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280年:改变中国的惊天盗墓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淘历史」






来源 | 时拾史事(ID: istorytalking)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注1)的一个清晨,晋武帝司马炎在洛阳接见了来自汲郡(今河南汲县)的地方官吏,刚统一了全国的司马炎志得意满,他问:“今海内升平、安居乐业,有什么大事值得你特地跑到京城来向我报告,写个奏折送过来不就行了吗。”

汲郡守慌乱中告诉了司马炎一件惊天的大事情。

原来,前几天汲郡的官员们接到报告,说乡民们在城外发现一座大墓

我们派人到场查勘之发现,本来这座大墓是十分隐蔽,但接连几天大雨,导致墓的入口处塌陷了,这才暴露了出来。再往里面一看,原来大墓之所以会塌陷,是因为已经被人盗过了。我们经过进一步排查发现,这个墓就是最近被盗的。
盗洞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的勘察人员进入墓里面查看时,发现大量烧焦的竹简,一看就是最近烧的。

我们立马派出兵力,想要找到这个盗墓贼,陛下您猜怎么着,还真让我们找到了。

我们当地有个名叫不准( Fǒu Biāo)的盗墓贼,在这一行里也算小有名声,经过多方排查确定就是这个人干的。我们立马派人前往他的老家捉拿他,但这个人已经跑了。不过我们从他的左邻右舍口中了解了这件事的原委。

据说,这个不准考察这个大墓已经很久了,前段时间终于决定动手,但是当他进到墓室时,火把烧完了,墓里面很黑,他就点燃墓道里的竹简来“照明”。我们去的时候墓里面已被偷盗一空,只剩一地没烧完的竹简。

我们商量半天觉得现在海清和晏,圣朝王化之下竟发生这种罪大恶极之事,一定要来向陛下报告。
摸金符


拜曹丞相所赐,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天下闻名,所以司马炎对盗墓是司空见惯了。但河内司马氏是当时响当当的士家大族,司马炎的文学造诣也不低,所以他敏锐地感觉到那一地的竹简不简单

因而他当机立断,让郡守立马回去封锁现场,过几天朝廷会派专人来接手此事。

几天后,朝廷派了大队人马赶往汲郡,将没烧完的竹简打包装车,一共装了几十车,运回洛阳。另有巨大收获——确定这是一座魏国大墓(注2)。

到了洛阳,司马炎很高兴,亲自查看这些竹简,这一看就傻眼了——这些竹简上的字全是用蝌蚪文写成的,都是先秦古文字,没人懂

为了弄清竹简上到底写了什么,司马炎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由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总体负责,集合了束皙、傅瓒、张宙、卫恒等几十位文化界名人,誓要将竹简解读出来。

战国时期魏国的文字和秦国的小篆差异颇大。尤其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后,这些先秦时代的蝌蚪文和时代完全隔离,成了一种死文字。纵然在当时算是一流学者的荀勖、和峤也不能完全辨识这些文字。

那怎么才能将其破译出来呢?还好荀勖、和峤他们有法宝——《三体石经》(注3)。于是,他们对照《三体石经》, 逐字逐简进行核对翻译,费尽力气,才把竹简上的蝌蚪文字翻译成当时的通用文字。
三体石经拓片


由于是在汲郡大墓发现的,这批竹简被统称为“汲冢书”。尽管有一流的人力和物力支持,但是“汲冢书”还是翻译的很慢,除了蝌蚪文本身很难,加上又在底下埋了五六百年,竹简已经不太好辨认。

另一个原因就是人祸。本来这批文件是由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牵头来整理的,但到太康十年(289年),荀勖病死了和峤也因得罪太子妃贾南风辞官回家避祸,这一来汲冢书的整理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

幸好当时的大学问家卫恒主动将这差事揽了过来,还拉上好友束皙,这样校译工作才勉强继续下去。

卫恒接手工作不久,“八王之乱”就来了。按理说一个修书的,朝廷乱也挨不到卫恒什么事。但他老爹是朝廷的高官(太保)卫瓘,也是跟皇后贾南风不对付,永平元年(291年)贾南风给卫瓘安了个罪名,然后就给宰了,卫恒也陪老爹上路了。

