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着“小众糖衣”的《即刻电音》,还是落了窠臼

 

亚文化噱头+偶像引流量打法并不万能...



四分五裂的“大卫”头像和穿梭流动的“虫洞”通道,揉杂了故障艺术、蒸汽波设计风格的《即刻电音》,一开场就彰显出不俗的节目包装实力。

这档围绕“电子音乐”开展的竞演节目,给优胜者开出了诱人的奖励筹码——登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电子音乐节Tomorrowland主舞台。电子音乐在网易云音乐和抖音上的广泛传播,提前为《即刻电音》打下了观众基础。加上腾讯制作的号召,主理嘉宾与选手阵容都让人充满期待。



节目由腾讯视频携手灿星共同打造,通过视觉刺激、听觉体验,展现中国电子音乐圈层的年轻实力。邀请全球优秀电子音乐人参与选拨评选,从专业推荐、现场演出、视觉呈现等多个角度,为电音狂热粉和泛大众提供一场中国电子音乐的节目。该节目将选拔出一批优秀的电音作品和实力音乐人。

包裹着“小众糖衣”的《即刻电音》,亚文化噱头+偶像引流量的打法与《中国有嘻哈》、《这!就是街舞》等大火的前作十分相似。《中国有嘻哈》可谓尝尽了“小众糖衣”的甜头,以累计播放量27亿,微博相关超话阅读量超过67亿收官,成为了当年最火的综艺节目,嘻哈文化一度引领时尚潮流。

《即刻电音》宣传片
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在《民众的反叛》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大众文化”的概念,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20 世纪后半叶,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随着受众的增多和形式更新周期的缓慢,囿于传统媒体拥有强势的话语权,大众文化日益表现出审美庸俗化、制作标准化、形式娱乐化的特点。

新媒体崛起后,人们的自我意识愈发强烈,开始追求个性,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周期逐渐缩短,小众文化带来的冲击感反而能吸引到更多关注。近年来,嘻哈、街舞、灌篮、机器人、国风、电音等等但凡有成型的圈层的亚文化,彷佛被各大综艺节目制作方取材了个遍。

成熟的开发模式配合资本运作,一场场轰轰烈烈的造IP运动就此起步。网络空间让亚文化有了表达的平台,在圈层的作用下,圈内成员不断将自己热爱的亚文化以各种形式传播出去,这会对节目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等等产生深远影响。
即刻电影微博超话截图


但《即刻电音》播出至今仅5447.5万播放量,微博相关超话阅读5813.3万,90后“电音天才少年”Alan walker空降都救不起来。少有的几次上热搜还是因为选手晋级争议(#张艺兴回应推荐冯提莫#)或者是主理嘉宾本身的热度(#大张伟哭了#、#张艺兴被闭麦#),难以再实现与《中国有嘻哈》、《这!就是街舞》同量级的影响力。

今天,知著君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即刻电音》为何还是落了窠臼?
01


节目同质化严重


《中国有嘻哈》一战成名后,《这!就是街舞》、《热血街舞团》、《国风美少年》、《即刻电音》等亚文化综艺接踵而至,呈井喷式发展的亚文化综艺出现了同质化的危机。
《即刻电音》与《中国有嘻哈》相似的科普花字


科普向花字、某句被刻意放大的专业术语及神秘人形象等元素成为节目噱头的标配,如果说《中国有嘻哈》第一季的“freestyle”是“无心插柳”,那么第二季的“skr”一定是“有心栽花”;而《国风美少年》里的国风侠,则容易让人想起《中国有嘻哈》的嘻哈侠;《这!就是街舞》与《热血街舞团》的题材相撞,更是为屏幕前的观众带来了无法抵抗的审美疲劳。

在这样的背景下,《即刻电音》在形式上沿用了“导师制度”,团队竞赛环节,投票帮助选手返场等玩法均没有更多突破,几期看下来,最大的新意似乎就是选择了“电音”这一亚文化主题。
02


