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晋“爱豆”迅速入局影视,是商业价值还是负重前行?

 

剧研社,国剧鉴证实录!...



作者 | 爽子
近日,广电总局2018年12月电视剧备案发布,TFBOYS《青春修炼手册》疑拍剧版,《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III》再演童年经典,张嘉译、张一山共同出演的《大叔与少年》等剧集正式备案。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传的沸沸扬扬的杨超越将出演《长安诺》的消息也被证实为真,一时间引起不小讨论。
不过,不仅是“全民锦鲤”杨超越,此前从《创造101》中被大家所熟知的孟美岐、吴宣仪、程潇、周洁琼等也曾被爆出即将或正在参演影视作品,其中还不乏《斗罗大陆》《诛仙》等大IP作品。而不光是女流量们,从另外一档火爆2018年的团综《偶像练习生》走出的男流量们,同样不甘示弱。网传,陈立农将出演《轩辕剑》、毕雯珺将出演《淑女飘飘拳》、董岩磊将出演《风暴舞》……等等。


作为青春偶像出道的艺人,似乎纷纷偏爱演员这条道路。对于此,粉丝固然欢欣鼓舞,但是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出了担心和质疑。而从行业角度出发,经过了2018年流量遇冷的一些现象,“流量”、“爱豆”究竟是不是爆款影视作品的必要条件,已经成为了行业人士们思考的议题。


“流量”演影视作品,一定是错?
看似一本万利的“流量明星”,不知突然从哪一天起就变成了群嘲对象。而当初抱着“流量大腿”,以期能“占点便宜”的影视作品们,在近两年悉数扑街。

因为人气高、受关注程度高而备受制作方青睐的“流量们”,超高的商业价值一度成为了他们的“敲门砖”。然而,即便是流量明星,大多乘着超高的人气“影剧综”全面开花,却仍难有因专业素质过硬而达到“二次吸粉”情况。

毕竟,流量明星们的“效用”并非万能——一个又一个年轻面孔们,大多在演技层面的专业度并不能与其超高的人气相匹敌;而寄希望于演员人气而非打磨剧集本身的从业者们,也大有抱着“借光”心理产出“速食品”的心态。因此,最终成色不佳的影视作品,便更直观的展现为了“流量明星”的不专业。
放下创作优质作品的初心、一味跟着利益跑的所有人,都是“残次品”的缔造者;但展现在大众面前最直接的“诱因”似乎是“流量明星”。

如此说来,“流量”们冤的很。

但当某些影视作品突然“爆红”之时,流量但当们却也是最直接的“获益者”。

流量,不应该全盘为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背锅,但畸形的市场若想良性发展,则要端正“唯流量艺人为先”的畸形认知。

不同于2014年到2017年,流量明星最辉煌、内地影视行业最蓬勃发展的三年。盲目受到追捧,并借助粉丝经“红利”,让其在影视作品中“划水”的流量明星们,也感受到了“实力”才是硬道理。

于是,年纪大一些的“流量”忙“转型”,年纪小一些的“流量”忙“成长”。

仅靠人气就意图在娱乐产业中立足,早已成为泛众认知中的“不可能”。自然,“捞一把就跑”的艺人越来越少。毕竟,演艺之路是漫长的,如何才能更长久的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不仅是“拎得清”的艺人们个人的诉求,也是其经纪团队为自家艺人谋求整体发展,必须要思考的内容。
于是,有越来越多的“流量明星”在真正掌握了“话语权”之后,认真甄别自己所做的工作内容。若演技还在打磨成长阶段,则绝不接与个人驾驭能力大相径庭的角色,甚至愿意静下心来去塑造一个与个人性格、经历更为贴近的角色。

而在这样更为妥帖处理之后,“流量”的演技则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毕竟,想要从“流量”转型成功为一个实力派演员,并不是仅靠自家“死忠粉”吹“彩虹屁”就能达成的。



但是,无论是影视作品制作方还是播出平台,“流量”能够直接带来的红利,对很多人而言仍旧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且,对各个投资人、广告主而言,“流量们”自带的关注度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然而,“流量”这把双刃剑摆在这,究竟是抱着拼一把的“投机”心理下个赌注,还是用心打磨与“流量”双赢的优质内容,再获得更高层次的行业认可?其实,更应该是影视行业操盘手们,对于优质内容与真实价值判定标准的认知与抉择。


良莠不齐的艺人资质,不可一概而论
如今,流量明星虽然依然如火如荼,但“流量明星无演技”也已然成为了一种固化标签,流量明星真的能够“拯救”影视市场吗?目前看来显然是希望渺茫的。

对于此,资深演员冯远征就曾表示,“这几年我们经常会在留言簿上看到观众留言,说我们年轻演员的台词听不清楚,对于一个剧院甚至是演员来说,这些最基础的东西都没有解决好,还怎样能演一台完美的戏呢?”

