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在衣服上扮演着什么角色?

 

一句 slogan 能让你记住的原因有时候不光是因为含义,还有很多。...

文字作为文明的重要见证,一方面帮助人类传承文化;另一方面由于其在手写上的因人而异,逐渐演变成了千变万化的书写艺术。而服装设计作为我们所熟悉的艺术载体,对于文字一直情有独钟,因为它要比图案更加简单且抽象——有时候一句适合的slogan 标语 要胜过一块精细的印花,无论是从工艺成本角度还是表现力而言。

很多人曾经诟病中文元素在国外品牌中的使用,比如 Han Kjøbenhavn 也曾在 17ss 中使用过回旋踢和烤白面包保持战斗 等中文标签设计,都由于让人不知所云被很多媒体打上了一个不懂中国文化 的标签。
Han Kjøbenhavn 2017SS

但这是必须的吗?Han 来自于丹麦,北欧的文化与中国完全不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为人所知的设计理念就是极简与概念化,所以它所使用的中文部分完全有可能是设计元素层面的浅显,甚至可能是来自设计师上网冲浪时对于机器翻译的视觉残留。另外如果真的是因为设计师对异国文化的解读偏差,那么对于本土文字而言,品牌的使用又是否存在所谓的意义不明呢?

在 Yohji Yamamoto 18aw 的秀场里,来自日本的山本耀司使用了很多大篇幅的日文 slogan。我试着让一名日本友人就其中一件给出直译,但他表示直译 来到我的泥潭里 可能依然会让我难以理解,就像夏目漱石曾在英文课上用今晚的月色真美 来翻译 I love you。这样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文化本身就带着天然的含蓄,喜欢使用象征手法。所以当我们尝试理解设计师的用意时,务必需要先对品牌文化、甚至是设计师的经历有所了解。
Yohji Yamamoto 18AW

那么设计师为什么不尽可能地使用本土的文字以便更好地解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呢?因为人们对于异国文化的兴趣往往更为浓厚。在 17 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利窦玛写出了《中国札记》,燃起了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包括文字的浓厚兴趣;而在如今的中国,很多品牌使用英语作为 slogan 的频率甚至要远高于中文,在生活中说一句美国谚语会让人觉得你很有逼格,要是念一句中文诗常常让人觉得你在续命装逼。这就是异国文字的下限所在

但在表达上异国文字尽管下限高,却也因为共鸣的局限所带来的明显上限。Li-Ning 在 2018 年初纽约时装周时打出的中国中国李宁体操王子 等中文标语言简意赅,客观来说它是否有很惊艳的理念含义?似乎没有。但这些文字所激发的情怀与尊重已经足以使众多国人获得共鸣,如果使用外文是断然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这就是本土文字更高的上限体现
Li-Ning / HYPEBEAST

另外针对文字概念化的使用,喜欢围绕文字进行的吉豐重工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典型。他们在 17 春夏中对于 旭日东升 和 自然灾害 的强调式使用一部分来自于合作的音乐人 EP 概念,一部分源于他们自己确实喜欢且看好文字的承载力。
Guerrilla-Group 17SS

这方面另一个让我们马上想到的人还有上官喆,他的使用要更加深度一些。自 2014 年初登伦敦时装周开始,几乎每一次登上国际舞台他都不会落下中文元素,SANKUANZ 对于 呵呵正常呸 等网络用语的呈现将网络文化搬到了看起来不是很搭调的舞台,而这些正是代表了某个时期的年轻人对于“语言时尚”的理解。

所以,文字在衣服上扮演的角色完全见仁见智。它可以只是一种图案、可以是含蓄的感情寄托、可以是点燃情怀的火把、也可以是深刻的暗喻。即便结合品牌文化去理解,成长环境和经历的差异决定了我们依然无法完全感同身受,所以视角千差万别,切勿妄加评判。另外就像我们开篇所提到过的,文字除了用于传承与交流的含义性,同样具有艺术观赏性。一句 slogan 能让你记住的原因有时候不光是因为含义,还有很多。

无论什么原因什么语言,

是否有哪件衣服上的 slogan 曾让你铭记于心?


Weibo: @潮玩艺

Web: CHAOWANYI.com

Online-Store: CHAOWANYI.taobao.com

Base: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村东区 D21-9


    关注 潮玩艺潮流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