误读圈层易反噬


把“小众”搬上舞台,免不了对其进行解读。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出现偏差,会导致节目只有亚文化之“形”,缺乏亚文化之“神”。主打“新古风”圈层的《国风美少年》最近就颇受争议,《新京报》甚至用了整个版面,去质疑节目中所呈现出的“国风”,是一种缺乏内涵的美。节目里除了部分选手弹三弦、古琴,大部分局限于常规歌舞表演,区别仅仅在于古风扮相。这样的误读,会让圈层文化反噬,受尽圈内人与圈外人的群嘲。

电子音乐,是使用电子乐器以及电子音乐技术来制作的音乐;而创作或表演这类音乐的音乐家则称为电子音乐制作人。而电子音乐制作人所处的圈子即“电音圈”,对原创的重视度极高。

张艺兴质疑冯提莫没有原创作品
《即刻电音》在海选阶段对于选手专业度的要求尤为精细。海选细则强调“电子音乐创作表演者”的概念,既有别于传统的唱作人,要求选手不仅在词、曲、编、混方面达到一定制作水准,还要求选手具有颠覆性的创造力,有鲜明的个性主张和主题表达。但是节目却让没带原创作品的直播网红冯提莫顺利晋级,这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节目初衷一度被质疑。
03


偶像引路的“失焦”陷阱


亚文化文化往往被贴上边缘、小众的标签,制作方热衷于邀请自带流量的偶像引路,增加节目人气。《中国新说唱》的吴亦凡,《国风美少年》的鞠瑾祎,《即刻电音》的张艺兴等等,或多或少地都担任了这样的角色。谁曾想裹挟而来的饭圈文化与不得当的炒作手段,让此类包裹“小众糖衣”的亚文化综艺,难逃模糊焦点的“陷阱”。
微博热搜截图


在《即刻电音》播出后,张艺兴就多次因为节目上热搜,此前,有传闻由于张艺兴没有配合执行导演的安排推荐冯提莫,直接被现场闭麦,节目组暂停录制,导演组一次次劝说他,直到他被迫妥协为止。最近更是因为大张伟粉丝辱骂学员,张艺兴不忿再陷“闭麦门”的现场录音备受关注,这些事件使原本制作精良电音综艺变成了粉丝对抗、冲突的载体。
04


被消费主义收编的亚文化


剥开这层糖衣,我们还会发现,综艺只是其中一种形式,亚文化似乎正被躲在这背后消费主义收编。学者刘杰曾经探讨到:“90后青年群体是与消费主义一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通过消费来加入某一亚文化群体,通过符号消费、炫耀性来确认亚文化群体的身份认同。”亚文化因此变成了商业资本眼中的尤物,以综艺等等青年群体追捧的形式进行包装,加入青春、自由、个性等元素来唤起认同,来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

极具风格的嘻哈穿搭
无论是说唱广告词,还是舞出品牌LOGO,本质上都是在让亚文化服务于商业社会。《即刻电音》更是直接用广告主做节目名称,选手的作品创作融入了即刻APP里的热门标签。《中国有嘻哈》、《这!就是街舞》和《即刻电音》都是嘻哈文化的典型代表,在综艺领域取得的热度将会被衍生至其他行业,嘻哈服饰的流行就说明了亚文化背后蕴含巨大的商机。

但狂欢结束之后,对应的小众文化又是否得到了大众的理解和持续关注?还是只美化了“小众”标签,人们对背后的艺术理念浅尝辄止,甚至加深了误解?
《即刻电音》选手选择的作品主题,均来自即刻app热门标签


腾讯拿着包括Alanwalker在内“一手好牌”,却让优质IP电音淹没在节目同质化、误读圈层导致反噬、偶像引路“失焦”陷阱与被消费主义收编等问题中,如果不解决它们,找回亚文化综艺的纯粹,那么亚文化噱头+偶像引流量打法终将失效。
THE END
参考文献:

刘杰.网络综艺节目中亚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博弈与共生——以《中国有嘻哈》为例[J].新闻前哨,2018(11):54-55.


    关注 知著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