乱世之中,没有什么能躲得过去,哪怕是清闲修书也不能。但当时的经学家们实在舍不得这批书就这么搁置着,因此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卫恒好友束皙和挚虞等人继续进行这项千年大业。

这一校就是十年。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诛杀贾南风,其后司马伦进位相国辅政,他想要束皙做自己的记室(秘书),束皙不看好司马伦,就推说说自己有病,辞官回了家,几个月之后束皙真的就死了。

也就在这一年,洛阳饥荒,挚虞被饿死。

接连死了两位大拿,汲冢书的校译更慢了,幸好剩余的学者始终不曾放弃这一伟大的工作。大约在“八王之乱”结束、西晋即将覆灭之时“汲冢书”才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汲冢书在今天已面目全非,我们只有借助史书,才能有一些了解。
汲冢书的出现一下子成为当的头版头条,其中尤以《纪年》(又称《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影响最大。其中《竹书纪年》里叙述的史事,和后人奉行的正史多有不同,被当做异端邪说,宋代以后就逐渐散失了,今天只剩下辑本可以看到。

说到汲冢书,像什么“舜囚尧”、“太甲诛伊尹”、“周二王并立”、“共伯和”,这种老生常谈的问题当然不是我们要说的,这些劲爆消息其实也不是《竹书纪年》的独家,《庄子》《左传》里面也早有记载,只是笔墨较少罢了。

《竹书纪年》的价值,体现在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时间的鉴定方面,可以和《史记》做比照。

比如《纪年》说,商王朝自盘庚迁殷后,经过二百七十三年被周朝所灭;而《史记》记录为七百七十三年。

两相对照,《史记》中的记录整整多了五百年。直到后来挖出甲骨文,才知道《纪年》是对的。

因而后来国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是将《竹书纪年》作为重要参考资料的,我们今天所推测的西周之前的历史时间,多与《竹书纪年》一致。

汲冢书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在这本书出土后,出现了大量以“纪”、“春秋”、“阳秋”为名的编年史著作,极大的改变了《史记》《汉书》以来的固有史书书写,而这些全都是模仿的《竹书纪年》。

汲冢书的发现最重要的意义莫过于令史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成为完全独立的学术门类。而这种学术分类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传统学术的走向具有深远的意义。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现之学问》中论道:“自汉以来,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者有三。一为孔子壁中书,二为汲冢书,三则今之殷墟甲骨文字、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处之汉晋木简、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及唐人写本书卷、内阁大库之元明以来书籍档册。”盗墓贼不准当年只是想去弄点钱,一定没想到这起盗墓案改变了中国。

注1:汲冢书出土时间众说不一:1.咸宁五年(279年) 说出自唐修《晋书·武帝纪》2.太康元年 (280年) 说出自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后序》3.太康二年 (281年) 说出自唐修《晋书·束皙传》4.太康八年 (287年)说出自《尚书·咸有一德》。这里采用流传最广的太康元年说。

注2:关于此魏墓的主人,有魏襄王说、魏安釐王说、“魏王冢”说、魏国史官说、主人不明说。这里不作考证。

注3:《三体石经》:刻于公元241年,原立于魏都洛阳南郊太学讲堂西侧。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故名。

参考资料:

[1]任乃宏.“汲冢主人”新考——兼及《穆天子传》的作者与时代[J].邯郸学院学报,2017,27(04):61-65.

[2]郝永飞.汲冢书述评[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7(05):16-19.

[3]赵曦.“汲冢竹书”的发现和整理[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12):12-13.

[4]《晋书》




     小淘陪聊

这个盗墓贼的觉悟不行,应该学习无邪——把文物上交给国家……

好文推荐:唐太宗:山东人都是土鳖!

猪八戒是如何变成渣男的?

金庸笔下的暗黑爱情。
给小淘点个赞吧
有趣,有料,有深度

ID:taohistory



    关注 淘历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