坤揖让中。乡人不知此,萧鼓谢年丰。”舜祠早已废圮,而尧舜禹盛德余音犹在。
墨子云:“古之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传说“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正是尧帝微服私访,在历山考察了舜躬耕情况,禅位予舜並将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底层上来的舜接位后,始终保持着耕田、打渔、制陶的习惯,亲民、民主蔚然成风,是我国道德文化的鼻祖 。舜文化与炎帝农耕文化和黄帝政体文化,竖起了中华文明进程中的三座里程碑。

出碑廊右行不远,又见一碑,上刻“舜耕地”是也。我拨开蒿草,抚碑良久,然后登上舜亭,如尧帝登观耕台,望舜帝亲耕这“一亩三分地”,不仅拂想联翩。想当年,舜帝发束藤草,腰缠豹皮,一手扶耒耜,一手驭耕牛,一边扬鞭击打犁辕上的簸箕,一边吆喝,身后跟随提篮撒种之人,四周从耕者忘其犁,握锄者忘其锄,脱帽者甚众,慰为壮观。舜帝在大历山春耕夏耘表率天下,一下子播扬到九洲四海,留下这美丽的古老传说。

以农立国的泱泱中华,自有史以来,敬农重桑的传说源远流长。据《周易·系辞》记载:“包牺氏没,神农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舜承神农衣钵,亲耕示范,开创了我国几千年来皇帝亲耕藉田,劝稼农桑的先河。《礼记·月令》中就有“天子亲载耒耜……躬耕帝籍”记载。直到明永乐皇帝建先农坛,到清以降,祭先农,行耕籍礼,皇帝躬耕籍田,以示重农劝稼,祈盼年丰成为传统。俱往矣,自封建帝制终结,再没有皇帝“作秀”。但舜劝稼亲耕,以农业承载起对生命的担当,早已成了老百姓心中庇佑天下苍生的神,正如大禹治水,为后代传颂一样,尧舜禹作为上古圣贤,汉唐以来,全国多少地方都立庙祭祀,何况大历山呼?

今历山“舜耕地”,作为景区也是荒草盈丈,抛荒经年。呜呼!舜帝亲耕,盛况不在。在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方兴未艾之时,农村巳听不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古老的《击壤歌》了,农村也越来越缺少恢复和发展传统农业的情怀。

大历山上树大根深,强韧的根茎终年结结实实地扎在江南的大地上,至山顶,才有万亩毛竹,冠盖峰巅,才有翠竹环合中的寺庙——法藏寺。法藏寺里供奉着大日如来佛,才有毗卢宝殿里布道的真理和智慧。进山烧香的善男信女们,有人未必知道舜曾躬耕如此,但他们对世世代代传颂的中华圣贤尧舜禹始终保持着崇敬。

传说尧舜禹时代,“天下大和,百姓无事。”

本期制作:王井珍
       图  片:网     络     


顾     问:  何其三

特邀顾问:钟建新(香港)

主     编:  王井珍
副 主 编: 崮山居士、玉露凝香、佛来迎、 新月

编      辑:天堂草 、缘来有你、天欲雪

责任编辑:王井珍、玉露凝香、何其三
特约朗诵: 陈娟、篁竹瑾



【文 学 春 秋 编 辑 部】

微信号 : wenxuechunqiu

投稿邮箱:168654957@qq.com


    关注 文学春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