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窝里横,如此没有自控力,长大去学校还能适应吗?

 

有没有自控力,和想不想用自控力是两回事。...

很多爸爸妈妈疑惑,自家宝宝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可规矩了,可是一回家就变成「小霸王」。

孩子只有在家不听话,是因为不怕自家人,只敢「窝里横」吗?这样不听话的孩子,是不是很没有自控力?

爱贝睿家长教练李晶老师告诉你:不是的!

作为一个二宝妈妈,她也发现孩子总是在家淘气、在外规矩。李晶老师说,想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还得先理解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
本文作者:李晶
我家乐乐从小就很调皮,简直是一个不用休息的麻烦制造机

  • 小时候,他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躺在地上撒泼打滚,嚎啕大哭;
  • 用完东西随手一扔,从来不会去收拾;
  • 我们在休息的时候,他不睡觉还会忽然大喊大叫,把我们都吵醒,然后哈哈大笑……
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我们试了很多办法效果都不太好,有时候气得恨不得把他从窗户扔出去,他爸爸有时候就恨铁不成钢地说他:「就你这样子,以后上学不得被老师和同学打死……长大以后,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啊!
爱捣蛋的乐乐
来源:李晶老师


后来,乐乐上了幼儿园,去年秋天,他还进入了小学。他爸爸的预言并没有成真,他并没有被老师和同学们排斥,相反,他简直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在经历过幼儿园第一年的不适后,这几年他在学校里越来越开心,尤其上小学以后,老师评价他认真学习、遵守纪律,和同学们相处融洽,是班里表现最突出的孩子。
班主任老师给乐乐的好评
来源:李晶老师


回头看他在家里的表现,虽然比小时候好多了,但还是很调皮!
娃真是有两幅面孔!


老母亲我不得不思索:为什么乐乐在家里和学校有这么巨大的反差?

家里其他人都觉得是老师教育得好,我们自己教育得不行,但我知道,这不是全部的原因。


不听话 = 没有自控力?No!
心理学中有一个常见的概念叫自控力(self-control),它的核心成分是「延迟满足能力」。

延迟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表现,是一种抵制冲动的能力,可以说是成年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一系列长期追踪研究表明,自控力在 3~4 岁就开始发展,而且早期的自控力对于之后的人生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但是,我们有时候会把自控力和听话混淆。

孩子不听话不能等同于他没有自控力。不听话是有些事情我们不让他干他偏要干,或者是我们让他干他偏不干;自控力是孩子为了自己的目标主动去控制自己行为和情绪的能力,两者并不相同。

比如,乐乐在刚拖完湿湿的地板上爬来爬去,给弟弟脸上画满油笔印就属于淘气不听话(或者说为了自己的乐趣而捣蛋),并不是没有自控力。

如果我们为了让孩子听话,而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的话,反而会损伤孩子的自控力。


我们认为需要自控的时候
才会使用自控力
另外,我们有时候会无意地扩大自控力的范围。

自控力是一种抑制冲动的能力,就像任何能力一样,能否应用需要依赖动机,人们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用。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可能工作很严谨、负责任,但是家里却乱糟糟一团;有的人能坚持读书、学习,但是去了一次健身房就再也不去了。大多数人都能在一部分事情上有自控力,在另外一部分事情上并没有,更别说是孩子啦。

所以,像乐乐这样,一个从小在家调皮捣蛋、不听话的孩子,在学校里边表现良好,原因其实是他在学校里懂得动用自控力,在家时他没有使用自控力的动机,自然就更加「放飞自我」一些。
在外表现规矩的乐乐
来源:李晶老师


仔细观察乐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其实能看出来他拥有良好的自控力:他能专心的看课外书很久;参加户外运动的时候,有时候虽然已经很累了,也能咬牙坚持下来;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

在学校环境的影响下,他有了好好学习、被大家喜欢和接纳的动机,就动用了还不错的自控力,帮助他成为了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在家里这样的动机就很少,也就显得「不听话」了。


自控力如何发展?
自控力有天生的因素,孩子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控制和调节注意力的能力上的生理差异会导致不同的自控力水平。

但同时研究发现,后天环境对孩子的自控力发展也有明显的影响,自控力是一种可以习得的和加强的能力

在学龄前就开始学习自控力并进行练习,要比之后改变已经根深蒂固的自动反应模式要简单得多。
图片来源:李晶老师


自控力受年龄的影响也比较大,也遵循着由父母控制逐步发展到自控,由不自觉逐步发展到自觉这样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父母可以起到不小的作用,只要我们注意方式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

1. 想要孩子自控,首先找准方向

自控力只有在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动机的情况下,我们才会动用它,所以,当需要孩子动用自控力之前,我们有必要跟孩子讨论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和目的,让孩子从内心认同这件事,并自发地产生动机

我们把事情的意义和目的与孩子讨论得越透彻,孩子越认同,就越能调动起他的动机。

比如,乐乐从小就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理想是长大成为科学家。曾经他对学习英语、练习写字都提不起兴趣,每次都是敷衍敷衍,潦草交差。
乐乐正在学英语
来源:李晶老师


