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解散?撕逼收尾效果更佳

 

腐化巫术知道吗?解散了!...

加拿大厄运金属乐队腐化巫术(Witchrot)解散了,主唱公开表示原因有二,一是吉他手搞了他的女朋友,二是鼓手不在人世了。后来有消息说鼓手还活着,但乐队解散的事实无争,并且该糊乐队成功刷了一波知名度。这操作,有点东西吧?

文:一只羊

编:金宝
先来个电影相关三千问:《十二年为奴》,毋庸置疑的好电影,结局是啥还记得吗?忘了的话,那《搏击俱乐部》呢?这个简单了吧。奥斯卡获奖影片《国王的演讲》看过没?记不记得收尾场景了?再不行的话想想《异教徒》?

全答对了?不好意思,本文没有添加“电影知识满分!分享朋友圈以装逼!“的链接,做人别那么虚荣!我们都是被生活玩弄的人,快认了吧。
“三千问”又不是真的测试,它的意义是用来论证我的论点:震撼人心、血腥暴力、极端毁灭这种结局,留给观众的印象要比那种刻意寻求共鸣的结尾深刻得多。就像每次结局里的一片废墟都比一个和平淡出的长镜头更让人有所思考一样,耐人寻味的结局会留给影迷更大的想象空间。

这个原理放在乐队身上也同样适用。这不,腐化巫术,一个原本糊出地平线的金属队,靠着引人遐想的解散通知出圈,在脸书上掀起了一股摇滚狂潮,我真是忍不住高喊一声,“腐化巫术牛逼”!
乐队主唱彼得(Peter Turik)在他们有着300粉丝的乐队脸书号上发了这样一条:现实很残酷,我的吉他手和我的女朋友不干不净了7年,所以腐化巫术要进行一个长时间的休停了。

但是我本人还是会在其他时间其他地方继续搞乐队,我的音乐会慢慢被我的仇恨浇筑,而且最终它一定会变成那种我从未创作出的极具毁灭色彩风格的音乐。哦对了,他还加了这么一句:还有,我们的鼓手死了。
彼得(Peter Turik)


不过可能要让吃瓜网友失望了,他们的鼓手并没死。彼得后来解释说鼓手两个礼拜前离队了,他让彼得说他死了,因为反正也“没人关心”。这个解释就非常骚了,因为看起来大家其实还是挺关心的,而且“大家”人数还挺多的,因为在去年“假乐队(Threatin)”虚假营销博关注之后,“假死”也算是一个大瓜了。

他们乐队的解散方式还是有点独特的。大多数乐队,唱片发到第三张还是被打一堆零分,啃老啃到无老可啃的话,会选择礼貌含蓄地发表一则声明,表明乐队成员因为音乐方面的不合,其他事业上的打算而不得不结束这么多年来的辉煌事业生涯之类的。

而不是像腐化巫术这样,兵戎相见,砸碎乐器,烧光演出服,借着威士忌的酒劲和要复仇的怒火把燃烧的演出服扔出巡演车窗外,好戏一出又一出。
Threatin 主唱


兄弟翻脸的事儿可太多了!2009年,绿洲的巡演后台,利亚姆(Liam Gallagher)砸了诺有缸(Noel)最爱的琴,绿洲解散。1980年,老鹰乐队(The Eagles)的成员在公益演出的舞台上放话要把彼此打得妈都不认。再往前说,1973年,菲尔·埃弗利(Phil Everly)在一场好莱坞大秀上直接把吉他锤到了他哥哥的脑袋上。

正是因为这些事儿,这些人才在大媒体小日报以及平凡大众间被铭记,一篇篇报道一次次口口相传让这些故事活色生香。我们看剧也是为了找刺激,从来不为看家常,不是吗?再说了,摇滚的分手就是这样,激烈有梗,谁能瞧得上“喝完这杯,我们此生不复相见”这种狗血剧情呢?
诺有缸(Noel)和利亚姆(Liam)


大家都是明白人,不过其实是歌迷成就了乐队。他们的歌让我们觉得只有他们完全理解我们的灵魂,所以我们吹捧他们,既捧钱场还捧人场,用他们想要的功成名就来回报这种理解。

起码在我看来,几年来歌迷和乐队的关系是对等互惠的。所以,在解散时候用“谁把谁绿了”,“谁吸过毒赌过搏嫖过娼”,“谁偷过钱杀过人”,“谁是个大傻逼”这些说辞来作为理由,我觉得不太行。我们也为他们付出过,所以难道我们配不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吗?

不过再想想,他们到底为什么解散?这其实很像摇滚圈的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他们解散是想让我们觉得失去了什么,这样当乐队重组后歌迷就会像疯子一样把他们捧上神坛,忘记他们出过的垃圾,觉得他们一直是音乐节版面上的招牌乐队。
虽然这种闹得轰轰烈烈的解散会让乐队成员们的个人事业受到重击,但却会为他们复出时更加吸粉埋下伏笔,这样够不够心机?

腐化巫术的解散给彼得带来了大量关注,所以他决定要继续他的事业——和一个叫做莉娅的人合作。我和你们应该一样,就是希望莉娅就是那个惹事的女友,不正经的吉他手留在队里,这样我们去看现场的时候,可能会看到比绿洲兄弟加老鹰乐队的艾弗利兄弟次方更刺激凶猛的现场撕逼了。鼓手不用留下了,因为已经“死了”嘛。

Reference:https://www.nme.com/blogs/nme-blogs/2418514-2418514 


    关注 摇滚天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