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又“被”退市了,宝洁成功基因在当下真的失灵了吗?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HBG品牌增长研究院”(ID:howbrandsgrow),已获得HBG品牌增长研究...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HBG品牌增长研究院”(ID:howbrandsgrow),已获得HBG品牌增长研究院转载授权,二次转载请联系HBG品牌增长研究院(小助手微信号:hbg_xms01)本文作者麦青Mandy,【HBG全球品牌增长研究院】院长。每隔一段时间,宝洁就会被各种自媒体、广告账号,拉出来溜一圈,冠以“宝洁下滑了、退市了、老了”等惊悚标题党,吸引一波流量,并最后引流广告。

人红是非多。在网红届,一个潜规则爆红方式:抨击红人。

宝洁作为百年巨头、营销大佬、媒体曝光度最高的老牌企业之一,毋庸置疑,符合被当成“靶子”的条件。

譬如昨天这一篇,文末不出所料,是求职面试题库的广告,其中包括“宝洁”,逻辑上很诡异——“宝洁要倒了,欢迎大家来宝洁”,迅速10万+,估计面试题也卖出去不少。

宝洁对此文的回应比较淡定:“宝洁只是退出Paris Euronext,因为交易量99.99%都在纽约交易所。这是纯粹为了提高效率、简化工作。宝洁近期的股票表现充分表现了我们这几年的改革成效。”

朋友圈里,活跃在各个行业的宝洁校友们纷纷转发,引起另一番刷屏。“标题党非常不责任。独立思考也是很重要的啊!”
来,忽略这些网红标题党的表面讨论,一起回到本质问题:

l 为什么大家如此关注宝洁?

l 宝洁的成功基因到底是什么?

l 这些基因在当下时代真的失灵了吗?
为什么“大家”如此关注宝洁?


大家=媒体+品牌界+学生。

每个群体当然有它的诉求——比如,媒体诉求“流量”,品牌届诉求“经验教训”,学生诉求“求职”。

无论何种诉求,关注热度之高的根源,都是在于——宝洁是一个典型的大品牌、大企业案例。

这个案例的典型性,并不在于碎片化的营销执行,而在于一种“企业管理模式”与“品牌管理模式”层面的双重典型性。
人们渴望从百年宝洁身上,获得两类Insight:

1. 关于企业管理模式的生命周期

宝洁作为近2个世纪以前就存在的老企业,能存活至今,且依然保持全球领先的生意地位,是全球企业届、学术界、媒体界都极为关注的典型案例——换而言之,大家都好奇,到底能活多久?

所有企业创始人和管理层都心知肚明,一个企业的成功失败,并非是因为战术层面的营销执行、销售执行、或者更细节的创意层面、消费者洞察层面的问题,而是——管理层面的战略与战术。
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其实是人。而如何对人才进行有效且可持续的管理,是所有企业家都极为头疼的一件事,也正因为此,管理学才会在全球学术界成为一个显赫学科。

宝洁为全球企业界提供一个“标本”,一个“案例”——它能存活至今,且依然有竞争力,必然是因为企业管理模式上的某些经验规律,是不为外人所知,或者就算外人知道,也模仿不来的。
2. 关于品牌管理模式的生命周期

如上,宝洁近2个世纪,拥有上百品牌,在如何进行“多品牌管理模式”上,为全球品牌届树立了一个标杆,一个教科书般的案例。

研究宝洁、模仿宝洁、售卖宝洁品牌模式,养活了几十年里上千万从业者,当然,也帮助更多品牌找到成功规律。

人们好奇,到底宝洁这套“多品牌管理模式”,生命周期会到哪一步?在当今时代是否还有竞争力?
但谁能说清楚宝洁的成功基因?