我和乐乐讨论

  • 学习英语是为了能给他打开一扇窗,让他以后能够了解更多前沿的科学知识,而这些知识很多并没有被翻译成中文;
  • 而且,目前情况下,好的学习成绩是成为一个科学家的必要条件,学好英语也是有好成绩一个重要方面;
  • 写字呢,则是把内心想法表达出来的一个途径,学习英语和练习写字是成为科学家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
多次聊天以后,乐乐对英语和写字减少了抵触,还爱上了学习英语。
英语老师给乐乐的好评
来源:李晶老师


还比如,乐乐经常饭前不洗手,我跟他讲病毒和细菌的传染途径,不洗手会增加生病的机会,他偷偷玩手机,我告诉他长时间玩手机对注意力的影响,这些都让他能够更好地克制自己。

但是,我也并不总是成功,当我没有找到一件事情的意义可以直达他心坎儿的时候,往往他也不太能够坚持做这件事情。

比如说,我想帮助乐乐养成用完东西及时收好的习惯,就告诉他,东西收好可以帮助他下次要用的时候节省时间,但是也许他觉得自己的东西不多,找东西这事没给他带来困扰,他就没养成及时收东西的好习惯。

 >>>

2. 帮孩子制定目标、实现目标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沃尔特 · 米歇尔(Walter Mischel)建议: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一些具有挑战性,而且越来越难的任务来培养孩子的自控力,鼓励和帮助他们制定目标、实现目标,通过不断地取得一个一个小成功,让孩子获得成功和掌控方面的经验,这些经验会帮助他们以后变得更愿意,也更有能力去坚持追求目标。

这样的活动有练习乐器、从事一项体育活动、搭乐高积木等等。
Walter Mischel 教授在演讲


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孩子养成「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把自己的天赋、能力、智力看成付出努力就能培养的技巧

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帮助孩子理解和接受「失败是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帮助他们重新看待失败,鼓励他们去寻找应对失败的建设性的方法,让孩子逐步学会失败以后继续尝试,而不是陷入焦虑和失落中难以自拔。

从乐乐 2 岁多开始,我开始带他出去「闯荡世界」,刚开始是去博物馆,后来逐步加大难度,6 岁时他已经能和我们一起参加户外徒步。乐乐从 4 岁开始学习轮滑,虽然不是天分最高的孩子,但是他一直坚持下来了。
乐乐在博物馆看展览
来源:李晶老师


在这些过程中,我一直告诉他,失败并不可怕,失败只是在告诉你,你这个地方有一些薄弱,提醒你要改进

他逐步学会了怎么面对困难,也体验到了一个一个小成功之后的喜悦,相信这些经历也都在默默地磨炼着他的自控力和意志力。
徒步中的乐乐
来源:李晶老师


 >>>

3. 信任感、榜样的作用很重要

米歇尔发现,在「棉花糖」实验中,信任感(sense of trust)是影响孩子们能否做到延迟满足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当学龄前儿童有过一次承诺者失信于他们的经历,他们便不愿意为了多得到一颗棉花糖而选择等待,而是会立刻吃掉眼前的那颗棉花糖。

(需要说明的是,从棉花糖实验测出的延迟满足指标,并不能简单粗暴地代表孩子的自控力。实验中孩子等待的时间,事实上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上文提到的信任感。)

这提示我们,父母应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信任感的环境,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尤其是对于 3 岁以上的孩子,这种信任感的培养对孩子自控力的习得异常重要。

此外,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自控,那么我们自己要先做到自控。

米歇尔关于孩子如何获得自我标准的实验研究发现,当给孩子制定要求的成年人「榜样」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孩子的要求一致时(也就是要求孩子做什么,「榜样」自己也能做到的情况下),即使「榜样」不在场,孩子们都无一例外地坚持了「榜样」的要求,不管要求有多么的严格。

而在「榜样」对自己宽容,却教导孩子对自己严格的情景下,在「榜样」离开后,只有一半的孩子会依然对自己严格要求,另一半则使用了更为宽松的规则——他们像「榜样」那样宽容对待自己

这项研究证明,想让孩子自控,我们家长作为「榜样」要率先自控。如果家长指导孩子要达到某个标准,那么家长本身也要按照它来约束自己(最好是全家都能按此标准行事)。
榜样的作用

来源:giphy


想想看,如果你要求孩子「不要总玩手机!」,但是自己却经常抱着手机「打农药」的话,孩子恐怕不会愿意乖乖地把手机放下吧。


结 语
自控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挑战,尤其是对于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孩子们。在培养自控力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给孩子必要的提醒足够的耐心充分的理解

最后我想说,我们也没必要让孩子事事、时时具有自控力(其实也做不到
),偶尔满足他们的小愿望,容忍他们的小淘气,看着他们幸福快乐的样子,也是育儿生活中的一项乐趣。◈

作者:李晶

编辑:喵萌

审校:小宝妈

你会如何跟孩子讨论一件事的意义,让他愿意自觉地去做?快留言告诉我们吧~

更多精彩文章请戳:


    关注 爱贝睿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