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千万千万别被它骗

 

我们不知不觉,又被绑架了...



年关。

像Sir一样,人到中年,才越来越懂这两字。

于小孩来说,年是炮仗,是压岁钱,是新衣裳。

但对成年人来说,年又是一次热情又残忍自我解剖——

又大一岁哦,赚多少啦,娶嫁了没,什么时候要孩子……

同样一个春节,小时候是过年,长大了,是过关。

而今天这一篇,Sir想聊聊这几千年来,中国人最普通,也最难过的一个关——

酒。

年底,公司团建、企业年会、同事聚会......酒桌,成了每个人都难逃的修罗场。

哪怕临出门前再三暗自思忖:“能不喝就不喝。”也顶不过领导,同事一拍大腿的一句:“今晚必须喝好了!”

没办法,有一种酒量叫“他觉得你还能喝”。

场子热了、面子到了、话说开了......你也终于吐了。

在以前,这一关我们靠胃、靠肝过。

现在,越来越多新闻告诉我们,这一关,我们在拿命过。
举起的杯子放低一点了?

根据研究发现,全世界195个国家的15至95岁人群中,每年有280万人死于酒精消费(其中,中国男性约65万人)。

你真的知道那杯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吗?

作为反面案例,每年戒酒一百次的Sir,痛定思痛,翻出几部关于酒的科普纪录片。

小酒怡情,大酒伤身。

酒没错。

错的是——

那些端着杯子的人,都说了哪些谎话?
《酒的真相》&《喝酒的正确方式》


字幕分别来自EF字幕组、慢悠悠字幕组

欢迎转发朋友圈,无声抗议,期待该看的人看到它

话不多说,直接开始。
1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

假的。

社会嗑有云:青岛百威治百病,野格红牛解千愁。

一脸真诚地说“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确不止某毛药酒一家。

譬如,“每天一杯红酒论”。

这个说法,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媒体提出的“法国悖论”:

法国人在日常饮食中摄取大量高卡路里和高胆固醇的食物,但得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却比英语国家的人要低得多。

他们琢磨半天得出结论:因为法国人喝葡萄酒多,葡萄酒可能有利于心血管健康。(这逻辑跟可乐杀精有一比)

“葡萄酒”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科学证明:是的。

但绝对与酒精无关。

真正作用于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环境的,是葡萄籽、皮中的多酚

鉴定起来也很简单:红酒的颜色越深,多酚含量就越多(白葡萄酒少之又少)。

然鹅,如果你不是为了给喝酒找借口的话......

几块核桃、几片巧克力、半个苹果等各种瓜果梨桃......它们中的多酚含量,与一杯红酒相当,且没啥副作用。

甚至更简单,一杯茶就行。
2018年8月23日,世界医学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之一,《柳叶刀》,在发表论文中严肃声明:酒精本身,于你的健康毫无益处。

关于酒精对健康益处的广泛观点需要修正,研究结果表明,最安全的饮酒标准是零

多喝一杯,就是多一份患上相关疾病的风险:肝硬化、心肌病、心脑血管疾病、胰腺炎......

每天10克酒精便会增加0.5%的患病风险。每天20克,风险增加7%。

所以,别再打着“健康”的旗号喝葡萄酒了。

喝,你的确获取了一些健康元素,但同时,也不可避免摄入危害元素。

整体而言,弊远大于利。

想健康,最直接的方法永远是,远离酒精。

关于酒的谎言,还有太多。
2
“喝酒可以变暖和”?

假的。

北方人爱喝酒。

有人总结,那是因为北方冬天冷,不得不喝。

——说的好像夏天就不喝一样。

如果你也相信此说,那Sir要得罪人了。

是的。

“喝两口暖和暖和”,纯属无稽之谈。

事实证明:在饮酒后,身体热量并不会增加,反而消耗得更快。

那为什么人喝酒后会感觉燥热难耐、汗流浃背。

其实是你的身体在重新分配热量。

乙醇及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在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后,会导致皮肤血管扩张,使血液向四周分流,人体中的热量开始向表皮分散。

进而,神经末梢会告诉你的大脑“你好热”,加速排汗。

但其实你并不热。
简而言之,喝酒后的出汗,破坏了人体正常体温调节机制。

你感到越来越热,实际上是越来越冷,热量快速向外环境散失,以至于你脱下了保暖的衣服......

