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中国心脏康复治疗新局面——中国最大心脏康复医联体在上海正式启动

 

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161家医疗单位参与的中国最大的心脏康复医联体——上海市心脏康复医联体,于2019年1月21日正式启动;当天同时启动的还有心血管远程教育心脏康复学院……...



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161家医疗单位参与的中国最大的心脏康复医联体——上海市心脏康复医联体,于2019年1月21日正式启动;当天同时启动的还有心血管远程教育心脏康复学院。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院士、上海市卫计委医政处吴宏处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教授等共同出席了本次启动仪式。

上海市心脏康复医联体暨心血管远程教育心脏康复学院启动会全体合影


在过去的一年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作为上海市冠心病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的牵头单位,在各级领导和各成员单位的支持下,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在心脏康复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9年在上海市卫计委的领导下,为进一步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心脏康复领域通过分级诊疗推动上海居民心血管的普惠医疗,在此基础上筹划组建了上海市心脏康复医联体。
葛均波院士在启动会上发表致辞


葛均波院士在启动会致辞中表示,胸痛中心建设及1120计划的实施,有效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然而,只治病不管预防,也不管康复,是不行的。上海市心脏康复医联体及心血管远程教育心脏康复学院于今天正式启动。希望通过上海市心脏康复医联体以及心血管远程教育心脏康复学院,让更多心衰、心肌梗死、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都能通过康复治疗,重获理想的生活质量,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这是我们每一位心血管医师的目标。
吴宏处长在启动会上发表致辞


吴宏处长在致辞中强调,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目前有关的工作重点就是推进医联体建设。医联体建设是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体现,也是整个医疗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推力,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2017年12月通过的上海关于推进医疗联盟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在全市范围内推动包括以区域医联体和专科医联体为主要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希望在此过程中,能通过推动以家庭医生制度为基本路径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进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最终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与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希望中山医院能很好地发挥心脏康复医联体的牵头作用,通过学科优势发挥在疾病防治、远程会诊、心脏康复、人才培养及相关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医联体内相关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为加强上海乃至全国的慢病防治,特别是心脏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钱菊英副院长在启动会上发表致辞


钱菊英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国家对慢病管理及分级诊疗非常重视,对于基层首诊、上下联动、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指导工作,在心血管领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康复治疗作为心血管患者治疗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上海市心脏康复医联体和心血管远程教育心脏康复学院的启动,将对心血管康复事业的发展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通过包括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在内的各级医院的共同努力,一起将心血管患者的全程管理落到实处。近些年,网络教学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教育效率。相信心脏康复学院也一定会通过远程教育平台起到继续教育的作用,提升医联体内部以及所有参与者对于康复治疗的认知和治疗的规范化。
葛均波院士与吴宏处长共同敲响启动仪式锣鼓


众所期待的启动时刻,葛均波院士与吴宏处长在全场来宾的倒计时声中,共同敲响锣鼓。伴随着一声悠长的锣响,上海市心脏康复医联体正式启动,心血管远程教育心脏康复学院同时启动。随后,全场来宾合影留念。
弭守玲博士介绍心脏康复医联体工作规划


启动会最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心脏康复负责人弭守玲博士介绍了2019年医联体的工作规划。她表示,心脏康复分级诊疗的目标是通过建设心脏康复专科医联体,完善患者从住院到出院后连续的全程心脏康复医疗体系。通过整合区域内心内科及康复科医学资源,统一临床路径、统一治疗规范、统一服务管理。并通过优势互补、上下联动,同质化管理、互联网前沿技术应用,实现专家、临床、科研、教学、患者等资源共享。搭建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患者之间的无缝沟通与交流,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心血管远程教育心脏康复学院将针对不同培训对象设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教材、开展网络课堂,使更多心血管疾病预防及康复理念和技术得到传播,让更多患者在心脏康复的全程管理中获益。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门诊新视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