当媒体去探讨宝洁时,很容易流于表面形式,捕捉一些碎片化的执行层面信息,接着进行标题党的放大,这样自然很难挖掘到真正的宝洁成功基因。

而宝洁内部人,又没有时间精力,亲自下场向外传播自己的成功基因——当然,最根源还是:

1. 说了,别人也不一定听得懂。

2. 听懂了的,也不一定愿意去执行尝试。

3. 想执行的,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人才。

久而久之,宝洁的自我推广,对自我模式的阐释,就极为薄弱,才会给了“嗓门大”的门外汉们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能够通过若干肤浅的、毫无逻辑的“咪蒙式标题党”,收取普罗大众的智商税,从而给宝洁企业公关形象造成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从这个意义而言,宝洁公关部真的得调整下策略了——不要只活在自己的朋友圈了,不要只眼睛盯着可怜的被收智商税的普罗大众了,不要只盯着媒体了,只听媒体和乙方的各种吹捧了,还是要好好静下心来做一件事:

1. 自己内部先搞明白宝洁的成功基因

宝洁有CMK、有市场部等各个部门,有一大堆外部专家,完全可以做一个workshop来进行专家探讨,挖掘成功基因后,最好能形成一本系统的书、或者一系列课程,作为企业管理的宝贵资产。同时也作为对外传播的核心素材来源。

上世纪,几位宝洁已经退休的总裁,曾经写过几部类似“宝洁模式”的书籍,我曾有幸拜读过。但如今好像完全找不到这类书籍,找来找去,都是星巴克的、通用的、小米的、以及刚冒出来2-3年还未经历市场检验就已经即将消失的品牌操盘手攒的“所谓成功之道”。
2. 邀请大量的品牌实践操盘手层面的专家,对宝洁模式进行一轮专业、深度、全面的阐释

宝洁如今的公关营销,其实不差媒介、不差钱,不差技巧,差的是高品质的内容。而这种高品质内容,是媒体很难写的,因为这和媒体诉求背道而驰,还是老老实实找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品牌操盘手或企业管理者来写,更为专业深度。

如上,这个措施,其实不仅是为了宝洁公关形象,其实更重要,有3个层面的意义:

1. 企业内部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ransition

2. 培养更多行业专家人才,源源不断地加入宝洁的品牌建设当中

3. 对整个行业而言,其实是做一场大型行业教育公益项目,流芳百世
宝洁成功的基因到底是什么?

还是回到两个层面去解读——企业管理模式、品牌管理模式:

1. 企业管理模式宝洁是非常典型的外企管理模式——推崇“People Orientated”以及“Marketing Orientated”管理模式。

首先,宝洁认为:人才是企业成功的资产,而不是成本。

请注意,这句话非常关键!

因为80%的企业,会把“员工”=“成本”,而打心底不会觉得“员工”=“资产”。

所以,不愿意给员工涨薪、培训,以及按照绩效去发奖金,喜欢“拿来即用、便宜听话”的人才。这个相信很多同行都深有感触。

其次,宝洁内部,市场部是核心部门。

这个核心部门并非是指市场部更为优越,而是指一个品牌、产品的出发点,是市场需求,而非其他。

宝洁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在市场调研、市场需求洞察、市场策略、品牌建设之上,而非单纯的铺设渠道、或者靠什么资源。
所以宝洁能够围绕这两个模式,建构一整套的人才管理体系与企业管理体系。

这套体系稳如磐石,不受个体影响,谁离开了,也都可以继续运转,它能保证团队的“最大公约数”效应,也能最大限度的保护企业和品牌的“稳定性”。

而与此相反,很多企业都是反操作——认为员工是成本,认为市场部是花钱的,认为品牌建设是虚的。

坦诚来讲,这个是鸡生蛋蛋生鸡的死循环问题——企业家越潜意识这么觉得,就会越引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即便招聘进来人才,也很快就会流失,还花了一大笔钱,又再次印证了自己的潜意识。

其实这个矛盾,完全可以换一个思路,就解决了,这次没时间写太多,后期有空再补充详细吧。

2.多品牌管理模式

宝洁百年来,最引以为傲的,并非单一品牌的成功,而是“多品牌成功模式”。

确切的说,是宝洁首次在全球宣传“多品牌主义”的管理模式。宝洁认为,一个品牌不可能通吃,必须要有多品牌去满足消费者的不同细分需求。

多品牌的管理模式,其实最为挑战的,并非是品牌运营战术,而是一个思维难题。

很多品牌一旦做大之后,不是想着再做一个新品牌,而是顺其自然,就会想做一个Mega Brand超级品牌,一个品牌打天下。

固然也有一些品牌确实如此,比如奢侈品品牌很多变身为IP品牌后,就可以相对自由的延伸。但很少见,这样的操作能够获得“普世成功”,换而言之,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个例。
所以,宝洁早就用百年的经验,总结出来一套多品牌管理模式,并且贯彻进入企业组织架构当中,让“企业管理模式”去加强“多品牌管理模式”,最终相辅相成,保证生意的持续、稳定增长。