当体温下降至34度,体温调节中枢会进一步失去控制,你会感觉到越来越热。

北方的同学,敲黑板的知识点来了——

这样的“错觉”于南方可能没什么,但在动不动零下几十度的北方,就可能致命。



发现没——

新闻中,被冻死的酒徒总是穿得很少。

不是因为他们酒后犯浑,是因为他们生前上了酒精的当。

所以——

如果你身处北方室外,千万千万,不要酒后因为“觉得热”脱衣服。

3
“适量饮酒促进睡眠”?

假的。

喝两口就睡觉,有一段时间,几乎成为Sir日常动作。

“喝酒真能助眠”么。

不。

这其实是在拆东墙补西墙。



没错。

酒精的确是神经中枢的抑制剂,喝两杯,容易呼呼大睡。

但。

酒后引起的睡眠与正常生理性入睡完全不同。

在催眠效应消失后,你的身体就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这时人们反而多动、多梦、易惊醒。

《酒的真相》这句话有必要重点加粗——

只用两杯,就可以毁掉40%的睡眠质量。
尽管酒可以让你更快入眠
在前半夜睡得更深
在后半夜却有反弹效果
你的睡眠会更浅,变得支离破碎





更别说,长期大量饮酒助眠,是真正失眠的诱因。


长期睡前喝酒(不一定到酒瘾程度),会降低睡眠效率,在断酒后反而对酒精过分依赖,难入睡,易惊醒,从而陷入酒精成瘾的恶性循环。
4
“吐出来就好了”?

假的。

在酒桌上摸爬滚打过的人,都听过这么一条(沙雕)小窍门:吐一吐就没事了。

吐一吐就能满血复活?

——如果这人没吐过,那就是蠢;吐过,就是坏。

下次再有人笑嘻嘻“吐吐没事”,请把Sir这篇文章甩他脸上。

呕吐,完全不会醒酒。

呕吐,只会伤害你的消化道。
呕吐唯一的好处,只有不用憋着。

为什么呕吐无用?

因为人体酒精分解,吸收,仅能在胃部分解10%,90%都由小肠完成。

呕吐清空胃部,对小肠已经吸收的,及“第二轮”将要吸收的酒精完全没有影响。

这一条原理也解释了,为什么不能空腹喝酒

不只是伤胃。

空腹时,酒精会一脚油门直接进入小肠,加速酒精摄取。

反而当胃充满食物,酒精在胃滞留时间变长,胃含有的少量解酒酶还能发挥作用,总量上减少酒精摄取。

(换成酒鬼们爱听的话,饱腹喝酒会使酒量上升)
同理,这也是啤酒、烈酒不能掺着喝的主要原因。

啤酒中的二氧化碳会使胃部膨胀,撑开幽门,使烈酒酒精加速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快速吸收。

再来一个知识点——

不光是啤酒,饮用烈酒时,就不应该佐以任何碳酸饮料。

——什么伏特加+可乐最好也免了。
5
“酒量能练”

......好像也行

这是本文至此唯一没有确切结论的。

——但“练”,不是多“喝”。

电影里,Sir见过很多酒桌上的狠人。

前有Angela宝贝儿《摆渡人》里伏特加当水灌的英姿飒爽;后有中国吴京《战狼2》中茅台对嘴吹的豪放不羁。



说句实在话,在酒桌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国,酒量好,确实能解决不少麻烦。

但要锻炼出好酒量?

