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最火提案:被"SCI"摧毁的中国医生!

 

x26quot;两会x26quot;最火提案:被x26quot;SCIx26quot;摧毁的中国医生!...

SCI论文,对每一个医生都不陌生。在当下的医疗环境中,SCI足以改变一个医生的命运。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提出:“SCI论文不能作为临床医生职称考评中一票否决的指标。”他今年的提案重点围绕临床医生评价制度、医生职称考评评估改革。
——现状:被SCI论文“毁掉”的中国医生

张澍委员在提案中特别拿出来一个问题讨论,就是SCI论文在医生职称评估和考核当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年轻医生是中国医学的未来和希望。而当前问题更严重的是,为了发表SCI论文“毁掉”了一批年轻医生。为什么呢?一是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在发表SCI论文上,不好好学临床;二是有些人写假文章或是买文章,一旦被发现后,科研学术生涯就毁了。所以现有的晋升职称需要有SCI论文的制度必须改革,否则就带来医生培养的问题。

百姓最关心谁是合格的临床医生,谁是优秀的临床医生,而不是看哪个医生发表SCI论文数量多就去找谁看病。我们能说这个医生道德品质坏到什么地步吗?很难说,为了职称晋升必须找人写这些文章。

——建议:呼吁取消SCI论文一票否决制

张澍委员呼吁,SCI论文不能作为一票否决的指标!医师协会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动这方面制度的改革。呼吁政府简政放权,应该出标准、定规矩,行业协会具体做事,主动为政府服务,为行业做工作,促进行业发展。

张澍委员建议,临床医生的考核评审制度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主要从事临床实践的医生和主要从事科研的医生,予以区别对待,建立更为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对于临床医生的科学合理考评不是难事,我们可以建立临床工作数据库,对医生平时的工作进行数据搜集,比如他的门诊量、手术量等数据,可以进行量化考核。另外建立临床考评专门的系统和专家委员会,对医德、业务水平等有一系列的主观、客观考评指标。

——支持:张澍委员的建议一针见血

中国医生的评价体系已经演变成了行政化下的怪胎。张澍委员一针见血指出了当前医生在职称晋升中的弊病。这种弊病的根源就是行政化的强权包办和论文“一票否决”。医生评职称由行政机构去评,使医生的职称沦为行政化下的产物。行政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政策化、教条化、一刀切。这种情形导致的结果只有一个:医生不断地去迎合行政标准,而放松甚至是放弃了临床需求。出现不会看病、不会做手术的高职称医生,甚至是能力弱的医生领导能力强的医生,有能力的医生抬不起头,没能力的医生趾高气扬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近期在网络热传的国内某知名三甲医院制定的《科研绩效考核要求与处理原则》,把“唯论文”和“一票否决”演到极致。在这份规定中,明确规定,带组医生每年至少发表一篇SCI文章,无论文者年终奖扣3万元;非带组医生无论文,年终奖扣2万元;带组医生连续三年论文不达标,取消带组资格;非带组医生连续三年论文不达标,取消手术资格。
中国医生的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医学发展的最大内耗。从学科发展角度看,取消论文一票否决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减少甚至是杜绝买卖医学论文、学术造假、权力寻租等现象,真正建立起以临床需求、病人需求为导向的医学科研方向,有效避免临床与科研两张皮。从医院管理角度讲,职称都是绩效评价、薪酬分配的重要权重。表面看这种分配方式合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粗放的管理方式。而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生评价,可以倒逼医院以临床实际能力为主,建立真正公平合理的绩效指标考核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从服务患者角度讲,科学合理的评价,势必会促使更多医生回归临床,最终受益的是所有患者。

中国医生的评价体系与医改的路径及初衷背道而驰。医改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解放医生,解放生产力,去行政化,实现医生自我价值。而现有的医生评价体系只会把医生与行政化捆绑得越来越紧,脱离临床需求,脱离患者需求,与医改目标背道而驰。这样的结果是与医改严重相悖的。

最后我想说,张澍委员是一名主任医师,处于医生评价体系中金子塔的顶端。从他目前所处位置看,打破旧的评价秩序,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其没有任何好处。但张澍委员却依旧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足显一位科主任的胸怀与格局:以推动医学健康发展为己任!干净,心无杂念!为有这样的好医生和科主任点赞!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最后,还想提醒大家,让每一个医生健康成长,受益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你也认为中国医生的评价体系需要破而重建,请长按二维码,关注三甲传真,支持张澍委员的建议。


    关注 三甲传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