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唯分数、唯升学,功利教育评价导向如何校正?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 埋头苦读的学生们桌前都堆着高高的参考书、习题册 郭晨摄

◆ 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是教育评价中的老大难问题,易导致教育导向出现短视、功利苗头,扭曲了教育本质

◆ 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一环套一环,相互助力,容易形成“负循环动力机制”

◆ 最紧要的是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增强评价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苗苗

教育评价指挥棒关系教育“大船”的航向,牵动着教育全局,引导着国家发展的人才支撑。

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最硬的一仗”来推进。

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中央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中央的要求直击当前教育评价指挥棒的诸多病症,鲜明传达了力纠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的意志、决心和思路。”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剑指“五唯”顽瘴痼疾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鞠光宇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下称“五唯”)是教育评价中的老大难问题,容易导致教育导向出现短视和功利,扭曲了教育本质。

在实践中,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考高分,竞争好学校,不惜代价为孩子报过多课外补习班,其中不乏抢跑、抢学的“应试”培训班;有的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提醒学生抓紧每一分钟时间复习;有的重点学校高考成绩不如往年,校长则被调离岗位……

高书国认为,唯分数、唯升学的导向,过于看重对孩子进行知识传授和应试操练,而忽视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全方位培养,让全面发展变成跛脚走路,在“五唯”中危害最甚。而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一环套一环,相互助力,容易形成“负循环动力机制”。

例如,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招人用人过分注重高学历、高文凭,非985、211毕业不录,非名校、博士不用;还有一些高校过分看重科研论文,凭论文对学生奖优罚劣,以论文作为老师职称晋升、年终考核、人才计划、科研项目等的首要标准,以“帽子”大小确定年薪、住房、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待遇。学历、论文、“帽子”上负载的功利越来越多,也加剧了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影响了人才竞争环境和校园生态。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五唯”顽瘴痼疾的产生有外部因素,如社会用人制度的学历主义、高考指挥棒的“唯分数论英雄”等;也有内部因素,包括制度设计轻视职业教育、学校发展不均衡、评价理论和技术落后、评价创新缺乏动力等。“归根结底,是因为立德树人的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体制机制,德育、素质教育的应有地位和科学评价体系尚未真正确立。”

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中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清晰传递了中央对立德树人的坚决态度,要求各级各类教育必须在落实立德树人上下功夫。

就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2017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已经明确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三个方面做了具体部署。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按照《意见》要求,德育层面“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这意味着各级教育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智育层面强调,“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这些关键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全是面向21世纪的人才需求提出的核心素养,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来落到实处。

体育美育层面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这意味着各级各类教育要通过切实的制度设计,加强和改进体育,改变美育薄弱局面,同时要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为孩子的长远发展筑牢身心健康这一基石。

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表态,“体育美育要有刚性要求,劳动教育要有效开展起来,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视起来,以新的方式推进立德树人工作。”

受访专家认为,以新的方式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必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为例,受访专家分析说,当前最紧要的是建立标准健全、目标分层、多级评价、多元参与、学段完整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增强评价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要依法加强对地方各级政府的督导,依法加强对学校规范办学的督导,强化督导结果运用。

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是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校正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的现实需要。

高书国认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要顺应教育发展阶段的需要。“五唯”评价形成于教育注重规模增长的发展阶段,因其具备可量化、公平、高效、易操作、不易舞弊等优点,在促进我国教育高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进入新时代后,教育发展正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从教育普及向提升人的素质迈进,“五唯”评价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亟待构建完善新的评价体系。

受访专家表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必须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去构建。

首先,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价老师,以考试成绩、科研论文评价学生的导向和做法,探索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用爱的眼光发现学生。

顾明远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不尽相同,要用爱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特长,尊重、理解、信任、激励、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激发其学习的成就感和成长的快乐。特别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城乡困境儿童、残疾儿童和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

其次,改变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改掉把升学率和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的运行规则,探索“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再次,改掉简单以论文和“帽子”评价高校老师的导向和做法,探索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严把选聘考核晋升思想政治素质关,打造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建成师德师风高地。

最后,破除“唯文凭”“唯帽子”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鞠光宇说,论文、“帽子”不完全代表能力,也不能概括人品、德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导向,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

延伸阅读

☞ 非教学任务反成工作重点,警惕形式主义渗进校园

☞ 视野丨今天或许到了教育深度变革的“前夜”
长按上图,订阅《瞭望》杂志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喻千桓

如有收获,请点好看 ↓


    关注 瞭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