显然,近些年很多年轻人成名太快,有的通过一场选秀就迅速成为了流量明星。年轻演员缺少树立一种正确的表演观念——“演戏是需要基本功的。”而流量明星普遍不具备这些。
对此,冯小刚导演也曾怒喷流量明星的表演资质问题,“有流量的,哪有会演戏的?”“偶像文化已经变成一件全民疯狂的事情。”

可以说,“颜值即正义”并不通用于演艺行当。凭着一张漂亮脸蛋就以为可以走遍天下的,不仅专业人士不认,观众们也对这种现象同样嗤之以鼻。“不好好唱歌跳舞演什么戏?请问有演技吗?”“这年头真的是谁都可以去演戏。”的质疑声音此起彼伏。

当然,演员的门槛的逐步开放,从一方面来说是行业快速发展,兼容并包的好事,不过从根源来说,也的确是一个导致演艺行当良莠不齐的根源。



可见,并不是所有的流量都适合演戏。靠抠图、干瞪眼、以数字代替台词证明的只能是艺人本身演戏能力的缺陷和自身不端正的艺徳。

而说到底,大家对于流量明星的部分反感,还是来源于流量明星对于自身能力的无视和轻视,以及影视创作者们仅凭热度来判断市场,对创作精神本身的背离。
其实,并不是流量明星出演就一定是烂片,很多流量明星是具备演技基础和潜力的。很明显,想冲破流量明星于演员的屏障,还是要回归内容。首先,悟性和努力,缺一不可。其次,即使资质较差,勤也能补拙,最忌浮躁和投机取巧。

同时,创作者也要摆正创作心态。正是因为诸多业内人士迷信“流量”,以一个大IP+一个小鲜肉就能成就爆款的心态投身创作,才导致了流量明星出演作品扑街的惨状,从一定层面讲,烂剧的扑街他们难辞其咎。而不赚快钱,正确选择和引导有潜质的流量明星们,共同成就好作品,才却不辜负市场的期待。

最后,从源头上来讲,影视作品始终需要的都是真正的演员来出演,选择毫无演技资质的流量明星的出演,更多的,是一种资源浪费。不将希望全部寄托于流量明星身上,失败了也将全部责任归咎于流量明星,才是一种相对公允的评价方式。


背着重托前行的“新流量”
从流量明星的发展规划着眼,无论是人气热度、粉丝数量,还是颜值硬条件,其实都具备非常强烈的快消费的特点,伴随着更迭的市场节奏和频率,因此,按常规推断,流量明星们的生命周期往往也会相当短暂。

不仅如此,人气、粉丝、颜值这些参数都存在一定的“水分”,当水分脱干,流量是否还是流量,还尚未可知。
放眼2018年偶像养成市场的火爆,虽然产出了一系列现象级偶像,诸如杨超越、蔡徐坤,但是就目前来说,真正通过作品从粉丝圈层走进大众视野,他们的路还有很长,影响力和各自的辐射范围也都还未被市场所验证。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流量,只有留得住的作品。”相比于最初人们对于流量明星的定义,当下走红起来的“流量明星”也开始以实力说话了,诸如邓伦、朱一龙、白宇等一众有人气、有演技、有作品的当红艺人。
再比如早先的“归国四子”和“三小只”,以及李易峰、杨洋等,身为曾经的顶级流量,影响力犹在。

以吴亦凡为例,新专辑在上线后短短的一天时间里面,就通过粉丝打榜,登上了而美国的榜单第一名,而数据比第二名差了几百倍,令业界咂舌。

而从作品来说,无论是接下来以《少年的你》《长安十二时辰》全新亮相的易烊千玺,还是出演了《黄金瞳》的张艺兴,抑或是《艳势番之新青年》中的黄子韬,他们的作品显然将先于一步登陆市场。且各自选择合作的班底和剧集品相俱佳,结合他们之前的热度基础,再下一城有着极大的可能性。
可见,新晋流量明星们虽然拥有着极高的市场热度和话题度,但将热度落地方面,实则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激烈的竞争压力。

显然,江山代有人才出,流量市场是在时时波动中前行的,而事实证明,拖着重举的新晋流量明星们也是时候需要给自己一些压力和危机感了。坐享流量,一切行为粉丝买单的时代已经逐渐远去,粉丝墙头的不断摇摆正在预警着接下来一浪更比一浪强的流量格局。
偶像入局影视产业其实已经不属于新现象了,但在第一批流量明星入局的失败后,2.0版本的新晋流量入局,能否给行业带来一丝活力,显然还有待验证。但从目前的各路剧透中来看,粉丝的热情是极具高涨的。如果角色本身更加贴合流量明星本人的性格特点,还是值得期待的。毕竟随着当下“人设”概念的走红,剧里剧外都能保持一致,也不失为一种新鲜感。

剧研社的大家庭,热烈向你敞开怀抱~
推荐阅读


《大江大河》中评:浪奔,浪流
刘江:慢工出细活的“手艺人”


    关注 剧研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