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说“你自己看着办好了”,求生欲强的人会这么做!

 

中国式管理主张化繁为简。但是,未经深入分析,不容易抓住重点,简易不得。刚入社会的人,更应该耐心学习。...





本期导读: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曾仕强先生的第二篇专栏文章,主题为“中国式管理的简易性”。中国式管理主张化繁为简,但是未经深入分析,不容易抓住重点,简易不得。

  • “你自己看着办好了”,
    到底有几层含义?
  • 把话“讲明白”,是对还是错?
  • 掌握“言而有尽意无穷”的功夫
本文是2019年1月推送的第38篇干货,计2348字,阅读时间6分钟。

文丨曾仕强

来源丨《培训》杂志2007年4月合刊

一句话有好几种解释,这是十分常见的事情。每当听到一句话,如果是自己重视的那一句,当然要费心研判。久而久之,自然找出精准的简易性,愈来愈轻松。
1
“你自己看着办好了”
到底有几层含义?
干部请示领导的时候,某些领导会这样回答:“你自己看着办好了。”这种指示,通常有好几种含义。

信任的干部:见机行事

对十分信任的干部,领导的这一句话充满了尊重,意思是:“我已经知道了,也相信你能够处理得很好。不过,我还是提醒你,结果必须令大家满意才行。”

如果在场有更高的领导,即使领导有话要说,大概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当着自己的上司交代部属,用意应该是试探上司的反应,让上司听见自己的交代,不满意时可以当场改进。否则,大多含有责备部属的意思。

为什么当着自己的领导,请示这种事情?这时候“你自己看着办好了”,最好的解释应该是“去问更高领导的随从,看看应该如何处置才好,怎么来问我?”和在场最高领导无关的事情,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请示。

相关的事情,理应征求最高领导的指示。为求慎重起见,当然要先和最高领导的随从商量,以示尊重。

普通部:把握机会

对一般的干部,这一句话的重点应该是“你平日的表现不算很好,希望你这一次善自把握,好好表现,以增加我对你的信任。当然,没有把握的话,还是要继续和我商量,以确保良好的成果与目标”。

“刺头”部属:摆正态度

带有叛逆性的部属,由于平日经常领导讲东,用西来回应,弄得领导根本不想有所指示,干脆用这一句话来警示部属“自己看着办,便是自己要负起完全的责任”。

附带的意思则是“如果真的要听我的意见,请先改改你的态度”。因为修养再好的领导,都不能够容忍这种持续性的反调。部属有相反的意见,除非十分紧急,否则用不着急于当场就反应出来。即时对上司提出异议,便是表示心目当中,根本没有上司的存在。

这种目中无人的态度,愈有能力,愈得不到上司的尊重。相当于恃才傲物,上司敬而远之,只好用这样的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欠佳员工:自我摸索

对平日表现欠佳的部属,这一句话的用意,显然有轻有重。轻的是“告诉你任何意见,基本上都是白花力气。不如不说,让你自己去摸索”。这种人错不到哪里去,而这些事也无关紧要。用不着操心时,才敢这样回答。重的是“你随便说说,我也随便回答”,回头告诉可靠的干部,赶快盯住他,把这件事情处理好。

中国人、中国文学和中国话,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弹性很大,似乎怎样理解,听起来都相当合理。我们经常会错误理解,以致被骂不会听话,便是很好的证明。
大家对这句话由于解说不同,体会不一样,因此产生不同的反应。从这些不同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出反应的人,所具有的心态以及不一样的修养。
2
把话“讲明白”
是对还是错?
有些人痛骂说这种话的主管太不负责任。部属来请示,作为主管怎么可以说出这样模棱两可的话,让部属无所适从?万一结果不好,岂不是公司受害?

这种反应,充分显示了对中华民族传统的无知。

我们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宁愿“不明言”,不愿意把话说得太清楚,以免丧失回旋的余地。对自己、对别人,甚至对于事情,都弊大于利,实在是困死自己。

把话讲“死”:责任谁来负

因为内外环境不断地变化,引起事情的不确定性。指示得十分清楚,部属真遭遇一些变数,也会不加考虑便按照上司的指示去做,反而造成不合理的现象。究竟应该由谁来负责?愈高阶层愈不能把话讲死,原因即在距离现场愈远,愈应该留出一些弹性空间,让部属自己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以确保成效。

主管把话说得十分明白,部属也不应该认为上司意见已定,闭着眼睛照着去执行,便万无一失。万一遇到变数,影响到成效,相信上司照样会把责任推给部属。请问,任何清楚、明确的指示,实际上和“你自己看着办好了”有什么两样?可见这样的认知,是不够深入也是不很用心的表现,不值得重视和认同。
“你看着办”:难道真的看着办

有些人认为既然如此回应,那就真的自己看着办就是,用不着再想那么多。这种人简直不堪造就,因为太没有脑筋,也不够机警。结果必然自作自受,让上司看不起,也让同仁当作笑话看。大家笑他:“上司叫你看着办,你就真的自己看着办?未免太天真了!”

