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被蛇咬,病情更重!福建依伯不幸中招!左手……

 

福建地区常见毒蛇介绍、毒蛇咬伤症状、院前蛇伤急救处理及防护、常见毒蛇咬伤治疗误区等。...

海都记者 夏雨晴 通讯员 魏映双 童颖辰 文/图
进入冬天,大部分蛇都冬眠了。
家住古田的林依伯上周末
扛着锄头上山挖冬笋。
没想到却遇到了一只“清醒”的竹叶青蛇,
一口咬在了林依伯的手背上。
他随后求诊当地的“土医生”,
但治疗了几天仍不见好,
于是昨日来到了福建省人民医院“解毒”。
图文无关
昨日,在医院的林依伯左手臂还是肿胀的,“仍需要进一步的解毒治疗,一般治疗疗程在7天左右。”省人民医院蛇伤科副主任医师王世军说道。

林依伯告诉记者,他今年65岁。5天前,天气很好,也有些回暖,他便扛着锄头到自家的竹林去挖冬笋。正挖着,突然看到一只竹叶青蛇正爬出来晒太阳。大概是惊动了蛇,竹叶青蛇便一口咬在了他的左手背上。

“一开始也没有觉得多疼,就感觉麻麻的。”林依伯说,随后,他的弟弟便把林依伯送到当地一个“土医生”那里治疗,敷了草药。林依伯说,“土医生”告诉他四五天就会消肿好了,可是5天后,他的左上肢仍然肿胀,疼痛,于是赶紧到福州的福建省人民医院治疗了。
林依伯的手

王世军告诉记者,竹叶青蛇是中国十大毒蛇之一。冬季蛇类一般都冬眠了,所以很少会遇到蛇伤的患者,他猜测可能跟前几日气温回升有关。

此外,他介绍,林依伯之所以左上肢肿胀症状消退慢,除了跟没有接受毒蛇咬伤规范治疗有关,还因为冬天的蛇伤,较平常更严重。“因为进入冬眠的蛇没有进食,其毒腺含有的毒液浓度较平常高,所以造成的蛇伤往往更重。

他解释,人被毒蛇咬伤,是因为毒蛇把毒液注入人体,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毒蛇种类有关,还与进入人体的毒液量有关。在平常蛇类活动期,由于毒蛇有捕食活动,毒液会被稀释,而冬眠的蛇,因为长时间没有进食,毒液仍然会分泌,浓度就比平常高。

王世军说,被毒蛇咬伤之后,很多治疗蛇伤的偏方,反而会耽误病情。被毒蛇咬伤一定要及时送往蛇伤专科医院进行规范治疗。


福建地区常见毒蛇介绍
1


血循毒毒蛇:竹叶青蛇、圆斑蝰、烙铁头蛇、尖吻蝮蛇等



尖吻蝮蛇

福建地区常见别名:五步蛇、棋盘(格)蛇(闽北)

生态习性:生活于海拔100-1300m的山区或丘陵等林木茂盛的阴湿地区,大多栖息于300-800m的山谷溪涧附近的岩石、落叶间或路边草丛中,在瀑布下的岩缝中、茶山、玉米地、草棚内堆粪上及稻田均有出现,晚上遇火光有扑火习性,属晨昏性蛇类,早晚活动为主,夜间多于白天。

2


神经毒毒蛇:银环蛇、金环蛇、海蛇等



银环蛇
福建地区常见别名:颠簸甲(闽南、闽西)、手巾蛇(福州)
生态习性:常栖息于平原及丘陵地带多水之处,特别是长有稀疏树木或小草丛低矮山坡、坟地、田埂、鱼塘处、石头堆下、路旁、倒塌较久的泥房子下、石头堆下,也可见于住宅附近和菜园。多于夜间在水边活动,常在公路上或农村小路上出现。

3


混合毒毒蛇:眼镜蛇、蝮蛇、眼镜王蛇等



眼镜蛇
福建地区常见别名:扁颈蛇(闽北)、蝙蝠蛇(福州)、饭匙倩(闽南、闽西)
生态习性: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或竹林中、山坡坟堆、山脚水边、溪沟鱼塘边、稻田、公路和住宅附近。属于昼行性蛇。

王世军介绍,毒蛇可分为三种类型:血循毒,神经毒,混合毒。如果被血循毒毒蛇咬伤,局部可出现肿胀、疼痛,并逐渐加剧,严重者患肢可出现水疱、血疱、瘀斑,出血不止。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致局部坏死溃烂。严重者还可能死于心、肾、循环功能衰竭。



被毒蛇咬伤之后,就医前要怎样正确地急救呢?

王世军介绍,确定毒蛇咬伤后首先要冷静,不要惊慌乱跑,减少活动,尽可能延缓毒素扩散。可以用木条、绳子或布条等,在距伤口5—10厘米的上端(近心端)处绑扎,以减缓毒素吸收,但要注意不要绑扎过紧、时间过长,防治导致肢体缺血。

在蛇伤后30分钟之内,可以用火柴烧灼伤口破坏蛇毒。在蛇咬齿痕处用,可以用利器切开皮肤排毒,但只需要0.5cm左右长短,不宜太深。就近应用清水、河水、山溪水、泉水、冷开水冲洗伤口,有条件者可用肥皂水、盐水、茶叶水或双氧水冲洗伤口,及时清除伤口及周围的残存蛇毒。齿痕处可以用拔火罐排毒。最重要的是,要及时送往蛇伤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

▲小夹板加弹性绷带绑扎法需要材料(木条、弹性绷带、纸或软布、胶带)


▲上肢小夹板绑扎


  ▲下肢小夹板绑扎

▲冲洗

▲负压吸引
了解更多医疗资讯,长按二维码
扫描关注“有医说医”哦!
↓↓↓
海峡都市报社全媒体中心  出品

值班编辑:小烁

》传遍全网的”徐峥的烦恼“,也许你也有!但这些偏方别轻信

》90后女孩得了尿毒症,医生说,年轻人要少做这两件事

》福州家长注意!冬天网上热卖的这种玩具,快让孩子远离!




    关注 有医说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