再说回来宝洁的“单一品牌成功之道”——如HBG品牌增长研究院无数次的分享所说,就是“HBG大渗透”的品牌增长之道:

◢品牌增长=品牌独特性+营销大渗透+渠道大渗透◣

这个公式看似简单,但其实内涵丰富,未来等有空再详细一一分解。

其实【HBG大渗透】的品牌增长之道,也是全球大多数成功品牌的成功套路。比如国外的苹果、雅诗兰黛、国内的VIVO、OPPO、小米、百雀羚等等。

感兴趣的同仁们,可以先阅读这两篇文章,查看HBG大渗透的基本逻辑。

《HBG重磅回顾丨宝洁总裁揭示品牌增长真相》

《重磅回顾丨丰盛榜CEO郭冬东揭示新营销与新零售成功秘诀:大渗透》
3.当然归根结底,在于人才
如前所说,道理说多了,都是虚的。

最终干活的,还是一个个血肉之躯,靠一个个人肉脑子。

数据只是支撑,理论只是支持,最终还是得靠人实实在在干出来。

所以,回到那句老话:企业成功和失败的根源,还是人才——要有合适的人才,配合合适的模式,做合适的执行,配搭合适的勤奋。

宝洁人才数量庞大,且源源不断的从宝洁出品至其他企业,当然个人都有特点,但总结起来,有一些共同之处:
(1) 强大的系统化思维
系统化思维对于企业从0到1增长,并不一定立即有用,有时候反而是障碍。

但对于企业从1到100,却至关重要。因为很简单一个道理——企业大了,事情多了,人多了,必然需要体系化,才能更加有效率,才能减少决策失误,减少投资失误,减少未来的试错成本。
(2) 专业的品牌思维
宝洁思维模式就是围绕“品牌”,对于如何构建品牌资产,系统化梳理品牌要素,并进行品牌建设,宝洁人是有极大热情和一定专业的。

和系统化思维一样,宝洁的品牌思维,在企业初期增长中,价值很难量化。但随着企业增长,就不得不交功课——毕竟,销量是此一时彼一时的,人员也是来来去去的,产品也是会被模仿抄袭的,但唯一能够留下来的,散不了的,可能只有品牌资产。
(3) 自驱力
在职场当中,自驱力是比任何素质都更为难得的一个素质。一个人有自驱力,不用你去过多费心,自然会往前努力,自发学习,自发解决问题,自发创新。

宝洁因为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内部的企业文化氛围,养成了员工都有一定“自驱力”的素养。这是自然而然的,也许从招聘开始,宝洁就在筛选“自驱力”强大的人,而非学历最高、经验最丰富的人。
宝洁成功基因在当下时代真的失灵了吗?
没有一成不变的完美世界,任何一个企业和品牌都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区别只在于——有人会迎难而上,有人会退避三舍,有人会直接逃走。

宝洁作为一家百年企业,过往的成功模式必然有一定的“惯性”,这些惯性会造成某种程度的“不适感”,比如前几年的中国市场挑战。

但你会发现,每隔10年,宝洁其实大都会经历一次挑战,相应也会进行一次“涅槃”,会对自己的成功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迭代”,从而保持在任何时代当中的竞争性。
近年来的宝洁模式迭代,其实比较特殊,分为两个层面解读:
1. 回归经典
所谓“回归经典”,是指宝洁在几年前,其实内部经历了很大的外部市场冲击,这种冲击,其实还不仅仅是生意层面,更大的冲击是在于——思维冲击。

宝洁人被许多的媒体教育:宝洁过时了!宝洁老了!宝洁应该走向数字化!宝洁应该向民企学习!

