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为孩子设定未来,但我们可以不再制造「高分低能」的悲剧

 

什么知识值得学?有生活价值,对学习者的生活有意义的知识!...



01
这是一个知识焦虑的时代。为学习而奔波忙碌,成为了大多数家庭的「主旋律」。

我们生怕自己被知识黑洞吞没,更担心孩子跟不上知识爆炸的速度。

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即便是还没上学的孩子,时间也被掰成了八瓣,一秒也不能浪费。孩子就像是加工厂里的原材料,不断地被送上各类生产线,反复加工打磨,力求完美

「想想我小时候,都上小学了,每天还 8 点多就睡觉了,再看看现在,没上学的孩子,9 点半 10 点睡觉的,就算早的了。」
上海 5 岁小朋友的简历 


回想一下,我们儿时学过的知识技能中,有多少你还记得?又有多少对你来说是有用的?

你是否也曾反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学?什么样的知识值得学?轮到我们的孩子上学了,他们是不是也在面对同样的问题?

因为考试要考?

因为大家都会,我必须会?

因为不学习我以后就找不到好工作?

因为不学习我以后就挣不到大钱?



这些问题,同样是教育界的「天问」,也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资深教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戴维·珀金斯(David Perkins)一直关注的。
02


戴维·珀金斯,哈佛大学「零点项目」创始人之一。从最初成立至今,50 年来,零点项目致力于研究智力、理解、思考、创意与人类的学习等相关议题,吸引了来自全球近 20 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者、老师,尤其是美国诸多专业人士、国际学校的教师等参与其中,并定期举办研讨会和工作坊,推广研究成果。

在《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一书的开篇,戴维·珀金斯就坦言,「什么知识值得学」这个问题,并无一定之说,不同人不同时期的答案可能也是不同的

但如果我们聚焦于学校给孩子提供的基础教育(小学到高中),来回答上述问题的话,珀金斯教授给出的回答则斩钉截铁:

  什么知识值得学? 有生活价值,对学习者的生活有意义的知识!

怎么解释呢?珀金斯教授首先用问题引发了我们对两个知识点的思考。

问题 1:各位有多少人在进入大学之前曾经学过二次方程?(此时,几乎所有人都会举手。你呢?)
图片来源:geogebra.org


问题 2:过去 10 年内,有多少人使用过二次方程?(此时,可能只有5% ~ 10% 的人举手。你呢?)

问题 3:过去 10 年内,有多少人在学校以外的地方使用过二次方程?如果你是在教育机构内使用二次方程,那么,请不要举手。(现在,仅仅有两三个人还举着手。你会仍然举着手吗?)

珀金斯自己的答案呢?「至少在过去 10 年里,我从来没有使用过二次方程。

还没结束,教授继续问道:「在过去 10 年里,你是否运用过一些统计与概率的基本知识?去年呢?上个月呢?」

对这 3 个问题,你是否和很多人一样,给出了 3 个肯定的答案呢?
03
二次方程的问题让我们体会到了对生活没太大价值的知识,下面我们再来看对生活有价值,但以往的基础教育却很少教的知识。

相信很多人会想到统计与概率方面的知识。

因为无论是在阅读书籍、报名考试,还是在决定购买哪种保险、投资哪只股票、选择哪种诊疗方案,我们都会发现统计与概率知识在其中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却没学过。

统计与概率是数学知识中一个既有趣又颇具挑战性的领域,它的技术含量与二次方程相差无几。

「也许,我们应该少花些精力来学习二次方程,而在统计与概率这类内容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并以此为契机来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思维。面对这样的选择,才是真正地面对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所带来的挑战。」教授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经典电影《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这部电影的名字来源于人类与外星人不同层次的接触。
第一类接触,人类只是看到了外星飞船;
第二类接触,人类发现了外星人遗留在周围环境中的证据;
第三类接触,人类直接看见、并与外星人有了面对面交流。


这三类不同的接触层次非常适合用来概括二次方程的问题。我们知道二次方程的存在,偶尔可能会碰到二次方程或发现它存在过的痕迹,但几乎从来没有真正地运用它——我们和它没有第三类接触。

借助这个第三类接触的概念,珀金斯教授进一步阐述,「请让我提出这个问题:在传统的课程里,有多少知识模块能够不同于二次方程?

又有多少内容真正引发了重要的「第三类接触」?虽然我没有精确的研究数据,但是,可以推测,这类知识所占的比例肯定很低。

为了上课、为了考试,学生必须学习大量在其今后生活中可能没有价值的知识——这些知识或许不会在他们的生活中再次出现或发挥作用。」

说到这,相信你已经能够判断出来,什么样的知识具备「生活价值」了

其实,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在 1916 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中就曾表达过类似的隐忧

「只有在教育中,知识主要指一堆远离行动的信息,而在农民、水手、商人、医生和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生活中,知识却从来不会远离行动。」
约翰·杜威,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哲学家
4
除了对「应该学习什么知识」的探讨,珀金斯教授还在书里提到了很多「重新构想教育」的方法。

比如应用全局式理解帮助孩子们真正地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以探究式学习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成为终身学习者

「把知识放进银行生利息,而不是放进地窖里发霉。」

所幸,重新构想下的教育,如今已在全世界各地以各种各样地形式落地开花,比如我们熟知的项目制学习(PBL)、通识教育(GE)、社会情感技能课程(SEL)。

作为一名普通的父母,这本《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也许给我们带来最多的,仍是本书一开始对「如何选择知识」的讨论。
05


除了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是否也该花更多时间教给孩子基本的,与生活有关的知识技能?

他们或许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大牛,但却是业余的专家

他们不太了解多元线性回归或因素分析之类的高级内容,但却很清楚平均数和标准差意味着什么,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很好地描述总体,也知道如何用饼状图和柱状图来描述分布情况等。

他们或许不是分数最高的那 5%,但了解基本的生活常识,离开父母,他们有能力「好好生活」,知道高压锅怎么用不会出危险,羊毛毛衣怎么洗晾不会泄,冰箱为什么需要定期除霜……
他们或许不是名校出身,但懂得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能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能良好地处理情绪。工作生活中,总有良师益友相伴。不会因为情商太低,四处碰壁,寸步难行,总觉得世界辜负了自己。

他们或许不能成为世人眼中的成功者,但好奇心驱动着他们不断探索世界,解决问题,制造美好;他们遭遇过困难,但懂得积极应对;收获过真挚的爱,也懂得如何去爱,一生幸福相伴。
我们无法为孩子设定未来,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不再制造「高分低能」的悲剧。

作者:小宝妈

编辑:那小石、喵萌

审校:喵萌、那小石
小 爱 说[/b]
帮孩子探索世界,解决问题,制造美好;较孩子积极应对,懂得去爱。快来留言,和我们分享下你的聪明养育妙招吧。
· 植树节获奖名单 ·
由于昨天推送开启了爱贝睿春季特惠,说好的获奖名单迟了一天发布,先跟大家道个歉!

上周植树节推送中我们给大家带来一份关于树木的音频科普,还有相关的手工活动和绘本推荐(回顾戳


    关注 爱贝睿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