基本痴心妄想。

说白了——

酒量不好,你吃的是基因的亏

酒精在人体内分解过程,大致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阶段:酒精进入肝脏,通过醇脱氢酶ADH催化,由乙醇氧化成为乙醛。

第二阶段:乙醛,通过醛脱氢酶ALDH催化,由乙醛进一步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换成简单说法:

醇脱氢酶ADH,决定了酒精的消耗快慢,决定你酒量的大小。

醛脱氢酶ALDH,决定了乙醛(有毒性)的消耗快慢,决定你酒后所有的中毒反应。

后者包括脸红、眩晕、呕吐,还有令人痛不欲生的宿醉。

这两种酶,喝多少你也练不出来,它早就由你的基因决定。

更重要的,乙醛还是喝酒诱发癌症的重要原因。

不止是你,关于喝,中国人天生属于“劣”势。

相比欧洲人而言,亚洲人两种酶的种群基因都出现了变异,导致体内解酒酶不足,酒精会在体内停留更久,产生的有毒乙醛更难以代谢。
当然,如果你实在想锻炼酒量,也并不是没有办法。

人体内受酒精影响的程度,也取决于人体内水分含量的高低。

水分越多,酒精浓度就会得到稀释,进而摄取酒精量就会增多。

所以,酒量也往往与你的“重量级”相关。
千万别误会,Sir可不是让你多喝,更不是让你增肥。

在人体组织中,相比脂肪,肌肉才是保存水分的主要组织。

答案来了——

锻炼酒量的唯一途径就是:放下酒杯,去健身房,燃烧你的卡路里,锻炼你的胸大肌。

Sir祝你早日勇猛赛吴京。
6


“宿醉怎么办”

对于一个酒鬼而言(如本Sir),宿醉,这可能是他们生命中唯一向往好好做人的时间。

具体表现症状、程度因人而异:头痛、眩晕、疲劳、恶心、缺水、胃部不适。

原理并不复杂,像是感冒,只不过持续时间较短。

那是因为,有毒有害物质(如乙醛)长时间不能得到分解,在体内堆积,造成炎症反应刺激神经。

如果上网查破解办法,会有成百上千种治疗办法。

多喝热水,稳居榜首。

但Sir要遗憾的告诉你们——

真正有效的缓解办法,对于学术界,目前仍是谜。

它太因人而异。

跟酒量一样,宿醉反应的强弱也是与基因有关。

作为资深酒精用户,Sir向你保证,解决宿醉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一种:

少喝点。
最后,Sir收集一些资料,结合了一下自身经验,整理出下面这些小贴士。

希望你告诉朋友,也告诉自己。

1、服用头孢类药物时,不要喝酒。

2、不要空腹,也不要指望饱腹就能放开猛喝。

3、饮用烈酒时,不要饮用其他含有碳酸的饮品。

4、冬季,不要因为酒后燥热就在室外减少衣物。

5、醉酒后不要洗澡,会增加心脏负荷,十分危险。

6、别喝到吐,对消化道伤害很大。

7、别喝到断片,对脑子伤害忒大。

8、别喝到耍酒疯,对面子伤害贼大。

9、喝车不开酒,一点都不行。

10、宿醉活该,多喝热水。

11、别逼别人。

12、别逼自己。

Sir知道——

年关将至,总有一些场合,不得不喝。

年关将至,总有一些愁苦,不得不干。

再把话说得直接点:劝别人少喝,永远比劝别人喝要难。

谁都知道“能不喝就别喝”,但大家怕的,还不就是生活给我们的不能不喝
这真是一个残忍的悖论——

我们因为生活失控而喝酒,但喝酒,不过是把控制权交付给另一片虚空。

我们不知不觉,又被绑架了。

所以,2019,不论生活“过得去”,“过不去”,真要喝酒,请适度。

度是什么?

度是酒量,度也是酒品。

于前者,对自己好一点,别灌。

于后者,对别人好一点,别劝。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破坏之王阿姨


    关注 Sir电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