等等,这些喧嚣的媒体言论,其实某种程度上,让内部人员有些慌张,尤其是宝洁喜欢招聘校招人才,校招过来的都是白纸一张的大学生,很容易就纷繁复杂的信息洗脑,会从众效应的“唱衰宝洁”。

当然,还有一堆借着宝洁名头创业的人,纷纷也在“唱衰宝洁”,如前,这是一个爆红的潜规则。

这些碎片化的复杂信息,对于内部是一个巨大的思维冲击——很多人才流失、很多传统成功模式被挑战、很多新模式匆匆推向市场。

结果,饶了一些弯路,但也当然让内部收获了一些Insight——经典的宝洁多品牌管理模式其实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战略模式,要调整的不是战略,而是战术层面的细节执行。

所以近几年,宝洁在回归经典,回归到宝洁自己以往的成功之道,回归到“消费者为王”的品牌哲学,运用HBG大渗透的战略,进行更高效的营销战术和销售战术,当然效果也是显著的,诸多老品牌也扭转颓势,逆势增长,这也是数据明明白白显示的,毋庸置疑。
2. 战术创新


战略永存,战术创新——大概是近几年的宝洁做的最正确的事情。

所谓战术创新,无非就是自媒体们抨击宝洁的那些方面,其实宝洁确实在调整,比如更多的数字化投放、更多的口碑营销、引入更多的新品牌、新产品创新,尝试与渠道链接更紧密等等。

只是,船大难掉头。

宝洁作为一个巨型企业,内部上万员工,总部与各个区域之间的博弈权衡,比外界想象的要复杂多倍。所以,至今依然在调整期。

当然换而言之,哪个企业不是在边走边调整呢?

尤其是2019年,是许多企业的“调整年”,企业如人,人都是有生命的,有呼吸的,有情绪的,需要不断去更新、去挑战,去成长。
一个企业,最骄傲的,不是成功,而是要持续成功,持续稳定增长。

一个人,最怕的,也不是失败,而是压根没搞清楚自己为什么失败,而别人为什么成功。就一股脑的涌入喧嚣的信息流当中,自怨自艾,或自编自导一场戏。

祝愿所有的同行,都能在2019年有新的突破,找到最合适的人,一起奋斗、一起更迭。

【HBG全球品牌增长研究院】是由真正的品牌操盘手们创立的,基于风靡全球营销界的“HBG大渗透”品牌增长理论,唯一专注研究【品牌增长】的品牌操盘手实践内容平台。力求拨开花式营销迷雾,还原品牌增长真相,让营销回归实践,让品牌实现增长。
如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好看”哦

点击下列关键词 读更多精彩文章
易烊千玺 |宜家 | NFL |刘希平 |养蛙 | 品牌复刻 | 前任3 | MUJI酒店 | 无问西东 | 渣渣辉 | 生肖营销 | 肯德基 |Blue Bottle | 猪猪女孩 |跨年 | 污营销 | 日清 | 丧营销 | 脏脏包 | 差评危机公关 | 电影广告 | 余文乐 |Nike | YSL |奢侈品 |黑公关 | 熊青云 | 品牌MV | 刘昊然 | 霍普金斯 | 奚梦瑶 | 正义联盟 |John Lewis | 戛纳改革 |TFBOYS王源 |乔治·路易斯 | 演员的诞生 | 妈宝男 | 户外广告 | 广告节 | 金拱门 | 酒品营销 | 撸猫 |创意中插 | 微信改造 | 抖音 | 中国新歌声 | 虚拟代言 | 白夜追凶 | 品牌自黑 | 羞羞铁拳 | 返乡报告 | 明星品牌 | 电线杆广告 | 魔幻的零售 | 鹿晗 | 薛之谦 | MarTech |信息流广告 | 甲方告乙方 | 保温杯 | 蟑螂咖啡 | CP营销 | 安卓营销 | 海底捞危机 | 二次元营销 | 姜思达 | 4A的忧伤 | 二十二 | 喜茶 | CMO魔咒 | 台湾广告 | 日本广告 | 亚文化 | 化妆品文案 | 物化女性 | 我的前半生 | 快闪店营销 | 星巴克的杯子 | 爆款 | 李叫兽 | 马薇薇 | 李三水 | 明星丑闻 | 欢乐颂 | 罗永浩 | 双IP运营 | 赞助商宫斗 | 明日之子 | 苏宁818 | luckin coffee | 火箭少女101 | Dior  | 华帝 | 江小白式营销 | 刘昊然


    关注 DoMarketing营销智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