没有哪一位主管会毫无责任感地放手让部属自己看着办。因为主管的责任,无论如何摆脱不了。部属做得不好,主管必须担负相当的责任。至少主管的上司一定不会轻易放过他。主管这样说,只是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千万不要望文生义,认为就是这个样子。

  • 有人认为上司和部属朝夕相处,有什么话照直说就是,这样含含糊糊令人费心猜想,实在不是好办法。
这种人迟早和上司处不好,因为直来直往,彼此愈来愈率直,就会愈来愈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很快就会受不了,产生心理上的裂痕,反而很不容易修复。

  • 有人认为依据伦理的法则,上和下之间,居上位的人再含糊,居下位的人也不需要抱怨和不满。因为上位的含含糊糊,目的无非在诱发下位的清清楚楚。
居于这样的认识,不但不会抱怨和指责,反而自己检讨,为什么上司会这样回应?把原因找出来,自己改进,逐渐赢得上司的信任,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这种人才是最聪明的,很快就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 有人听到这些分析,非常不耐烦。认为一句话造成这么多的困扰,难怪大家不能专心做事,不容易进步。
这种缺乏耐性的人,我们很难加以拯救。世界上真正美好的事物,实际上都是经过许多的功夫。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长不大,欲速则不达,这种人无法理解。

大咖说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卡伯拉(Fritiof Capra)说过:“每一个字或概念,无论多么清楚,也只能够应用在有限的范围内。科学理论对实体从未有过完整与确定的描述。它们永远只是接近事物的本质。说得更明白一些,科学并未研究真理,它们只是对实体作出有限和近似的描述。”

科学语言,尚且不能要求明确而清楚。管理上的用语,哪里有办法做到明确而具体?方法论大师Michael Polanyi也曾说过:“我们所能够知道的,远远超过我们所能够说明的。”如果部属一定企盼、要求上司说明白、讲清楚,那就是不知道上进、太过依赖的被动心态。
3
掌握“言而有尽意无穷”的功夫
二十一世纪的企业竞争力,并不在于那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外显知识”(Explicit knowledge),而在于某些不可言传、难以模仿的“默契知识”(Tacit knowledge)。

Tacit这个字源自拉丁文的“默契”,有心照不宣的意思。不用语言表达而彼此能够互通,具有浓厚的“禅”味。中华文化的时代来临,竞争力也逐渐在改变。

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近四百年来西方流行的沟通模式,不能及时把我们“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功夫施展出来,不但不能够超英赶美,反而落在他们后面,岂不是十分可惜,简直是和自己过不去。

我们透过“执简驳繁”的运作,很容易把前面所分析的种种变化,简化成十分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式。

只要我们把握“不管上司怎么说,部属都应该努力做出合理的成果”这一个亘古不变的常则,就用不着反复思考,穷于推理,弄得自己苦恼不堪。因为上司这样说,即使有好几种动机,而其用意不外乎“再仔细考虑,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

我们何必花费心力去探索、追究真正的动机?为什么不能管他是什么动机,自己秉持“凡事经过自己的手,务必尽心尽力”的不二法则,平心静气地把事情做好呢?

只要如此坚持下去,相信上司自然改变各种念头,表现出惟一的“感谢”之意,岂非功德圆满,大家都欢喜?这种自发、自动、自主的力量,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的主导价值。

  • 受到上司信任的部属,听到“你自己看着办好了”这一句话,心中十分受用。
却不应该因此而自傲自满,以免大意失荆州,阴沟里翻船。保持平静的心态,谨慎地从头到尾再检查、再思虑,好好地完成任务。在场有其他的人,赶快把这一句话当作警讯。是不是问了不该问的问题?人不对?时不对?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千万不要惊慌失措,接二连三地错下去。

  • 平日不得上司赏识的人,应该抱着欢喜的心情。
再一次获得接受考验的机会,怎么能够掉以轻心,不好好地表现一番建立自己的信誉呢?

  • 带有叛逆性的部属,更应该自我反省。
自己的好辩争胜,已经迫使上司采用这种柔弱的态度。如果再搞下去,上司必然翻脸,使自己难堪。不如抓住机会,自己好好斟酌,然后带着腹案去请示,以改善彼此关系。

  • 表现欠佳的人,当然要深切体会上级的善意。
忘掉过去的种种,把握这一次机会,务必好好表现。每一次工作都是难得的开始,保持这样的心情,不可能产生反感,也不可能自暴自弃。

中国式管理主张化繁为简。但是,未经深入分析,不容易抓住重点,简易不得。所以刚入社会的人,应该耐心学习,从繁杂中逐渐领悟,才能够精准地以简易来反应。

一句话有好几种解释,这是十分常见的事情。每当听到一句话,如果是自己重视的那一句,当然要费心研判。久而久之,自然找出精准的简易性,愈来愈轻松。
写在最后
曾仕强先生曾在《培训》杂志写过12期的专栏文章,探讨中国式管理,近期我们会将先生的文章在公众号上登载出来,借此缅怀先生。

第一期:真正厉害的领导,对待下属都有一个共性(点击阅读)

本文来源于《培训》杂志2007年4月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投稿请联系:editor@trainingmag.com.cn
往期文章推荐

曾恩明先生已去,留给我们的这些培训箴言……

都说员工难管,那是你不会“撩心”

一个人能力变强,从真正学会沟通开始

别再说自己没目标、没理想了!新的一年,从做好职业规划开始


    关注 培训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