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不强制996,但你为什么逃不掉?

 

不能低估加班的严重性,也不能高估员工对加班的自由选择权利。...

新闻链接
最近,有人在知名代码托管平台上发起了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以此抵制互联网公司超时工作。此举得到大批程序员响应。在引发舆论热议后,又有多位互联网大佬公开表态。

所谓“996”,是指每天上午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而“996.ICU”,意为“工作996、生病ICU”。日前有40多家互联网公司被指实行“996工作制”,其中包括多家知名互联网公司。

光明观点:
显性996的价值要被重估,隐形的“工作绑架”也需再审视


作者:任然
“工作996,生病ICU”的话题讨论还在继续。这个最初由程序员群体发起的网络活动,在引发舆论热议后,又有多位互联网大佬公开表态。

但,争议也越来越大。



在理性讨论这个话题之前,需要声明几个前提。比如,反对996,并不等于否定工作、拼搏的意义,更不是“好逸恶劳”;再比如,老板和员工等不同群体在看待此问题上,呈现出立场、视角的差异,也是996的现实复杂性的一部分。

目前对996在法律和现实层面的对与错,同情和无奈,讨论已经较充分。但其实就长远来看,以“996”为代表的高强度工作模式的弱化,是迟早的事。应该看到,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在工厂工作”,到996引发抵制,这绝非偶然,它背后其实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引发的人心之变的必然结果。



996制遭到抵制,不仅仅是部分人开始反感高强度的工作,也或不乏是对高强度工作背后的回报是否对等产生了动摇。996与现行劳动法律方面的冲突,自不必说。所以,尽管996是不少行业的常态,但却很少有企业将其写入公司的管理制度之中。
资料图。中新社发 崔楠 摄。


这次众多大佬们的发言,也一再强调不会强制996。然而,置于现实语境下,强制与自由选择的界限,却未必那么清晰。

比如,当加班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即便没有制度上的强制,它也可能导致不少人被裹挟到加班之中。早有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已是不折不扣的“加班大国”。

在这种普遍的大环境下,不能低估加班的严重性,也不能高估员工对加班的自由选择权利。所以,正视当前加班现象严重的现实一面,也更得警惕,进一步为这一现实辩护,从而继续强化社会的“加班文化”。
资料图:灯火通明的写字楼。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此轮有关996的讨论,不一定能够给承受加班之苦的人带来立竿见影的改变。但理性讨论,应该让更多人清醒意识到,我们过去的高速发展——无论是社会整体层面,还是某个行业,其实都离不开一种超常规付出的支撑。这是对勤劳的回报。

然而,这种“汗水模式”,无论从行业发展,还是从整个社会的财富、幸福感增长的角度,都未必是可持续的。

一方面,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社会整体上对于工作与休闲的平衡,会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行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拼搏和汗水,但超常规的时间和劳动付出所带来的边际效益,正在衰减。并且过于依赖这种模式,也可能抑制企业在管理优化和创新上的动力与潜力。
其实,不只是显性的996要被价值重估,在当前的智能手机时代,工作与休闲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种隐性的“工作绑架”,也需要被更理性地审视。当然,在工作与休闲上找到一种新的平衡,是大势所趋,不仅更多的个人会愿意去追求,优秀的企业也应该看到这其中的人心所向。

内容来源:光明时评(作者任然系媒体评论员)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新华网等

责任编辑:王子墨

本期编辑:邢妍妍 王远方


    关注 光明日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