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产业遭遇瓶颈时,华为如何突破创新?

 

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宣布:成立战略研究院,华为今后每年将投入不少于3亿美元用于基础研究,从1到N的创新1.0转向从0到1的创新2.0。...





4月16日,以“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为主题的第十六届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开幕。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在大会上宣布:成立战略研究院,华为今后每年将投入不少于3亿美元用于基础研究,从1到N的创新1.0转向从0到1的创新2.0

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在第十六届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发言。
产业发展遭遇发展瓶颈,华为升级创新理念“时代呼唤理论突破。” 徐文伟说,信息产业超过50年的高速发展,理论界和产业界都开始遇到了发展瓶颈——



首先是理论瓶颈:现在的创新主要是把几十年前的理论成果,通过技术和工程来实现。比如说,香农定律是70年前,1948年发表的,5G时代,几乎达到了香农定律的极限,CDMA是演员海蒂拉玛1941年发明的。ICT产业发展已经遇到了瓶颈,需要新的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的发明。其次是工程瓶颈:摩尔定律驱动了ICT的发展,以前(CPU)性能每年提升1.5倍,现在只能达到1.1倍了,摩尔定律下一步怎么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在ICT发展中遇到的瓶颈。

“此外,就华为自身来说,任正非在2017年就提出,华为当前的创新,还处于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的工程层面,面向未来,华为感到迷茫,处于迷航中。” 徐文伟说,针对业界的瓶颈和挑战,华为的创新战略是:从基于客户需求的技术和工程创新的1.0时代,迈向基于愿景驱动的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的创新2.0时代。

徐文伟说,创新1.0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客户需求和挑战,是技术创新,工程创新,是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创新,是从1到N的创新。其核心是: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增强竞争力,帮助客户增加收益或者降低成本,帮助客户实现商业成功。过去华为无论在无线、光网络、还是智能手机领域,我们都有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创新,为客户带来的极大的商业价值以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什么是创新2.0?“其核心理念是:基于对未来智能社会的假设和愿景,打破制约ICT发展的理论和基础技术瓶颈,是实现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的创新,是实现从0到1的创新。” 徐文伟说。“今天产业遇到瓶颈的根源,在于理论创新的滞后,没有理论的创新,很难突破技术的瓶颈。”他表示,适应时代要求,华为将从创新1.0向创新2.0迈进。

成立华为创新研究院,统筹创新2.0的落地如何让创新2.0真正的落地?

“我们将采取‘支持大学研究、自建实验室、多路径技术投资’等多种方式实现创新2.0,把工业界的问题、学术界的思想、风险资本的信念,整合起来,共同创新。” 徐文伟说。



他宣布,成立战略研究院,统筹创新2.0的落地。

据介绍,华为战略研究院主要负责5年以上的前沿技术的研究,通过每年3亿美金投入大学,支持学术界开展基础科学、基础技术等的创新研究。

他指出,战略研究院最重要的是看未来,担负起华为在未来5-10年技术领域的清晰路标。面向未来,确保华为不迷失方向,不错失机会。同时,开创颠覆主航道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确保华为主航道可持续竞争力。

据介绍,华为将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投入——基础科学研究:华为将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推动基础理论的突破。

基础技术研究:华为有着丰富的行业应用场景、工业界面临的工程技术问题和世界级难题(如香浓定律极限,内存墙,摩尔定律失效等),大学和华为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基础技术的突破,并加速高校研究成果跨越创新死亡谷;

技术创新:针对当前工程和技术的难点,共同进行研究。

徐文伟表示,华为创新2.0的思想理念是“开放式创新、包容式发展”,大学和研究机构,学术界,工业界联合起来,共同推动。



他介绍说,创新2.0的核心是基于愿景的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的发明,而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源头之一是学术界,工业界提出的挑战和向大学进行研究的投资是助推器。理论突破和技术发明的不确定性非常高,这种不确定性的性质就决定了不能是封闭的创新,需要一起分享成果,共享能力。

“企业和大学的合作,是双向的,也是共赢的。共同推动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工业界通过产品的形式,为客户创造价值,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他说。

围绕“信息全流程”,发掘未来的技术

徐文伟表示,战略研究院将围绕信息的全流程,研究和发掘未来的技术,从信息的产生、存储、计算、传送、呈现,一直到信息的消费。比如显示领域的光场显示,计算领域的类脑计算、DNA存储、光计算、传送领域的可见光等,基础材料和基础工艺领域的超材料、原子制造等。



他重点介绍了华为着眼于基础基础研究和发明的三个领域:

一是投资光计算,探索异构计算发展之路。



据介绍,当前数据的种类越来越多,并且受摩尔定理限制,一种计算架构实现所有数据的处理成本非常高,因此,异构计算是突破摩尔定理的路径之一。

徐文伟说,华为将投入光计算的研究,利用光的模拟特性,实现数据处理中的复杂逻辑运算。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计算量的80%是矩阵变换、最优求解等,这些运算用CPU做,效率非常低,如果用光计算,性能会提升百倍,因为光本身的衍射、散射、干涉等天然特性,就是具备这样数学特性,光计算省去大规模的数模转换的过程,在这些特定的领域有着天然优势。随着计算量向AI等转移,80%的计算量可能更加合适用新的计算架构,效率百倍地提升,那么,摩尔定律的困境,就会很大程度上被克服。二是投资DNA存储,突破数据存储容量极限。



在信息时代,数据量是指数增长的,而且是累积的,其增长的速度远高于摩尔定律;存储的容量要求越来越大,势必导致成本不断增加,而这种增长不可持续,存储已经成为IT产业中成本最高的部分。

“因此,要么把一些数据不断地丢弃,要么寻找容量更大的存储技术。”徐文伟说,基因的信息是巨大的,人的一个基因信息有几十个G,存储基因信息的DNA非常高效。用DNA来存储信息,一个立方毫米DNA就可以存储700TB的数据,相当于70个今天主流的10T硬盘。按照这样测算,一公斤的DNA可以存储今天所有的数据,容量达到惊人的程度。写数据的过程是基因编辑,读数据的过程是基因测序。

徐文伟指出,当然,今天基因存储离商用还非常遥远,因为数据读写的速度还非常低,比如,写5MB的数据需要4天时间,这就需要我们发掘新方法和新技术来突破这些瓶颈。

第三是投资原子制造,突破摩尔定律极限。



今天,精密制造达到了纳米级,如10纳米。但是,这是用“宏观制造”的方法,达到了“微观尺寸”的水平。更精密的制造,用宏观的手段,越来越困难,即摩尔定律的天花板。

“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能否在原子尺寸的层面上直接进行制造呢?”徐文伟说,从单个原子开始,直接将其装配成纳米结构,然后,再将这些纳米结构组装成更大的微器件,实现“原子到产品”的制造模式。“原子的尺寸是十分之一纳米,也就是说原子制造技术可以把摩尔定律提升100倍。”

“华为的成功,没有秘密,就是持续30年、上千亿美元研发投入的结果,就是创新1.0给客户带来价值的自然回报。”徐文伟说。为了帮助企业更好的学习华为,创新发展,华营于4月25日-27日在深圳举办《干部梯队建设班》课程:

点击图片了解课程详情,更多课程和优惠学习包可点击华营管理私塾公众号底部菜单“学习课程”
【课程咨询热线】
400-886-5185
139-1160-9930
▼▼点击“阅读原文”进行报名


    关注 华营管理私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